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5)
- 2023(4393)
- 2022(3816)
- 2021(3513)
- 2020(3037)
- 2019(6821)
- 2018(6805)
- 2017(12103)
- 2016(7100)
- 2015(8334)
- 2014(8449)
- 2013(8157)
- 2012(7866)
- 2011(7275)
- 2010(7321)
- 2009(6591)
- 2008(6649)
- 2007(6341)
- 2006(5656)
- 2005(5271)
- 学科
- 济(23168)
- 经济(23131)
- 管理(17438)
- 业(15868)
- 企(13198)
- 企业(13198)
- 学(8419)
- 方法(8318)
- 中国(7675)
- 农(7274)
- 财(6455)
- 数学(6270)
- 理论(6130)
- 数学方法(6122)
- 贸(5952)
- 贸易(5948)
- 制(5947)
- 业经(5793)
- 易(5791)
- 教育(4928)
- 地方(4768)
- 农业(4744)
- 银(4575)
- 银行(4546)
- 和(4442)
- 行(4326)
- 教学(4256)
- 融(4226)
- 金融(4225)
- 务(3876)
- 机构
- 学院(100315)
- 大学(99459)
- 研究(41256)
- 济(34244)
- 经济(33208)
- 中国(31106)
- 管理(29956)
- 科学(28296)
- 农(24909)
- 理学(24267)
- 所(24060)
- 理学院(23884)
- 京(23341)
- 管理学(23114)
- 管理学院(22953)
- 研究所(21642)
- 农业(20047)
- 江(18499)
- 中心(18281)
- 业大(18132)
- 财(17075)
- 省(15974)
- 院(15239)
- 北京(15148)
- 技术(15102)
- 州(14666)
- 范(13958)
- 师范(13642)
- 科学院(12708)
- 部(12591)
- 基金
- 项目(61661)
- 科学(45348)
- 研究(42068)
- 基金(41207)
- 家(38987)
- 国家(38618)
- 科学基金(30220)
- 省(25806)
- 划(22380)
- 社会(22358)
- 自然(21659)
- 自然科(21123)
- 自然科学(21113)
- 社会科(20836)
- 社会科学(20828)
- 自然科学基金(20753)
- 基金项目(20723)
- 教育(20299)
- 资助(18454)
- 编号(17647)
- 成果(15642)
- 重点(15143)
- 课题(14045)
- 计划(13739)
- 发(13660)
- 科技(12851)
- 创(12725)
- 部(12572)
- 科研(12342)
- 创新(11872)
共检索到171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抗美 刘慧慧 李家乐 沈玉帮
2005-2007年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和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种间进行了杂交生产性试验,通过亲贝强化培育、确认雌雄亲贝、改革育苗水体交换方法、投喂混合单细胞藻类、流水培养附着稚贝等技术,获得F1代。结果表明,正交F1代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反交F1代和厚壳贻贝,在幼虫培育前期与紫贻贝的成活率相当,但随着幼虫的发育有高于紫贻贝的趋势。正交F1代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在培育阶段的前期生长与紫贻贝相当,低于厚壳贻贝,高于反交F1代;但后期的生长明显增快,并高于反交F1代和其他两种贻贝。各试验组贻贝海区养殖的成活率在90%以上,正交F1代最高,...
