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
2023(624)
2022(529)
2021(542)
2020(441)
2019(982)
2018(993)
2017(1361)
2016(1049)
2015(1073)
2014(1025)
2013(1064)
2012(1045)
2011(989)
2010(931)
2009(846)
2008(810)
2007(651)
2006(608)
2005(485)
作者
(4973)
(4431)
(4272)
(3874)
(2605)
(2176)
(1936)
(1792)
(1750)
(1711)
(1532)
(1484)
(1472)
(1454)
(1418)
(1408)
(1383)
(1337)
(1281)
(1279)
(1279)
(1184)
(1046)
(1029)
(1026)
(1014)
(982)
(956)
(935)
(934)
学科
(2266)
经济(2264)
(1745)
地方(1191)
(1136)
土壤(1134)
(1110)
(1064)
方法(859)
(851)
数学(799)
管理(790)
数学方法(788)
农业(745)
(733)
(699)
玉米(698)
(695)
玉蜀黍(687)
(687)
蜀黍(687)
(653)
地方经济(647)
(635)
(581)
环境(563)
小麦(562)
水产(545)
(504)
(489)
机构
学院(14908)
大学(14095)
(10242)
农业(8772)
研究(8022)
科学(7842)
业大(6815)
(5773)
农业大学(5727)
研究所(5578)
(5154)
(5153)
(4745)
(4624)
实验(4622)
中国(4487)
实验室(4377)
重点(4173)
(4115)
科学院(3935)
资源(3734)
环境(3419)
南京(3218)
中心(3065)
技术(3002)
江苏(2663)
(2650)
管理(2564)
工程(2439)
(2432)
基金
项目(12976)
(10017)
国家(9972)
科学(8890)
基金(8667)
科学基金(6829)
(6754)
自然(6132)
自然科(5974)
自然科学(5966)
自然科学基金(5823)
(5816)
研究(5464)
科技(5372)
计划(5177)
基金项目(4729)
(4413)
重点(3938)
专项(3803)
(3702)
农业(3518)
资助(3429)
(3412)
(3323)
科研(3020)
技术(2899)
(2861)
创新(2790)
(2459)
江苏(2447)
期刊
(9665)
学报(8554)
农业(6654)
科学(5785)
大学(4983)
学学(4965)
(4241)
中国(3964)
业大(3044)
农业大学(2682)
(2636)
经济(2636)
中国农业(2522)
研究(1839)
自然(1801)
(1753)
农业科学(1692)
林业(1616)
农学(1546)
华北(1546)
自然科(1530)
自然科学(1530)
科技(1346)
资源(1337)
西南(1270)
农林(1186)
(1186)
科技大(1159)
科技大学(1159)
(1002)
共检索到20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奇  杨森  郭平  赵继献  
【目的】为紫苏高产栽培及紫苏新品种推广提供最优施肥指导。【方法】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2个紫苏新品种(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及模型解析,优选高产条件的施肥模式。【结果】氮肥是影响紫苏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种对磷钾肥响应不一致;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y)对氮(x_1)、磷(x_2)、钾(x_3)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2219.384+405.410x_1+304.926x_2-156.723x_1~2-78.676x_2~2-214.479x_1x_2和y=2048.806+319.535x_1+54.722x_3-63.102x_1~2-113.664x_2~2+76.017x_3~2-69.069 x_1x_2。奇苏2号和奇苏3号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86.022±25.288)、(139.059±20.819)、(180.000±35.860)kg/hm~2和(338.180±16.617)、(80.923±21.314)、(203.529±24.278)kg/hm~2时,紫苏籽粒产量可达2250 kg/hm~2以上。【结论】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紫苏增产有显著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赵辉  周琴  范雪梅  陈荣振  冯国华  刘东涛  张爱君  
在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达107%~268%和7.4%~13.9%。长期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仅施氮、钾肥处理的面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面筋指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至与对照相近的水平,表明土壤养分与肥料的均衡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较为重要。对于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较高的氮肥水平和适宜的磷、钾肥有利于籽粒品质的形成,而对籽粒蛋白含量较低的品种而言,则需在适宜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磷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华锋  肖金帅  郭孝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鲁剑巍  刘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8.62%~30.92%,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配施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磷等的含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乾蓉  吴卫  杨文婷  
