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4)
2023(8363)
2022(7603)
2021(7276)
2020(6073)
2019(14265)
2018(14373)
2017(27979)
2016(15250)
2015(17193)
2014(17204)
2013(17054)
2012(15406)
2011(13761)
2010(13499)
2009(12110)
2008(11517)
2007(9737)
2006(8324)
2005(6976)
作者
(43727)
(36016)
(35721)
(33948)
(22951)
(17246)
(16246)
(14367)
(13690)
(12755)
(12455)
(11904)
(11218)
(11209)
(11089)
(10913)
(10793)
(10774)
(10148)
(10073)
(9024)
(8617)
(8587)
(8118)
(8050)
(8011)
(7944)
(7861)
(7211)
(7196)
学科
(57856)
经济(57792)
管理(43316)
(40877)
(34693)
企业(34693)
方法(29391)
数学(25437)
数学方法(25159)
(14859)
中国(13892)
(13736)
(13473)
业经(12865)
地方(12010)
理论(10360)
(10172)
(9981)
贸易(9977)
农业(9966)
(9670)
技术(9612)
环境(9478)
(9176)
财务(9119)
财务管理(9105)
(8884)
企业财务(8626)
教育(8574)
(8361)
机构
大学(212378)
学院(210395)
管理(88827)
(78373)
理学(78148)
理学院(77317)
经济(76554)
管理学(76004)
管理学院(75643)
研究(67085)
中国(47448)
(45188)
科学(44086)
(33986)
业大(33542)
(33181)
(33157)
研究所(30714)
中心(30090)
北京(28407)
(28394)
财经(28265)
(27884)
师范(27637)
农业(26096)
(25757)
(24561)
(23854)
师范大学(22491)
商学(22381)
基金
项目(152765)
科学(119457)
研究(111514)
基金(110287)
(95871)
国家(95072)
科学基金(81915)
社会(67864)
社会科(64213)
社会科学(64194)
(60068)
基金项目(59924)
自然(54963)
自然科(53648)
自然科学(53638)
自然科学基金(52656)
教育(50716)
(50557)
编号(46257)
资助(45229)
成果(36825)
重点(33557)
(33164)
(31878)
(31839)
课题(31047)
创新(29556)
科研(29405)
项目编号(28832)
大学(28463)
期刊
(81327)
经济(81327)
研究(59186)
学报(34504)
中国(34485)
科学(31691)
管理(30948)
(29612)
大学(25598)
学学(24024)
(23818)
教育(23648)
农业(21374)
技术(17966)
业经(13836)
(13811)
金融(13811)
图书(12996)
财经(12608)
经济研究(12394)
理论(11605)
科技(11298)
实践(11008)
(11008)
(10675)
问题(10583)
(10495)
情报(10240)
技术经济(10034)
现代(9644)
共检索到287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雯  王丹  边佳辉  孙占敏  唐益雄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誉为"牧草之王",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皂苷是一种分布广、含量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为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分布及含量、分离及提取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紫花苜蓿皂苷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附加产物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为紫花苜蓿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刘玉华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钟迪颖  武治兴  刘阳  杨晓月  张有林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朵中富含花色苷,可作为食品着色剂,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紫花苜蓿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对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61%的乙醇作提取剂、液料比30 mL·g~(-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50 W,花色苷含量为1.581 mg·g~(-1);以麦芽糊精、黄原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包埋花色苷,其最优比例的壁材为麦芽糊精:黄原胶=30:1 (w:w),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色苷稳定性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  孙启忠  牛建明  李洪远  丁勇  张晓春  
应用"康乃尔生态学"程序(Cornell ecological program,CEP)中的二歧指示种分析TWINSPAN(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数量分析方法,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值和牧草产量值为指标,对2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TWINSPAN可将24个苜蓿品种划分为8类,并且根据试验站所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筛选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光能利用效率的4个优良品种—超级阿波罗、胜利者、WL232、中苜1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磊  陈立波  李志勇  范洁茹  赵海霞  
对3种不同秋眠类型9个不同秋眠级别的苜蓿品种进行生产性能构成因子以及构成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高度与节间长和再生速度达显著相关(P<0.05);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和再生速度达显著相关(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边佳辉  刘自扬  李宗英  赵媛媛  唐益雄  孙占敏  吕嘉卫  张金林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适应性强、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牧草。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紫花苜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紫花苜蓿载体介导法、DNA直接导入法和种质系统介导法三类转化方法和抗生物胁迫、抗非生物胁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开发五方面的转基因与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及相关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花苜蓿基因工程改良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成章  田玮  杨雨鑫  廉红霞  王振阁  