关键词:
紫贻贝 厚壳贻贝 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金龙 慎佩晶 王冲 李一峰 梁箫 沈和定 徐灿 李家乐
为研究微生物膜在厚壳贻贝稚贝附着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海洋化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微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其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底栖硅藻密度、叶绿素a含量等随日龄变化情况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利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日龄微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膜的干重、附着细菌密度及底栖硅藻密度明显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28 d达到最高值,其干重、细菌和硅藻密度分别为0.87 mg/cm2、1.5×107/cm2、1.0×106/cm2,均与日龄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在14 d时达到最大,为2.2μg/cm2,随日龄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郭伟锋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箫 张亚 刘钰珠 李一峰 BATISTA M F POWER D 杨金龙
为探究灿烂弧菌对厚壳贻贝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1×10~6、1×10~7、1×10~8个/mL 3个浓度的灿烂弧菌刺激厚壳贻贝,探讨弧菌刺激后厚壳贻贝的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等免疫指标和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灿烂弧菌刺激48 h后,厚壳贻贝足、鳃、消化腺等组织中仅消化腺的NOS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且酶活性随初始细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选用消化腺来测定灿烂弧菌刺激后72 h内的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灿烂弧菌刺激后,48 h内NOS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NO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与NOS显现相同变化趋势。SOD活性在各浓度灿烂弧菌刺激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而MAD含量在实验组中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淀粉酶活性在实验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蛋白酶活性在各实验组中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灿烂弧菌对厚壳贻贝免疫指标和蛋白酶活性的升高有诱导作用,但对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探明了厚壳贻贝对灿烂弧菌的免疫应答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灿烂弧菌和厚壳贻贝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厚壳贻贝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灿烂弧菌 免疫指标 消化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俊杰 梁箫 郭行磐 陈芋如 丁德文 张德民 杨金龙
为探讨微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培养基以及大型生物附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实验通过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和海洋贝类生态学等方法调查了不同培养基对海洋细菌所形成微生物被膜的影响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厚壳贻贝稚贝率与培养基类型和细菌初始密度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Zo Bell 2216e和Seawater luriaBertani(SwlB)条件下分别有6株和9株细菌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密度与稚贝率显著相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StaphylococcuS Sp.3在Zo Bell 2216e培养基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分布较为紧密,pSeudoalteromonaS Sp.8则在Sw...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箫 刘红雨 杨丽婷 常睿珩 彭莉华 李一峰 杨金龙
为探讨生物被膜动态演替过程中如何影响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实验选取了对厚壳贻贝附着具有不同诱导活性的弧菌Vibrio cyclitrophicus、V. chagasii和Vibrio sp. 22形成单一生物被膜,观察弧菌动态演替中生物被膜细菌密度、膜厚度和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变化,探究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弧菌生物被膜动态演替过程中,被膜细菌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聚集现象,细菌密度和膜厚度也随着时间变化呈先增多后减少。除了Vibrio sp. 22,V. cyclitrophicus和V. chagasii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膜厚度与稚贝附着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测弧菌生物被膜胞外产物的显微激光共聚焦结果分析发现,胞外多糖随着时间先增多,然后开始下降。相对比而言,胞外蛋白和胞外脂质无显著性变化。因而,胞外多糖变化规律与稚贝在被膜上附着变化相一致,表明胞外多糖是生物被膜动态演替过程中调控厚壳贻贝附着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初步探讨了生物被膜动态演替特征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对于后续进一步在海区开展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与海洋底栖动物附着相互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人工鱼礁礁体生物附着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一峰 杨金龙 王冲 沈和定
探讨低温(4℃)条件下的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保存可能性,同时调查了不同培育密度对低温保存的影响。在正常条件下,继续培育低温保存后的幼虫,并调查其存活率和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保存后,早期幼虫存活率较高,超过95%;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出现显著性的增长。不同培育组间,培育密度对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影响不同,表明密度是幼虫低温保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常培育条件下,低温保存后的幼虫,3周后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仍超过50%,且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低温培育是保存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今后贝类幼虫生物学实验和人工育苗技术的改善研究。
关键词:
厚壳贻贝 低温保存 幼虫密度 存活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日昕 刘梅 廖智 鲁涛 武梅 何光源
厚壳贻贝是我国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贝类,对其抗菌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厚壳贻贝的免疫机制。为了解厚壳贻贝血清中抗菌肽Mytilin的分子组成和特性,采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对厚壳贻贝血清进行分离纯化,从中获得3种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分子,序列分析表明3种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均属于贻贝抗菌肽Mytilin家族,分别命名为Mytilin-1,Mytilin-2和Mytilin-3。其中,Mytilin-1为3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为3885.17u,含8个半胱氨酸,形成4对二硫键。根据所测Mytilin-1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菌落PCR方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2001年3~9月在青岛海区自然养殖状态下,利用沉积物收集器测定厚壳贻贝(Mytiluscrassitesta)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的输运,并采用灰分比例法计算厚壳贻贝的同化率。结果显示,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42~49mm)43 2%~59 9%、中等个体(壳长54~60mm)41 3%~56 1%、大个体(壳长65~74mm)47 6%~53 5%,平均值分别为51 6%、49 5%和52 5%。厚壳贻贝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小个体[(42 3±4 4)~(77 9±10 8)]mg·ind-1·d-1,...
