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5)
2023(6968)
2022(5681)
2021(4939)
2020(3963)
2019(8881)
2018(8593)
2017(15735)
2016(8587)
2015(9354)
2014(8784)
2013(8775)
2012(8033)
2011(7301)
2010(7201)
2009(6347)
2008(6143)
2007(5452)
2006(4754)
2005(4081)
作者
(27118)
(23338)
(22897)
(21542)
(14121)
(11228)
(10104)
(9043)
(8582)
(8054)
(7905)
(7784)
(7456)
(7224)
(7146)
(6995)
(6984)
(6850)
(6659)
(6482)
(5800)
(5595)
(5553)
(5256)
(5146)
(5013)
(4964)
(4924)
(4736)
(4707)
学科
(33784)
经济(33761)
管理(22596)
(22004)
方法(15451)
(15229)
企业(15229)
数学(14030)
数学方法(13891)
(11984)
(9723)
环境(9327)
农业(8676)
中国(8575)
(8164)
业经(7271)
地方(6611)
(6218)
(6091)
贸易(6090)
(5904)
资源(5366)
(5355)
技术(5230)
土地(5160)
(5118)
(4983)
税收(4671)
(4650)
(4632)
机构
大学(123618)
学院(123476)
(50038)
经济(49081)
管理(46197)
研究(45451)
理学(40679)
理学院(40177)
管理学(39388)
管理学院(39195)
中国(32021)
科学(30732)
(30067)
(25398)
业大(24550)
农业(24050)
(23686)
研究所(22225)
(21787)
中心(20738)
(18470)
财经(17852)
(16586)
(16438)
农业大学(16308)
(16138)
经济学(15948)
师范(15905)
(15183)
北京(15144)
基金
项目(94175)
科学(74579)
基金(70456)
(65143)
国家(64658)
研究(62419)
科学基金(54328)
社会(41509)
社会科(39611)
社会科学(39598)
基金项目(38105)
自然(36884)
(36540)
自然科(36025)
自然科学(36013)
自然科学基金(35373)
(31939)
教育(27818)
资助(27170)
编号(22789)
重点(22272)
(20930)
(20596)
计划(19635)
(19552)
国家社会(18571)
科研(18569)
创新(18476)
科技(17117)
成果(16949)
期刊
(49606)
经济(49606)
研究(32142)
学报(27183)
(26445)
中国(23783)
科学(23741)
大学(19603)
学学(19003)
农业(18102)
(15282)
管理(14450)
(10285)
教育(9492)
技术(8561)
财经(8250)
经济研究(8233)
资源(8057)
业大(8029)
业经(7935)
(7893)
金融(7893)
(7399)
(7223)
科技(6868)
问题(6645)
农业大学(6602)
林业(6015)
技术经济(5598)
统计(5514)
共检索到171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杰  王帅  韩晓飞  谢德体  左志中  
【目的】本文探索了长江上游紫色土旱坡地麦玉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以期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2011-2015年,以紫色土旱坡地典型农作冬小麦和夏玉米为材料,在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7个田间小区试验,依次为不施用磷肥(P0)、优化施肥(P)、倍量施磷肥(2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猪粪有机肥(MDP)、优化施肥量磷肥减量20%+秸秆还田(SDP)。测定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红柱  陈庆瑞  秦鱼生  陈琨  涂仕华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纪根  牛俊  陈兰  
坡地磷素迁移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是目前三峡库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保护库区耕地以及水库水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总结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迁移的途径、形态最新进展,介绍了降雨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坡面管理措施等因素对磷素迁移的影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流失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仲金平   郑子成   李廷轩   何晓玲  
【目的】农田磷流失风险与磷肥用量密切相关,鉴于土壤胶体在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施用磷肥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及其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为从土壤胶体视角认识磷素迁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4个磷肥施用量0(P0)、20(P20)、40(P40)和100(P100)mg·kg~(-1)下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及胶体态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地表径流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小,侵蚀产沙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大,施磷后坡面初始产沙量显著降低了49.3%—68.7%,P100处理累积产沙量较其他施磷处理显著降低了26.5%—30.9%。地表径流是紫色土坡面水分散性总磷(WTP)和胶体态磷(CP)的主要流失途径,其流失比例分别占总流失量的57.5%—93.9%和62.3%—94.8%,且CP是地表径流WTP流失的主要形态,占WTP流失量的72.1%—80.7%。施磷显著增加了磷素流失风险,与P0处理相比,施磷后地表径流WTP、CP、DP(溶解态磷)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2.56—20.97倍、2.72—22.21倍、1.17—10.40倍,侵蚀泥沙WTP、CP、DP的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0.24—0.92倍、0.05—1.09倍、0.47—0.76倍。【结论】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主要途径为地表径流,胶体态磷流失与产流过程密切相关,流失负荷量主要取决于磷肥施用量。水分散性总磷与胶体态磷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胶体态磷是紫色土坡面磷素流失主要形态,可以通过调控地表径流,合理减施磷肥以减少坡面CP流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正发  史东梅  谢均强  张兵  
