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7)
- 2023(13424)
- 2022(10966)
- 2021(10115)
- 2020(8438)
- 2019(18909)
- 2018(18583)
- 2017(35937)
- 2016(19760)
- 2015(21644)
- 2014(21315)
- 2013(20711)
- 2012(18839)
- 2011(17108)
- 2010(17263)
- 2009(15761)
- 2008(15528)
- 2007(13932)
- 2006(12198)
- 2005(10529)
- 学科
- 济(81547)
- 经济(81472)
- 业(59046)
- 管理(48962)
- 农(46947)
- 企(37307)
- 企业(37307)
- 方法(36787)
- 数学(33629)
- 数学方法(33006)
- 农业(31137)
- 业经(21193)
- 中国(19154)
- 学(18898)
- 财(16825)
- 地方(16045)
- 贸(15320)
- 贸易(15314)
- 制(15126)
- 易(14956)
- 技术(13282)
- 环境(13205)
- 发(12127)
- 银(11911)
- 银行(11853)
- 策(11414)
- 融(11340)
- 金融(11335)
- 行(11319)
- 理论(11234)
- 机构
- 学院(282891)
- 大学(276602)
- 济(111977)
- 经济(109825)
- 管理(105478)
- 研究(97139)
- 理学(93011)
- 理学院(91993)
- 管理学(89844)
- 管理学院(89396)
- 农(79193)
- 中国(72076)
- 科学(66642)
- 农业(61642)
- 业大(58232)
- 京(57269)
- 所(51563)
- 研究所(47873)
- 财(45855)
- 中心(44903)
- 江(41464)
- 农业大学(39319)
- 财经(37615)
- 北京(34945)
- 院(34531)
- 经(34495)
- 范(34316)
- 省(34165)
- 师范(33791)
- 经济学(33181)
- 基金
- 项目(203354)
- 科学(158179)
- 基金(147813)
- 研究(137017)
- 家(134518)
- 国家(133426)
- 科学基金(112063)
- 社会(87172)
- 社会科(82463)
- 社会科学(82434)
- 省(82333)
- 基金项目(78466)
- 自然(76709)
- 自然科(74970)
- 自然科学(74944)
- 自然科学基金(73597)
- 划(68765)
- 教育(61741)
- 资助(60537)
- 编号(53214)
- 重点(46260)
- 发(44228)
- 部(43210)
- 创(42511)
- 计划(41330)
- 农(41295)
- 科研(40001)
- 创新(39882)
- 成果(39863)
- 业(37882)
- 期刊
- 济(120553)
- 经济(120553)
- 农(79742)
- 研究(70274)
- 学报(59516)
- 农业(53826)
- 中国(52831)
- 科学(50799)
- 大学(44125)
- 学学(42908)
- 管理(33539)
- 财(32514)
- 业经(27556)
- 业(26819)
- 融(25423)
- 金融(25423)
- 教育(23232)
- 技术(22651)
- 业大(18728)
- 经济研究(18145)
- 版(17995)
- 财经(17556)
- 问题(17477)
- 科技(15588)
- 农业大学(15574)
- 经(14992)
- 统计(14310)
- 林业(14243)
- 农村(14056)
- 村(14056)
共检索到39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东梅 陈晏
【目的】研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状土冲刷试验及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农林混作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容重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正相关,总孔隙度与土壤抗冲指数呈负相关。在短历时高强度的冲刷条件下,紫色土的土壤容重越大,孔隙度越小,土壤越紧实,其抗冲性能越强;(2)土壤抗冲指数与细砂粒(0.25~0.05m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说明较粗颗粒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土壤抵抗径流冲刷的能力;(3)>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东梅 陈正发 蒋光毅 江东
土壤可蚀性K值可为当地土壤流失量预测和水土保持措施效应评价提供依据。采用5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土壤可蚀性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出符合该地区紫色土成土和侵蚀特点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结果表明:1)对相同土壤母质和土地利用类型而言,5种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的K值依次为:KEPIC>K修正诺谟>K诺谟>KShirazi>KTorri,5种估算方法K值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作为K值估算基础。紫花苜蓿地土壤可蚀性K值最小,说明选用紫花苜蓿等豆科植物作为坡耕地间、套作植物、绿篱建设植物,可有效降低旱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敏感性。2)对相同土壤母质和土壤类型而言,不同土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付香 林超文 朱永群 姚莉 张建华 王谢
为全面掌握氮肥施用对紫色丘陵区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机理,本试验采用6水平氮肥(0~300 kg N/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籽粒产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可以用二次方程模拟y=-0.032 x~2+23.50 x+6495,R~2=0.998;氮肥用量与水稻氮素吸收量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27x+85.28,R~2=0.990,y=0.730x-85.32,R~2=0.998。施氮量低于112.5 kg/hm2时,水稻产...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吸收 氮素表观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玉琳 谢德体 倪九派 魏朝富 林超文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是反映土壤综合对抗水力侵蚀性能和评价复合农林业模式生态效益的指标。研究植物篱模式对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为探讨植物篱模式控制水土流失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原位监测法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原状土冲刷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参数,简易比重计法、湿筛法、吸管法、环刀法等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容重等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紫色土区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抗冲性及其坡面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横坡农作模式相比,0—10 cm和10—20 cm土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江坤 冉至立 韩雨婧 胡水蓝 刘思艺 曾衡
田坎土壤可蚀性是影响梯田稳定的关键因素,为探讨不同修建年限田坎土壤可蚀性,本研究以遂宁市安居区镶嵌式田坎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镶嵌式田坎修建1年、3年和5年的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K值范围0.05~0.06 (t·hm~(2)·h)/(MJ·mm·hm~(2)),田面的K值大于田坎,随着镶嵌式田坎的修建年限的增加,田坎K值呈减小趋势,建成5年时达显著性水平。(2)田坎黏粒含量随修建年限递减,而粉粒与砂粒含量呈递增趋势;建成1年的田坎土壤容重显著大于建成3年和5年;建成1年和3年时,田面和田坎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风干土团聚体分形维数(风干D)、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水稳D)、风干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风干MWD)和风干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风干GMD)有显著差异;建成5年时则无显著差异,说明建成5年时田面和田坎的土壤物理性质趋于一致。(3) 镶嵌式田坎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修建年限呈增加趋势,建成5年时达显著性水平。(4) K值与PAD、E_(LT)和水稳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干GMD、水稳MWD呈极显著负相关。镶嵌式田坎K值与团聚体关系紧密,建成5年后K值显著减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超林 刘杰 张杨珠 黄运湘 周卫军
本文在分析土壤各单项肥力要素空间变异基础上,结合Fuzzy综合评价法和GIS技术研究了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为该区合理规划、开发土壤资源,科学培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8种肥力指标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磷值的空间异质比(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00.0%、100.0%、87.9%和99.9%,属于空间弱相关,而pH、碱解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异质比分别为33.8%、63.3%、66.1%、73.7%,属中等空间相关;各单项肥力要素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变化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偏低,为Ⅱ、Ⅲ和Ⅳ等,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46.2%...
