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9)
- 2023(6009)
- 2022(4321)
- 2021(3675)
- 2020(2956)
- 2019(6266)
- 2018(6126)
- 2017(11515)
- 2016(6349)
- 2015(6933)
- 2014(6884)
- 2013(6398)
- 2012(5491)
- 2011(4873)
- 2010(4711)
- 2009(4235)
- 2008(4196)
- 2007(3828)
- 2006(3449)
- 2005(3217)
- 学科
- 济(26132)
- 经济(26099)
- 业(17168)
- 管理(17010)
- 企(12900)
- 企业(12900)
- 中国(9320)
- 农(9292)
- 方法(9083)
- 数学(7850)
- 数学方法(7791)
- 业经(7598)
- 财(6262)
- 农业(6242)
- 学(5711)
- 地方(5620)
- 发(5141)
- 产业(4866)
- 制(4734)
- 发展(4443)
- 展(4438)
- 技术(4130)
- 体(4108)
- 信息(4075)
- 贸(4043)
- 贸易(4040)
- 环境(3950)
- 易(3921)
- 总论(3888)
- 银(3856)
- 机构
- 学院(91107)
- 大学(90221)
- 济(36611)
- 经济(35975)
- 研究(33658)
- 管理(30749)
- 理学(27034)
- 理学院(26679)
- 管理学(26059)
- 管理学院(25922)
- 中国(23855)
- 农(23075)
- 科学(22955)
- 京(18742)
- 农业(18632)
- 所(18057)
- 业大(17370)
- 研究所(16772)
- 财(16485)
- 中心(14865)
- 江(13613)
- 财经(13602)
- 经(12556)
- 经济学(12254)
- 农业大学(11891)
- 院(11755)
- 范(11491)
- 北京(11427)
- 科学院(11380)
- 省(11375)
- 基金
- 项目(66206)
- 科学(51658)
- 基金(48597)
- 家(44945)
- 国家(44614)
- 研究(44240)
- 科学基金(37147)
- 社会(29339)
- 社会科(27871)
- 社会科学(27864)
- 省(26250)
- 基金项目(25617)
- 自然(24463)
- 自然科(23937)
- 自然科学(23932)
- 自然科学基金(23531)
- 划(22205)
- 教育(19609)
- 资助(18496)
- 编号(16385)
- 重点(15704)
- 发(15022)
- 部(13922)
- 创(13826)
- 计划(13435)
- 国家社会(13268)
- 创新(13063)
- 业(13001)
- 科研(12904)
- 成果(12587)
共检索到130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旵旵 师尚礼 何龙 王文娟 武蓓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饲用玉米(Zea mays)、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互为受体材料,在不同浓度(0、12.5、25、50、100、150、200 mg·mL~(-1))植株水浸提液处理下,测定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旨在探究三者间的化感效应关系,为轮作、混播或间、套作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作物相互间均具有化感效应,其效应因受体植物种类、受体器官、组织浸提液浓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饲用玉米水浸提液浓度25、50 mg·mL~(-1)分别是促进紫花苜蓿、高丹草生长的最佳浓度,且均对种子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佳,综合化感效应指数(SE)分别为0.074、0.092;紫花苜蓿水浸提液浓度50 mg·mL~(-1)是促进饲用玉米生长的最佳浓度(SE=0.027),且对胚根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紫花苜蓿水浸提液对高丹草均为抑制效应(SE <0);高丹草水浸提液各浓度对紫花苜蓿、饲用玉米均为抑制效应(SE <0)。综上,紫花苜蓿宜与饲用玉米,不宜与高丹草轮、套作或混播;饲用玉米可作为高丹草的前茬作物,不宜作为后茬;以饲用玉米作为主要收获对象时,也不宜进行套作或混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Ben Goff 冯葆昌 高秋 汪子涵
玉米在美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牧草与玉米的轮作对玉米种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第一年每公顷固定的氮可以代替将近150kg的氮肥;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两年玉米和紫花苜蓿轮作可使土壤碳含量增加25%,大量的碳可以改良土壤质量;紫花苜蓿在轮作中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紫花苜蓿 玉米 轮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Ben Goff 冯葆昌 高秋 汪子涵
玉米在美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牧草与玉米的轮作对玉米种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第一年每公顷固定的氮可以代替将近150kg的氮肥;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两年玉米和紫花苜蓿轮作可使土壤碳含量增加25%,大量的碳可以改良土壤质量;紫花苜蓿在轮作中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紫花苜蓿 玉米 轮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林 任秀珍 格根图 冯骁骋 刘燕 侯美玲 贾玉山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以苜蓿粉计)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以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0.05,0.08和0.10g/mL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幼苗高度及根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08和0.10g/mL时,其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抑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玉竹 胡鸿晴 玉永雄 张朝鹏 范紫薇
为分析苜蓿花叶病(alfalfa mosaic virus)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光合、生长和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发生该病不同严重度的植株,对饲草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苜蓿花叶病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分别降低了35.16%、93.3%、65.4%和40%,胞间CO_2浓度(C_i)比健株高42.52%;生物量、株高、叶宽和叶长呈现下降趋势,较健株分别减少了29.50%、28.74%、39.84%和26.27%,与病害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95、–0.98和–0.87;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 <0.05)相关性;生长和品质指标与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P_n、T_r、C_i)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说明苜蓿花叶病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苜蓿生长和草品质下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超然 何树斌 白雪纯 王涛 张君红 冯魁亮 夏宇康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晨 王仪明 马力 苏连泰 高鲤 周鹏 安渊
为探索南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新途径,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和玉米(Zea mays)周年轮作栽培模式,本研究开展了紫花苜蓿冬闲田栽培技术和轮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紫花苜蓿栽培试验设置了对照(不施肥)和施肥(NPK复合肥)处理;轮作玉米试验设置了原位添加苜蓿绿肥(紫花苜蓿种植地)、异地添加苜蓿绿肥(未种植紫花苜蓿地)和不添加苜蓿绿肥(对照) 3个处理,添加量为3 000 kg·hm~(-2)苜蓿干草。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可分别于次年4月初和5月中旬刈割两茬。其中,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产量和叶蛋白质含量(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饲用玉米周年轮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轮作栽培模式,既可获得紫花苜蓿和玉米双丰收,又可有效改善农田土壤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介晓磊 郭孝 刘世亮 鲁剑巍 董县中 肖金帅 化党领 刘芳
