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0)
2023(6509)
2022(5474)
2021(4927)
2020(4193)
2019(9098)
2018(9199)
2017(16781)
2016(9539)
2015(10765)
2014(11045)
2013(10489)
2012(9676)
2011(8795)
2010(8982)
2009(8616)
2008(8420)
2007(7958)
2006(6926)
2005(6510)
作者
(29037)
(24337)
(23994)
(23034)
(15277)
(11473)
(10961)
(9354)
(9158)
(8777)
(8395)
(8114)
(8034)
(7894)
(7748)
(7367)
(7269)
(7200)
(7096)
(6784)
(6193)
(6136)
(5895)
(5557)
(5534)
(5478)
(5359)
(5257)
(4994)
(4916)
学科
管理(32721)
(30537)
经济(30460)
(26668)
(23391)
企业(23391)
(15034)
(12417)
(10324)
方法(10174)
中国(9631)
(9289)
(8600)
业经(8415)
数学(8158)
数学方法(8054)
体制(7603)
(7578)
银行(7552)
(7440)
财务(7408)
(7404)
制度(7402)
财务管理(7388)
(7220)
(7056)
金融(7049)
企业财务(6998)
理论(6640)
(5955)
机构
大学(136430)
学院(136160)
(51984)
经济(50482)
研究(48195)
管理(47946)
理学(40119)
理学院(39658)
管理学(38952)
管理学院(38698)
中国(36745)
(29595)
科学(29211)
(28968)
(25672)
(24999)
(23055)
研究所(22351)
中心(22095)
财经(21546)
业大(21053)
农业(20130)
(19359)
北京(18340)
(17688)
(17553)
(17434)
(16847)
师范(16569)
技术(16253)
基金
项目(89373)
科学(69588)
研究(65616)
基金(63793)
(56261)
国家(55796)
科学基金(47054)
社会(41005)
社会科(38734)
社会科学(38728)
(35956)
基金项目(33091)
教育(30735)
(29996)
自然(29865)
自然科(29150)
自然科学(29139)
自然科学基金(28630)
编号(26687)
资助(25577)
成果(23348)
(21983)
重点(20616)
课题(20049)
(19902)
(18660)
(18640)
创新(17565)
(17423)
国家社会(17012)
期刊
(64736)
经济(64736)
研究(40951)
中国(36743)
学报(24937)
(24839)
(24290)
科学(20742)
管理(19515)
大学(18882)
学学(17928)
教育(17821)
农业(15826)
(13927)
金融(13927)
技术(11723)
财经(11387)
业经(9906)
(9774)
经济研究(9346)
(7825)
问题(7761)
(7653)
业大(6940)
(6897)
科技(6572)
财会(6445)
会计(6259)
职业(6158)
理论(5986)
共检索到216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安杰  尤章  曹玉曼  任鹏辉  刘金隆  杨培志  
为了获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并为后续的紫花苜蓿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探索了适合紫花苜蓿保卫细胞的提取方法。利用研磨和匀浆机处理的方式获得表皮条,将获得的表皮条再通过两步酶解法去除残留的叶肉细胞和细胞壁,并经多次过滤和离心获得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最后统计原生质体数目并用FDA染色检测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并获得了高活性的紫花苜蓿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每5片成熟叶获得1 000个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经FDA染色后在荧光下显示活性保卫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晓敏  王均  安子玄  裴丹  王华忠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限  高增贵  庄敬华  肖淑芹  陈捷  
采用正交拉丁设计对影响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受到缓冲体系、渗透压稳定剂、木霉菌菌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的影响,而不受木霉菌株系的影响。其中以磷酸缓冲体系和蔗糖为渗透压调节剂的降解体系为最佳,木霉菌菌龄以培养20h较好,崩溃酶对木霉菌细胞壁的降解效果好,酶解时间以4h为最佳,再生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和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为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士旺  梁宗琦  刘爱英  
研究了影响羊肚菌(Morchela.sp)9506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得出,20h菌龄,纤维素酶(最终浓度4mol/ml)、溶壁酶(最终浓度5mol/ml)、蜗牛酶(最终浓度4mol/ml)的混合酶解系统,30℃酶解温度,3.5h酶解时间,KCl(最终浓度0.6mol/L)作稳定剂,磷酸缓冲液(pH6.98)为缓冲系统是最佳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产量可达2.5×104个/mg。原生质体再生受培养基组成、酶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入KCl(最终浓度0.3mol/L)和环己六醇(最终浓度0.3mol/L)的PDA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7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刘长江  张峰龙  贾茹珍  张晓霞  
研究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取原生质体采用酶法,再生采用双层高渗平板法,因素重要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龄10h,以2.0%蜗牛酶加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破壁,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以0.6mol.L-1蔗糖做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形成率91.40%,再生率10.56%。不进行预处理,在试验条件下,对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依次为:菌龄>酶解时间>酶浓度>渗稳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超  牛延宁  金明飞  黄静  高红亮  常忠义  方莹  鲁伟  步建国  
【目的】探索制备高纯度茂源链霉菌原生质悬液的条件,为原生质体融合提供支持。【方法】在茂源链霉菌菌丝体一级培养不同时间(4,8,12,16,20,24,28,32,36,40,44,48h)后,称取菌丝体干质量,确定一级培养最佳时间;将一级培养的菌丝体转接培养二级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时间(13,14.5,16,17.5,19,20.5h)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再生率的综合情况及菌丝体形态显微镜观察结果,确定二级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的最佳质量浓度(0,2,5,10,20g/L),根据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确定使用溶菌酶的质量浓度(2,5,8,10,20,50mg/mL)和酶解时间(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亮  孙庚午  王洪凯  吴树敬  林福呈  刘会香  