本文对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共26份紫苏属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千粒重、叶片数、穗粒数、总穗数、叶干重、一级分支数、株高、茎干重、叶鲜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穗数(x7)、穗粒数(x8)和千粒重(x9)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8880+0.1056x7+0.0734x8+22.8816x9(r=0.9942**)。通径分析也表明,千粒重(x9)、总穗数(x7)和穗粒数(x8)是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油用型紫苏属植物的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选育大粒、穗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慢   刘文辉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为明确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施用氮、磷、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分别设置氮磷钾单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为(N_0、N_(30)、N_(45)、N_(60)、N_(75)、N_(90)和N_(105))、磷肥水平为(P_0、P_(15)、P_(30)、P_(45)、P_(60)、P_(75)和P_(90))、钾肥水平为(K_0、K_(10)、K_(20)、K_(30)、K_(40)、K_(50)和K_(60))。以确定最佳施肥水平,明确不同肥料对燕麦种子增产的效果,完善该品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管理技术,为青海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肥料的施用配比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分别以60、60和50kg·hm~(-2)处理时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4 358.6、6 285.0和6 729.1 kg·hm~(-2),以钾肥对燕麦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氮肥可显著提高燕麦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磷肥可促进燕麦有效分蘖、粒宽和单序籽粒重增加,而钾肥则有助于有效分蘖数、粒长、粒宽、单序籽粒重和千粒重提升;氮、磷、钾肥单施水平下以粒宽和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直接效应最大,小花数和粒宽通过对其他产量性状的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产生增益效果。高寒地区‘青引1号’燕麦种子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可有效提高‘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明尧  沈重阳  陈署晃  唐光木  李青军  闫翠侠  耿庆龙  傅国海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_2O_5)、钾肥(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_2O_5)0.8 kg(0.4 1.3 kg)、钾(K_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 2.9kg)、磷(P_2O_5)0.8 kg(0.4 1.2 kg)、钾(K_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立华  刘颖  周米平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对氮磷钾配施与绿星80大白菜的产量、V c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绿星80大白菜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5~265 kg/hm2,P2O5158~188 kg/hm2,K2O 150~165 kg/hm2;N,P2O5和K2O的质量配比为1∶0.68∶0.62;此时用回归模型预测的大白菜产量为119 620 kg/hm2,V c含量为272.14 m g/kg,硝酸盐含量为1 051.67 m g/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丽敏  高露  雷雅坤  刘宁  胡景辉  
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召荣  李昌满  刘义华  范永红  赵守忠  肖莉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均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磷量(P2O5)在55.8 kg/hm2、施钾量(K2O)在13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瘤茎产量而降低硝酸盐含量。茎瘤芥无公害生产上,应控制氮、磷用量,适当增施钾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悦  田怡  牟文燕  张学美  张露露  于杰  李永华  王浩琳  何刚  石美  王朝辉  邱炜红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 2018—2020 年在我国北方麦区 43 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 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 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 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 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 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 150—180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 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明  宋媛媛  樊小林  
【目的】研究控释配方肥中控释氮钾比例对香蕉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养分比例,为香蕉专用控释配方肥的研制及其在香蕉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控释氮钾比例设置5个水平(0%,15%,30%,45%,60%),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控释氮钾养分比例高低对香蕉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常规肥料处理(控释氮钾比例均为0%)相比,控释氮钾配方肥能协调产量构成要素而显著提高香蕉产量,其中以控释氮钾比例均为45%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33.95t/hm2和4.64万元/hm2,增产率和增值率分别为38.00%和41.46%,这主要是由于该处理明显增加了果指长、果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樊卫国  
