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7)
- 2023(6443)
- 2022(5221)
- 2021(4614)
- 2020(4102)
- 2019(8871)
- 2018(8723)
- 2017(16686)
- 2016(9200)
- 2015(10268)
- 2014(10426)
- 2013(10139)
- 2012(9200)
- 2011(8262)
- 2010(8282)
- 2009(7676)
- 2008(7614)
- 2007(6968)
- 2006(5935)
- 2005(5418)
- 学科
- 济(33487)
- 经济(33404)
- 业(26915)
- 管理(25214)
- 企(18505)
- 企业(18505)
- 方法(15847)
- 财(15480)
- 数学(14192)
- 数学方法(14082)
- 中国(12537)
- 险(11244)
- 农(11229)
- 保险(11153)
- 制(10708)
- 银(9772)
- 银行(9752)
- 行(9287)
- 收入(8898)
- 融(8589)
- 金融(8582)
- 体(7675)
- 学(7332)
- 农业(7306)
- 务(6942)
- 财务(6918)
- 财务管理(6897)
- 业经(6847)
- 企业财务(6522)
- 理论(6247)
- 机构
- 学院(128250)
- 大学(128126)
- 济(54283)
- 经济(53100)
- 管理(48409)
- 研究(42772)
- 理学(40810)
- 理学院(40413)
- 管理学(39712)
- 管理学院(39475)
- 中国(37080)
- 财(30454)
- 京(26706)
- 科学(25315)
- 农(23407)
- 财经(23249)
- 所(21727)
- 经(21266)
- 中心(20108)
- 江(20087)
- 研究所(19587)
- 业大(19017)
- 农业(18162)
- 经济学(17816)
- 财经大学(17484)
- 北京(16889)
- 经济学院(16271)
- 院(15881)
- 州(15435)
- 范(14438)
- 基金
- 项目(86024)
- 科学(67335)
- 基金(63411)
- 研究(61988)
- 家(55847)
- 国家(55350)
- 科学基金(47170)
- 社会(40804)
- 社会科(38603)
- 社会科学(38593)
- 省(32942)
- 基金项目(32590)
- 自然(29740)
- 自然科(29117)
- 自然科学(29104)
- 自然科学基金(28610)
- 教育(27964)
- 划(27724)
- 资助(26827)
- 编号(24327)
- 成果(19875)
- 部(19152)
- 重点(18972)
- 国家社会(17683)
- 创(17254)
- 发(17161)
- 课题(17153)
- 科研(16569)
- 教育部(16536)
- 制(16497)
共检索到198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磊 郑春荣 李文杰
本文探讨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收入分配效应。首先,我们利用CHFS数据实证发现了养老金缴费端存在累退性、收益端存在累进性的典型事实。其次,基于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不完全市场异质性个体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校准了参数。最后,反事实模拟分析表明,降低缴费基准下限可以起到提高个体参保意愿、降低社会整体缴费负担、削弱养老金“逆向调节”作用、利好中低收入与中低财富群体并最终有利于总消费与总产出的政策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纪园园 宁磊 王敬博 张权
研究目标:研究了养老保险缴费的收入分配效应,并针对2005年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其政策效应。研究方法: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养老保险缴费对收入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作用。在2005年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养老保险缴费的逆向分配效果得到一些改善。机制分析表明,养老保险缴费存在累退的性质,相比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的边际缴费率更低,这直接导致了缴费率对个体劳动收入的“逆向分配”效应,从而降低了养老保险整体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研究创新:探索了养老保险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养老保险缴费影响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研究价值:为我国推进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政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志刚 苗萌 王子悦 杨真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法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申报的缴费基数、就业规模等决策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在给定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下,在法定缴费比例上升时,企业会减小申报基数;反之则增加申报基数。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缴费基数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商量的结果,并且法定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对不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1)当法定比例降低时,省份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逃费程度降低的幅度大于省份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企业。(2)当法定比例上升时,资本密集的企业相比于劳动密集的企业会更多地减少就业规模。(3)当法定比例上升时,非国有企业减少就业规模,而国有企业不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企业缴费基数 就业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乃军 杨燕绥 孟强
以2006年全国统一改革建立个人账户为起点,利用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评估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缴费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缴费累进系数较小,从缴费比例来看,工资收入较高群体并不比低收入群体更高,说明个人缴费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群体缺乏累进性;从再分配系数来看,养老保险并没有降低缴费前工资收入的基尼系数,再分配效应不足。如果降低低收入群体缴费费率,相对提高高收入群体缴费费率,并取消社保缴费最低工资限制,则可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的再分配性和累进性。
关键词: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累进系数 分配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方群
研究目标:提出一个关于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适度缴费基数实施方案。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结构预测模型和社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从理论上预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合理区间。研究发现:预计20242030年,统筹账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将不断拉大,城镇低、中和高收入群体存在内部不公平问题,有必要调整城镇低收入群体缴费基数,经测算当缴费基数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5%50%时较为合理。研究创新:发现城镇低收入群体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适度区间。研究价值:为改革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参保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方群
研究目标:提出一个关于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适度缴费基数实施方案。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结构预测模型和社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从理论上预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合理区间。研究发现:预计2024~2030年,统筹账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将不断拉大,城镇低、中和高收入群体存在内部不公平问题,有必要调整城镇低收入群体缴费基数,经测算当缴费基数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5%~50%时较为合理。研究创新:发现城镇低收入群体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适度区间。研究价值:为改革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参保积极性,实现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功能,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提供合理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穆怀中 张楠