葡萄座腔菌是木本植物溃疡类病害的重要病原,研究该病菌的侵染和致病过程有助于揭示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携带gfp基因并高效表达的病菌可有效地实时检测和分析病菌的侵染过程,但由于该病菌在致病和室内培养过程中均不易产孢,因此,制备高质量的原生质体是进行gfp基因转化和表达的首要步骤。通过对酶的种类、酶解液浓度、菌丝年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6个可能影响原生质体制备效率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大产量产生的条件是菌龄42 h,以1.5%崩溃酶、1.5%葡聚糖在0.7 mol·L-1NaCl的渗透压稳定剂中酶解3.5 h,最适酶解温度31℃,制备的原生质体在酵母蛋白胨蔗糖培养基(Y...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国保  孙谧  张琇  
对海洋酵母菌YS-185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数生长中后期菌龄较易形成原生质体,用EDTA和β-巯基乙醇混合溶液预处理15min有更高的原生质形成率,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率最佳条件为:0.5%蜗牛酶,35℃、酶解60min,对原生质体紫外线辐射60s诱变出YS-185-19突变株,其色素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3.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元华  董雪  安梦楠  苏燕妮  李晓冬  
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仍具有活力的裸露单细胞,其在植物RNA病毒的复制机理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得高产、高活力的烟草原生质体,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inn.)品种K326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中的不同细胞壁酶解液成分、酶解时间、酶解渗透压稳定剂含量、离心时间以及离心转速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含1%纤维素酶,0.5%离析酶,0.6mol·L-1甘露醇的酶解液中,26℃慢速震荡(40r·min-1)酶解4h,700r·min-1离心3min,得到产量及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可直接用于植物病毒的接种试验;利用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向获得的高活力原生质体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跃腾  杜双田  丁建  纪晓朋  鲍蕊  李珍  
【目的】研究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适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方法。【方法】以秦巴蛹虫草无性型菌株CM-16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体菌龄及稳渗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1)以0.6mol/L NaCl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6d的菌丝酶解3h,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2)以0.6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5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淼  曾柏全  冯金儒  
研究青霉菌Penicillium Q5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3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采用酶解法制备了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高质量的原生质体。试验对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灭活时间进行了优化。亲本菌株Q5,培养液中加入浓度0.5%甘氨酸和含量10%的蔗糖处理后,在质量浓度均为10 mg/m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1︰1)酶解作用下,35℃处理3 h,原生质体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为7.35×106cfu/mL;亲本菌株K3,用4 U/mL的青霉素处理,在1 mg/mL的溶菌酶作用下,35℃处理1 h,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的乘积达到最大值,此时K3原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晶晶  李季伦  
报道了产生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 (lovastatin)的土曲霉 (Asp ergillus terreus)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及原生质体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用溶壁酶 5mg.m L-1、Zymolyase2 0 T2 .5mg.m L-1和蜗牛酶 2 .5mg.m L-1配制的混合酶液 ,可制备出土曲霉原生质体 ;其最佳酶解温度为 34℃ ,作用 5h,原生质体再生率达17%以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迎青  李明海  杨媚  李勇  周而勋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是"纤维素酶+溶菌酶+崩溃酶"组合酶、总酶终质量浓度10mg/mL、菌丝菌龄15h、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35℃、酶液pH5.6、以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此最佳条件组合所制备的原生质体产率高达4.00×107/g;原生质体最佳的再生条件是酶解3h的原生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小真  郭文硕  冯丽贞  金亚杰  杨新新  刘宏毅  连鑫坤  李慧敏  
以桉树焦枯病强致病菌株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Ya51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生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收集1 g(湿重)培养24 h的菌丝,以0.8 mol·l~(-1)na Cl为渗透压稳定剂,置于10 m l含20 mg·m l~(-1)崩溃酶和30 mg·m l~(-1)裂解酶的混合酶液中,在30℃、100 r·min~(-1)条件下裂解4 h,原生质体生成量可达3.72×107个·m l~(-1),在sr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32.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