为了研究叶面施肥对柑橘光合特性的影响,对纽荷尔脐橙进行叶面喷施NPK、NP、NK、PK、N、P、K和清水(CK)试验。结果表明:N、P、K元素无论是单独喷施或混合喷施,对提高脐橙叶绿素含量都有很好的效果,以NPK混合喷施的效果最好,N元素对柑橘叶片的叶绿素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以混合喷施NPK的提高幅度最大,持久性较强,其他处理比对照增大的顺序为NK>PK>N>P>K;各处理对纽荷尔脐橙的蒸腾速率都有增强作用,在喷肥3 d后表现出降低的趋势,9 d时各处理的Tr仍然高于对照,12 d时只有NPK和P的处理仍然分别高于对照;不同的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纽荷尔脐橙叶片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倩男  余小红  周雄  田贵生  吴海亚  耿国涛  闫金垚  李静  任涛  鲁剑巍  
【目的】杂草是限制油菜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分的合理管理对杂草防控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及养分竞争的影响,为生态控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氮(0、90、180和270 kg N·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磷(0、45、90和135 kg P_2O_5·hm~(-2),分别用P0、P1、P2和P3表示)、钾(0、60、120和180 kg K_2O·hm~(-2),分别用K0、K1、K2和K3表示)各4个不同用量梯度田间试验。在油菜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油菜和杂草的生物量及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分析油菜与杂草的养分竞争关系及其对肥料用量的响应。【结果】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地上部总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在氮、磷、钾3种养分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对缺磷最敏感。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560、227和1 490 kg·hm~(-2),分别只占相应最高产量(N3、P3和K3处理)的18.2%、7.5%和50.1%,油菜地上部总生物量随着养分的投入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一致。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9.96、0.88和26.21 kg·hm~(-2),分别占相应最高养分积累量的12.24%、3.72%、22.26%。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随着3种养分施用量的增加不断下降(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N0、P0和K0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 365、3 060和1 535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生物量(N3、P2和K3处理)的7.59倍、5.19倍和3.61倍;N0、P0和K0处理杂草的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7.60、1.91和9.38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养分积累量(N3、P2和K3处理)的3.78倍、1.54倍和1.52倍。与磷和钾相比,杂草与油菜对氮的养分竞争力更强,在各氮肥处理时杂草的氮含量均高于油菜。施肥提高了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除不施磷处理外,其他所有处理的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均大于1,且这个比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说明充足的养分供应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长势及养分吸收能力,发挥了抑制杂草的作用。【结论】冬油菜田间杂草的危害程度受养分供应状况的控制,施肥有效弥补了油菜生长前期除草剂不能完全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的不足,氮、磷、钾肥充足施用能显著降低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油菜与杂草竞争能力对3种养分的响应程度为磷>氮>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莉  张志新  黄桠锋  牛学礼  南志标  
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氮、磷、钾肥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认识了解施肥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对高寒地区栽培草地建立与可持续性发展十分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春箭筈豌豆对氮、磷、钾肥单施和配施响应的相关研究。分析得知,单施或配施氮、磷、钾肥可以降低箭筈豌豆呼吸作用(24.5%~69.5%),提高植株N、P、K养分含量(1.7%~69.7%),同时促进根瘤生长增加其生物固氮量,从而提高其产量构成因素(4.7%~110.3%)。此外,还可以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等含量(0.9%~51.5%),最终对春箭筈豌豆生产性能与品质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阐明各肥料元素提高春箭筈豌豆产量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优化不同肥料搭配的施肥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春箭筈豌豆产量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冰  任开磊  吴疆翀  郑益兴  张燕平  
[目的]研究辣木幼林时期对大量元素的需求状况。[方法]应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设计,探讨N、P、K配方施肥对元阳干热河谷辣木幼龄林的生长量、叶片色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叶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肥力补充对辣木幼林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N肥各施肥配方对幼林的各项生长量指标和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肥对除地径增量和叶片含水率之外的其它设定指标也表现出显著效果,而K肥各施肥处理仅对冠高增量、冠高比增量和叶片含水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著促进树高、地径、冠幅生长和叶片色素积累的组合均为本试验设计的中高施肥量配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