养老保险缴费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就业水平影响存在缴费率、就业结构、人力资本双重门槛。具体表现为:养老保险缴费率升高,对就业的抑制性显著增强;养老保险缴费对就业的影响随着就业结构变动而产生分化,随着私营企业就业增加,就业挤出效应逐渐提高;高养老保险缴费下企业会强化转移缴费成本的行为,增加低人力资本劳动者就业水平而抑制高人力资本劳动者就业水平。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率 就业水平 门槛模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路锦非 李姝
2016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政策缴费率降至16%。本文运用2002~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策缴费率对实际缴费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养老保险缴费存在拉弗曲线,政策缴费率与实际缴费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处的政策缴费率水平为25.96%;其次,系统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策缴费率变化带来的实际缴费率变动更明显,第三产业占比低及人口迁出地的政策缴费率与实际缴费率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第三,精算模型测算显示,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由28%降至24%时,企业的缴费负担下降16134.16亿元,下降幅度为6.49%。据此,建议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缴费监督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征缴监管。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拉弗曲线 缴费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华荣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采用"经理人薪金结构—经理人缴费基数计算口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螺旋递进式分析框架,设置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模型,研究发现,统筹地区所在的中心城市或者东部地区,以"经理人平均薪金"为模拟缴费基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明显高于以"经理人平均货币薪金"为模拟缴费基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而以"经理人平均货币薪金"为模拟缴费基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又略高于以"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为制度缴费基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该研究,重视经理人非货币薪金在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的贡献,提出单一缴费基数"上下限"统计口径可能会掩盖地区间不同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畸多畸少",而根据地区间高收入群体薪金结构变化引致的薪金水平差异,试行"累进制"缴费机制,分类设置地区缴费基数"上下限",可以防止收入的"反分配"现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靳文惠
本文讨论了缴费基数限额如何通过改变个体缴费负担、储蓄-教育决策和养老金收入,以及代际收入分配影响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缴费基数限额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和缴费后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养老金差距,对代际收入差距影响不明确,这使收入不平等在短期内下降,在长期内上升。缴费基数限额在短期内降低了社会福利,在长期内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模糊。适当调低下限并调高上限可以达到降低收入不平等并且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曾益 李晓琳 杨思琦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指出今后我国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当其他条件不变,征收体制改革可能会提高社会保险征缴率并增加企业缴费负担。那么,为对冲征收体制改革带来的企业负担,我国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可否进一步降低?本文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征收体制改革对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下调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体制改革可使我国养老保险征缴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征缴率提升使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加,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养老金待遇不变的同时,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在2019—2025年间可降至21.82%;与征收体制不变和未降低政策缴费率的情况相比,征收体制改革与降低政策缴费率可使企业缴费负担下降16.79%。综上所述,征收体制改革为降低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创造了契机。可见,我国应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政策缴费率,以达到减轻企业缴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祥佑
为降低全社会对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依赖程度,增强制度的可调整性,我国亟需发展个人养老保险。通过让中高收入者承担一部分自我养老责任,国家可以集中财力做好低收入者的养老保障,使其成为个税递延税收优惠政策的最终受惠者。因此,社保制度第一支柱应坚持公平优先,第三支柱则应坚持效率优先。个税递延税收优惠能激励中高收入者投保个人养老保险,但也存在收入逆向调节的累退效应。然而只要能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社会应当容忍个税递延累退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个税递延 个人养老保险 累退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红艳 唐莉霞
缴费年限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积累与参保者的待遇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由最低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框定,参保者在缴费年限上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本文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行制度设计,运用保险精算方法,构建了基金支付风险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实证评估了缴费年限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方面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并不能降低基金支付风险,根本原因在于"长缴多得"的计发机制;退休年龄的延长确能降低基金的支付风险,"早缴费"、"长缴费"将是减少养老基金支付风险的重要举措,但需要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延迟退休增收减支作用;同一退休年龄下,女性比男性获益程度更高,相应地对实现缴费与待遇平衡产生更大的负效应;缴费年限增加能够提高替代率,增强制度的保障功能;缴费比例降低以及退休后平均余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及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提高会增大基金支付风险。建议通过调整退休年龄辅之以最低缴费年限并进行参量调整以降低基金支付风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耿晋娟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保持着较高的缴费率,但另一方面,社平工资替代率持续下降,待遇水平很低。造成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高缴费与低水平如此失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缩小的缴费基数、高估的制度赡养率、内含下降的计发办法和失效的调整机制。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转轨成本没有合理解决。中国消化转轨成本是采取"暗偿"的方式。然而,统筹账户无力支付巨大的转轨成本,透支了个账资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低息记账,因此,社平工资替代率在社会平均工资的快速增长下不断下降。本文提出了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高缴费与低水平并存的途径主要有:合理消化转轨成本;统账分立,做实个人账户;加强征缴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养老金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