- 年份
- 2024(3338)
- 2023(4970)
- 2022(4201)
- 2021(3979)
- 2020(3372)
- 2019(7660)
- 2018(7449)
- 2017(14651)
- 2016(8160)
- 2015(8919)
- 2014(9215)
- 2013(9305)
- 2012(8669)
- 2011(7969)
- 2010(8057)
- 2009(7232)
- 2008(7222)
- 2007(6379)
- 2006(5579)
- 2005(5040)
- 学科
- 济(34072)
- 经济(34047)
- 管理(23314)
- 业(21163)
- 企(16870)
- 企业(16870)
- 方法(14774)
- 数学(13131)
- 数学方法(12938)
- 学(10749)
- 农(9142)
- 财(8493)
- 土地(8394)
- 地方(8098)
- 中国(7819)
- 制(6495)
- 资源(6436)
- 农业(6417)
- 业经(6182)
- 和(5948)
- 环境(5559)
- 务(5191)
- 财务(5166)
- 财务管理(5152)
- 经济学(5010)
- 企业财务(4983)
- 技术(4946)
- 银(4939)
- 银行(4924)
- 发(4805)
- 机构
- 大学(118793)
- 学院(117222)
- 管理(45145)
- 济(43572)
- 研究(43021)
- 经济(42509)
- 理学(38773)
- 理学院(38256)
- 管理学(37425)
- 管理学院(37201)
- 中国(32943)
- 科学(30179)
- 京(26368)
- 农(25899)
- 所(23290)
- 研究所(21505)
- 业大(21314)
- 农业(20426)
- 财(20337)
- 中心(20042)
- 江(18698)
- 财经(16309)
- 北京(16189)
- 范(16094)
- 院(16031)
- 省(15921)
- 师范(15899)
- 经(14910)
- 州(14369)
- 科学院(13643)
- 基金
- 项目(84130)
- 科学(65511)
- 基金(61126)
- 研究(56310)
- 家(55570)
- 国家(55172)
- 科学基金(46249)
- 社会(35289)
- 社会科(33488)
- 社会科学(33472)
- 省(33037)
- 基金项目(32510)
- 自然(32020)
- 自然科(31137)
- 自然科学(31123)
- 自然科学基金(30531)
- 划(28380)
- 资助(25419)
- 教育(25242)
- 编号(21521)
- 重点(19317)
- 部(18541)
- 发(17834)
- 成果(17181)
- 计划(17163)
- 创(16536)
- 科研(16380)
- 创新(15633)
- 科技(15562)
- 课题(15294)
共检索到174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婷婷 程久苗 费罗成
合理评价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是有效进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以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为例,以区域自然与人为因子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多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单元耕地、园地和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繁昌县59.38%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能进行开发,能够开发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后备土地资源为387.03hm2;(2)繁昌县生境环境较为良好,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较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中后备土地资源生态位适宜度值最大值为0.966 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光龙 张文信 杨忠学 刘金花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新刚 周丹
街区(有的地方称控制单元)是在总规的基础上进行"总量分解"的基本单位,其目的是为深入到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提供编制和审批依据。关于街区的划分原则,各个地方标准不一,尤其是老城区的划分。本文尝试从历史沿革、现状特征、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街区,探讨城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街区划分方法,并针对不同街区的工作重点设定各街区控制指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勇
国有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亟待加强管理来自富裕县的调查报告秦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开发利用国有后备土地资源的热潮,这对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特别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路昌 张康康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被建设占用的重要途径,为摸清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储量及分布特征,该文基于多源数据,从生态、立地、气候和区位4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因子"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县(区)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0.55×10~4 hm~2,且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和盐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和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多分布于大庆市及周边县(区),低-低集聚县(区)基本为市区或者郊区,低-高集聚较为零散,不存在高-低集聚县(区)。不同后备资源来源用地的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九发 万新宁 陈小华 徐海根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关键词:
上海市 长江河口 滩涂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造强 鲍宁智 张荣娟 崔俊辉
该文归纳了河北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全省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农用土地主要有荒山、荒地、荒草地、荒滩、荒水、荒废弃地等类型,论述了开发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了利用潜力和利用方向。最后总结了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农用地后备资源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蓝齐 张丽娟 赵慧颖 宫丽娟
[目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中国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开发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文章从自然适宜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和土壤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松嫩平原宜垦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1980—2015年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整体较好,最适宜垦区与较适宜垦区占松嫩平原面积的50.68%,分布在松嫩平原腹地大部地区,中部、中北部、中南部等地;(2)松嫩平原已开垦耕地资源中,持续利用耕地占松嫩平原面积的48.14%,空间上与宜垦程度高值区高度吻合;(3)新增耕地占区域面积的12.6%,以中度适宜垦区和较适宜垦区为主;(4)松嫩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占松嫩平原土地面积的15.56%,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均有分布,耕地后备资源中度及以上宜垦区占后备资源总量的74.65%。[结论]目前大庆市和白城市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但其中轻度及不适宜开垦区所占比例大,开发难度较大;松原市可开发资源相对丰富且开垦难度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刘奇颀 段增强 张宝贵
就近年来中国不影响粮食安全的适宜发展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分析相关的概念定义,确定宜能非粮地或宜能边际地作为同义词是最合适的术语,其定义为经济上或生态上不适宜生产粮食,但具备能源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或天然生长非粮能源植物的土地。讨论并确定宜能非粮地包含的土地种类,即不适于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耕地和园地、宜能林地、荒草地、可复垦工矿废弃地、坑塘水面、水利设施林带、盐碱地、沙地和裸地。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包括林地在3 420~16 374万hm2,不包括林地在700~6 473万hm2,在各省市区分布上的结果差异也很大...
关键词:
边际性土地 宜能边际地 宜农荒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萍 盖兆雪 张景奇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达 吴克宁 刘霈珈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传统土地评价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主观性过强的问题,研究以景泰县为例,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建立综合考虑生态、自然、社会经济3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景泰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2.200 3到3.988 0不等,潜力等别包括较低、中等和较高,对潜力等别为较高的上沙沃镇、寺滩乡、芦阳镇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文章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对湖北省各县(区、市)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特征以及综合属性进行测度和评价,并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在数量分布、质量特征和综合属性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性。鄂西北岗地区和鄂中平原区潜力充足,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潜力较为充足,鄂西南高山地区潜力匮乏。
关键词:
评价模型 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