关键词:
紫色丘陵 耕作区 土壤肥力质量 空间变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彦军 郭胜利 南雅芳 李泽
研究土壤C∶N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过程及其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砖窑沟小流域为单元,基于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两大因素,采集737个土壤样品,研究流域内土壤C∶N的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梁峁坡上,林地和草地0~20 cm土层的土壤C∶N分别是农田土壤C∶N的1.13和1.03倍;沟坡上,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的C∶N分别为13.88、12.58、9.02。农田条件下,梁峁坡、沟坡和沟谷的土壤C∶N分别为10.34、9.02和10.77;林地条件下,沟坡和梁峁坡的土壤C∶N分别为13.88、11.67;草地条件下,沟坡土壤C∶N是梁峁坡土壤C∶N的1.19倍。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尹忠东 苟江涛 李永慈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宗诗 章路 向成华 谢大军 陈俊华 罗晓华
运用Hood IL-2700自动采集土壤入渗仪测定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3种林地(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柏木混交林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柏木混交林)土壤的稳渗速率。结果表明:同一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地的各层土壤中,混交林土壤稳渗速率显著高于纯林(P0.05)。0~10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13.269mm·min-1)>桤柏混交林(10.438mm·min-1)>柏木纯林(4.513mm·min-1);10~20cm土层稳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党小虎 周萍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年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熵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01%~144.22%、34.17%~117.09%和31.79%~79.94%,微生物呼吸强度增加26.78%~87.59%,代谢熵降低57.45%~77.49%,微生物量的增大和活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性状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碳、磷、呼吸强度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极为密切,显然,土壤微生物量可...
关键词:
侵蚀环境 植被恢复 微生物量 土壤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玉敏 林超文 庞良玉 张冀 雷建容 田丽 冯文强 张庆玉 曹卫东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8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产量、产量相关性状和养分积累影响差异显著。不施氮肥的处理(60 kg/hm2P2O5和60 kg/hm2K2O)鲜草总产量、第1次刈割和第2次刈割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该处理株高、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增长迅速。适量的化肥配施绿肥专用肥(37.5 kg/hm2纯N,60 kg/hm2P2O5,60 kg/hm2K2O和绿肥专用肥30 kg/hm2)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和总经济效益,单株一级分枝、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 施肥 产量 养分积累 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力 卫三平 王全九
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model)——CoupModel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2006年6月—2007年5月间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0~600cm土层平均蓄水量随土壤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库库容曲线均呈幂函数关系;试验期间,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充水量分别为437,361和429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463mm的94.3%,77.9%和92.6%;农地土壤水库的充满程度达72.8%~79.3%,荒草地为41.4%~47.5%,刺槐林地仅为37.1%~41.2%;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失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爱民 李飞 封志明
在南方红壤丘陵区传统种植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水旱轮作、旱地间作等方式,发展玉米生产,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复合结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促进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新模式和传统的较好模式轮换种植,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持续生产能力。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种植模式,玉米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廖晓勇 张先婉 朱波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该文采用典型调查法对坡坎生态系统的光热、水土与植被等生境条件予以调查分析,综合评价其资源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紫色丘陵区不同地形部位的坡坎生态系统,其小气候、土壤及植被等资源特征不同。逆倾陡坡坡坎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较差,雨后径流水分易于泄去,植被类型较为单一;顺倾缓坡坡坎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高,雨后径流入渗快而易于保蓄,光热资源利用充分,对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温湿调节作用,植被组合结构完整,类型丰富;梯地边坡与田边地埂坡坎生态系统,受人为耕作影响大,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能得到梯地、稻田连续的水分供应,可利用的光热资源充足,覆地植物种类多,鲜生物量大。
关键词:
坡坎生态系统 紫色丘陵区 资源组合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三树 刘德忠 史东梅 黄先智 唐学文 李叶鑫 甘雪莲
【目的】研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方法】采用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力学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对4种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生物埂措施的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生物埂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2)生物埂土壤有效库容与对照自然生草埂相比差异明显(P草埂>对照自然生草埂;在生物埂蓄水过程中,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越大,土壤入渗性能越好,土壤水库库容越大;生物埂土壤容重越大,则土壤渗透性和通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