关键词:
厚壳贻贝 同化率 生物沉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慧慧 薛超波 常抗美 杨刚
M7 lysin位于贻贝精子顶体中,是溶解卵黄膜、促进受精作用的重要蛋白质,决定了贻贝种间精卵识别的特异性。采用同源克隆法得到厚壳贻贝M7 lysin分子,并在原核生物中对该分子进行重组表达。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540 bp左右的片段,进一步测序发现其开放阅读框cDNA为543 bp,与贻贝、地中海贻贝、盖勒贻贝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线翻译所得蛋白质片段中含有1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0 ku,等电点为8.48;通过M7 lysin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贻贝和地中海贻贝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盖勒贻贝,最后是厚壳贻贝;将M7lysin分子在E.coli Rosseta(DE3)中融合表达,得...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精子 M7lysin 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跃峰 李一峰 梁箫 陈芋如 杨金龙
为探究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发育阶段和组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厚壳贻贝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3342 bp,开放阅读框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该序列与人、小鼠、海胆、栉孔扇贝和长牡蛎等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61%、61%、60%、71%和7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成体多个组织中(外套膜、闭壳肌、鳃、雌雄性腺、足和消化腺)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可能与贝壳形成有关;Wnt4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发育阶段高表达主要集中在壳顶期,并推测Wnt4基因可能参与了贝壳形态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以...
关键词:
厚壳贻贝 Wnt4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磊 钟鸣 李俊 于长海 朴基正 张涛 秦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沈黄1号、选大1号及F1代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卵期,正反交F1代的酯酶活性较两亲本的活性高,正反交F1代的酯酶活性OD值分别为0.6305,0.5515;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正反交F1代的酶带宽、颜色深,表明F1代酯酶活性较强。采用RAPD技术,从3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引物对4个柞蚕群体扩增出差异性条带,从F1代扩增出的非亲性位点及其基因组DNA较亲本具有更丰富的多态性两个方面,探讨了柞蚕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骁 朱晓磊 陈宏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中盛 贺楚晗 林倩 梁箫 杨金龙
为了探究生物活性肽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实验首先通过紫贻贝肽直接刺激厚壳贻贝稚贝,观察其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随后选用具有不同诱导能力的海洋细菌海假交替单胞菌和南海雷辛格氏菌,在形成生物被膜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分析其对生物被膜形成及膜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生物被膜的变化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贻贝肽可显著诱导稚贝附着,1.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高,且显著提高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10.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低,且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对细菌生物被膜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生物被膜诱导稚贝附着能力受到影响。综上,紫贻贝肽可以直接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也能通过影响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间接影响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本研究可为探究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贻贝稚贝附着阶段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紫贻贝肽 生物被膜 厚壳贻贝 稚贝 附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天棋 张扬 姜亚洲 李磊 孙鹏 唐保军
为了探讨溶解氧浓度变化对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摄食和代谢的影响,分析贝壳开放行为和呼吸代谢的相关关系,观察测定了8 mg/L、6 mg/L、4 mg/L、2 mg/L和1 mg/L溶解氧水平下厚壳贻贝贝壳开放程度、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并计算了氧氮比值。结果显示,溶解氧浓度在4mg/L及以上水平时,厚壳贻贝的贝壳持较大程度开放,而当溶解氧浓度降至2 mg/L及以下后,贝壳逐渐关闭;溶解氧浓度降至4 mg/L后,贻贝滤水率显著下降;溶解氧浓度在2~8mg/L间,贻贝耗氧率无显著变化,降至1mg/L后,耗氧率显著下降;排氨率与滤水率和耗氧率呈相反趋势,溶解氧浓度降至2mg/L后,贻贝排氨率显著上升;降至4mg/L后,氧氮比值显著下降;贝壳开放程度与滤水率、耗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厚壳贻贝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溶解氧浓度的波动,保持机体代谢水平相对稳定;当环境溶解氧降至1mg/L以下,机体无法再维持正常的代谢,厚壳贻贝部分关闭贝壳,以降低能量消耗,应对低氧胁迫。本研究可为厚壳贻贝低氧适应机制研究和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厚壳贻贝 能量代谢 滤水率 贝壳开放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