【目的】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4种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侵蚀过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快速湿润使大部分团聚体崩解为细小的团聚体,慢速湿润和湿润振荡2种处理对5—2 mm大团聚体的影响最大,崩解后集中分布在2—0.5 mm范围内。(2)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桑园地>苜蓿地>荒草地>菜地,快速湿润作用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都较小,慢速湿润处理的MWD和GMD总体较大,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崩解机制主要是快速湿润时孔隙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柠枍  王棋  李冰  王昌全  朱华清  王君立  谢云波  陈玉蓝  
为研究坡度、坡位等地形因素对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以川西南植烟紫色土为对象,探究了坡度、坡位及其交互作用下不同层次(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总体偏低,变异系数均为0~20 cm>20~40 cm,而碳氮比的变异系数则表现为20~40 cm>0~20 cm;(2)随坡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逐渐降低,其中有机碳和全氮在0°~5°与5°~20°间差异显著;相比于0°~5°,其他坡度土壤有机碳降幅为10.07%~28.69%,全氮降幅为3.72%~23.74%;(3)随坡位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以全氮增幅较大,相对于上坡位,中、下坡位土壤有机碳增幅为6.48%~15.98%,全氮增幅为13.43%~30.34%。碳氮比随坡位下降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4)坡度主要影响有机碳含量变化,坡位则对全氮及碳氮比变化影响明显,坡度坡位交互效应尤其显著。总体来看,随坡度增大,土壤有机碳显著下降,坡位越高,土壤全氮下降越显著,土壤碳氮比上升越显著,尤以20~40 cm土层中上、中坡位碳氮变化协调性差,碳氮比随坡位增高显著上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作新  廖文华  刘建玲  郝小雨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后,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土壤磷的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磷吸持指数(PSI)逐渐减少,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逐渐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随着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建梅  何丙辉  田太强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才富  孙锡发  邱古彬  
通过对酸性紫色土12年的稻、麦轮作,有机、无机定位施钾的研究证明:NPK或农NPK配施的产量高,效果好;施钾时间愈长,增产愈显著;施钾对下一季作物有后效。经测定,连续施钾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率提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增加。通过对稻、麦、油主要生育期的植株分析得出:三种作物适宜的钾氮比分别为0.6、0.5、0.4,可作为预测缺钾和诊断施钾的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小杰  郑子成  李廷轩  范丽  
【目的】研究暴雨条件下,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规律,为研究区氮素流失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苗期(5月1日),拔节期(5月26日),抽雄期(6月27日)和成熟期(8月4日)进行模拟降雨,结合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夏季暴雨多的特点,开展降雨强度为1.5 mm·min(-1),坡度为15°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1)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介晓磊  郭孝  刘世亮  鲁剑巍  董县中  肖金帅  化党领  刘芳  
研究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配施肥料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13.70%~28.71%,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氮磷钾肥和微肥,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磷、锰、钼、硼、钴、硒的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粗脂肪、铁、铜、锌含量的提高,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未施肥处理,导致了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在肥力水平不高的土壤上,对初种植的紫花苜蓿应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微肥和有机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汪涛  唐家良  王冬  辛伟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紫色土坡地泥沙全氮、全磷与泥沙三者流失的耦合特征及其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全氮流失量随坡度及雨强的增加而减小,而全磷的流失量受雨强及坡度的影响均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泥沙流失量愈大,全氮流失量愈小,而全磷愈大。全氮与泥沙流失随降雨时间而呈峰值特征,而全磷随时间变化较小。泥沙养分流失量的累积过程与泥沙累积过程一致,随泥沙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全氮流失累积量明显低于全磷流失累积量;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具差异性,即泥沙流失量愈大,氮富集比越低,磷富集比越高。分析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可知全磷与泥沙的耦合稳定性较全氮高,更易呈现影响下游水质的滞后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133.6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36.7、1624.7、1400.8和171.4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杨满元  陈盛彬  陈志阳  林仲桂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以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层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各层黏粒含量增加显著(p<0.01或p亚表层>下层;土壤容重减小明显(p<0.05),随土壤深度而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