研究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配施肥料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13.70%~28.71%,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氮磷钾肥和微肥,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磷、锰、钼、硼、钴、硒的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粗脂肪、铁、铜、锌含量的提高,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未施肥处理,导致了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在肥力水平不高的土壤上,对初种植的紫花苜蓿应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微肥和有机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雯 王丹 边佳辉 孙占敏 唐益雄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誉为"牧草之王",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皂苷是一种分布广、含量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为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分布及含量、分离及提取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紫花苜蓿皂苷作为一种绿色的植物附加产物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为紫花苜蓿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皂苷 理化性质 提取 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 孙启忠 牛建明 李洪远 丁勇 张晓春
应用"康乃尔生态学"程序(Cornell ecological program,CEP)中的二歧指示种分析TWINSPAN(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数量分析方法,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值和牧草产量值为指标,对2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TWINSPAN可将24个苜蓿品种划分为8类,并且根据试验站所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筛选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光能利用效率的4个优良品种—超级阿波罗、胜利者、WL232、中苜1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路 贾志宽 韩清芳 刘玉华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鲜草产量 苜蓿引种 营养效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屈皖华 李志刚 李健
为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对宁夏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当地易得的杨树(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枝条、玉米(Zea mays)秸秆、牛粪为原料,通过桶栽方法研究了有机物料单施和配施对宁夏沙化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及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对照相比,单施和配施有机物料(除牛粪外)均使土壤的碳、氮组分含量(除无机氮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施牛粪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无机氮,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最高,但是土壤C/N(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C/N(土壤微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姚路 王森山 马瑞 魏江文 王文军 宋丽雯 刘磊 蒋琼
昆虫无法合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部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或其它途径获取,而植物韧皮部氨基酸被认为是蚜虫生产性能的关键限制因素。为明确抗感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仪测定了豌豆蚜取食抗感紫花苜蓿品种(抗蚜品种“甘农5号”和感蚜品种“猎人河”)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供试植物材料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农5号”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猎人河”色氨酸含量(P<0.05),差异倍数为2.25;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天冬氨酸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为1.48;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分别为0.31、0.81、0.61和0.86。抗感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脯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豌豆蚜的防治及优质抗蚜苜蓿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豌豆蚜 紫花苜蓿 游离氨基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亚娟 姜智英 胡蕊梅 魏洁 刘艳君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为对照(CK),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1)、‘陇东苜蓿’(M2)、‘金皇后’(M3)进行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矿粉处理下紫花苜蓿两茬的生长、营养品质、磷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结果表明,第2茬收获时PRⅠ处理下M1和M3的株高明显高于CK,PRⅢ处理下M2的株高明显高于CK。M1两茬干重均表现出PRⅠ磷矿粉处理最高,两茬总生物量干重达到8.61 g,比CK高46.9%,3个磷矿粉处理下M2第1茬、第2茬和总生物量干重均高于CK,磷矿粉处理对M3的生物量没有明显作用。PRⅠ和PRⅢ处理显著提高了第2茬M1的粗蛋白含量,PRⅢ处理M1和M2紫花苜蓿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CK。第1茬磷矿粉处理中PRⅡM3处理的钙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18%,与CKM3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第2茬PRⅠM1和PRⅢM2处理的钙含量最高,均为1.56%。PRⅠ和PRⅢ处理可显著提高第2茬M1和M2的磷吸收效率,PRⅠ能显著提高第1茬M1和M2的磷利用效率,而PRⅡ均显著提高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第2茬的磷利用效率。除PRⅡM1处理外,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含量,且3个品种均表现出在PRⅠ和PRⅢ处理下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PRⅡ,相比施肥前,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M3的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低于M1和M2。因此,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营养品质和磷素吸收利用可超过或达到与过磷酸钙相当的水平,其效果因磷矿粉品位和苜蓿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条件下,PRⅠ磷矿粉,M1和M2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施用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春梅 王成章 胡喜峰 何云 刘圈炜
选用750尾规格整齐、体格健壮的黄河鲤鱼,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的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试验Ⅰ组),100(试验Ⅱ组),150(试验Ⅲ组)和200 g/kg(试验Ⅳ组),研究鲤鱼全价配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也说明添加50 g/kg苜蓿草粉对鲤鱼生产性能有积极作用;试验Ⅱ组的各项指标稍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除试验Ⅳ组外,...
关键词:
苜蓿草粉 鲤鱼 生长性能 鱼体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