 研究了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我国河南省种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国外苜蓿品种种子质量较高,在我国河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均能安全越冬,生产性能一般优于我国地方品种。在10个苜蓿品种中,78,MHA1和78-1的年鲜草产量较高,分别为93365.6,89837.2和87770.4kg/hm2;78,赛特和MHA1的年干物质产量较高,分别为18309.0,18049.2和16799.6kg/hm2;赛特,78,MHA1和78-1的年蛋白质产量较高,分别为4163.7,3919.1,3593.5和3568.7kg/hm2。这些品种能够满足不同生产目的的需要,可以在我国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源  高洪文  王赞  孙桂枝  
采取播种量、播种方式及品种三因素正交设计为试验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紫花苜蓿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平结构特征系数除消光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特征系数呈显著性差异,产量性状除株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娟  张树振  林双双  邓志刚  金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应性强、生物质产量高,茎可用于生产酒精,叶片可用于家畜饲料,是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本文从紫花苜蓿生物能源利用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紫花苜蓿作为能源植物在种质资源评价、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合成途径及其遗传调控以及栽培管理对酒精生产效率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苜蓿细胞壁发育和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调控效应,并对紫花苜蓿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聂利珍  郭九峰  孙杰  孙国琴  刘永志  
为获得抗旱性较强的转基因苜蓿植株,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2号作为基因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选择、菌液浓度、选择压确定、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沙冬青脱水素基因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化到中苜2号中。试验结果显示,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可达100%;获得抗性愈伤组织与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最佳筛选浓度为25 mg/L;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以5 d为最佳。试验共获得126株T0抗性株,PCR检测30株表现为阳性,表明脱水素基因已转入受体植株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博  张攀  王卫栋  孙伟泽  呼天明  
【目的】研究了关中地区8个紫花苜蓿品种连续8年的生产性能及其利用年限,旨在筛选出适合关中地区的紫花苜蓿新品种。【方法】2002-2009年,以8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和产量等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并对其在关中地区的最佳利用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均株高较高的品种是维多利亚和中苜1号,分别为71.67和70.89cm;鲜干比较低的品种有放牧者、德宝和维多利亚;茎叶比较高的品种是三得利和关中;不同年份各个苜蓿品种平均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分别是放牧者、中苜1号和三得利,分别比当地品种关中高48.19%,39.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桂枝  高建明  袁庆华  
研究了6种紫花苜蓿在不同浓度盐土中的发芽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鲜草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盐浓度在0.40%~0.60%间6个品种的发芽率迅速降低;大部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盐浓度0.20%~0.30%和0.50%~0.60%时出现双峰;盐浓度为0.20%时大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时不同品种间产量的差异迅速增大。结论认为:中苜1号的耐盐性最强,新疆大叶、爱乐高和甘农3号次之,陇东和甘农1号的耐盐性较差;0.4%为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耐盐临界值;研究苜蓿耐盐性时应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小平  呼天明  杨培志  王栋  郑红梅  
在杨凌地区连续进行了3年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国内外22个紫花苜蓿(Medirago sativa L.)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国外苜蓿在关中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产性能一般优于地方品种;供试22个苜蓿品种中,以三得利生产性能最好,其次是爱菲尼特、放牧者、全能、维多利亚,这些品种在关中地区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德平  王增池  肖云清  肖荷霞  
以紫花苜蓿SANDITI无菌苗下胚轴、茎、叶3种不同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SANDIT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 0.5mg/L。15 d继代1次,或适当降低2,4-D浓度,提高6-BA或KT浓度,可以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愈伤组织在6-BA0.5 mg/L,NAA 0.1 mg/L,GA31.0 mg/L,YE 250 mg/L,CH 250 mg/L的MS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分化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月异  王玉祥  金西子  张博  
【目的】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绿洲田间试验条件下,对网室内、外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散粉特性,以及不同近交方式结实性等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开花散粉规律与不同近交方式种子结实之间的关系,为苜蓿育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网室内进行人工去雄控制授粉,品种内近亲交配的方式分别为同株同花、同株异花、异株异花。【结果】①新疆干旱区绿洲农田苜蓿花期网室内平均温度低于网室外,相对湿度高于网室外。②网室内苜蓿单花在早上9:00开放,网室外在早上8:30开放,单花开放高峰期网室内是12:00-16:00,网室外是12:00-15:30;单花开放后持续时间网室内为2~5 d,网室外为2~6 h。③网室内、外单花均在Ⅳ时期开始散粉,此时网室内、外的花粉活力分别是96. 33%和93. 22%;在Ⅴ时期雌蕊开裂,此时网室内、外柱头均具有较强的可授性。④品种内异株异花的结荚率为32. 14%±0. 01%、单荚种子数为(3. 57±0. 20)粒,单荚螺旋数为(3. 16±0. 10)个、种子千粒重为(2. 49±0. 02) g,比同株同花、同株异花高出1. 5~3. 0倍;网室内自然授粉的结荚率为11.67%±0. 00%、单荚种子数为(1. 63±0. 06)粒,单荚螺旋数为(1. 42±0. 06)个、种子千粒重为(1. 67±0. 12) g。【结论】在苜蓿单花发育至Ⅳ时期(旗瓣展开而翼瓣未伸出花萼)进行授粉的效率较高。在今后苜蓿纯合体系自交选育过程中,自交早世代(自交1~2代)的个体基因型杂合度高,采用同株异花交配较好;自交晚世代(3~5世代)个体基因型杂合度低,采用品种内异株异花交配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