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
- 2023(1048)
- 2022(913)
- 2021(891)
- 2020(762)
- 2019(1656)
- 2018(1697)
- 2017(2349)
- 2016(1915)
- 2015(2423)
- 2014(2405)
- 2013(2023)
- 2012(1798)
- 2011(1729)
- 2010(1792)
- 2009(1481)
- 2008(1461)
- 2007(1360)
- 2006(1155)
- 2005(970)
- 学科
- 教学(3969)
- 教育(3666)
- 理论(3252)
- 学法(2905)
- 教学法(2905)
- 学理(2688)
- 学理论(2688)
- 研究(1965)
- 学(1902)
- 业(1593)
- 管理(1535)
- 农(1437)
- 中国(1436)
- 济(1375)
- 经济(1375)
- 生(1348)
- 研究生(1276)
- 水产(1078)
- 体(1057)
- 高等(1007)
- 企(920)
- 企业(920)
- 育(918)
- 其他(914)
- 体育(871)
- 技术(845)
- 动物(838)
- 农业(823)
- 动物学(731)
- 地方(708)
- 机构
- 学院(23691)
- 大学(21743)
- 研究(10179)
- 农(9452)
- 科学(8415)
- 农业(7680)
- 业大(6892)
- 技术(6641)
- 所(6530)
- 研究所(6165)
- 中国(5451)
- 京(5125)
- 农业大学(5050)
- 省(5046)
- 职业(4979)
- 江(4970)
- 教育(4587)
- 室(4458)
- 范(4199)
- 业(4149)
- 院(4091)
- 技术学院(4084)
- 师范(4077)
- 实验(3991)
- 州(3804)
- 实验室(3779)
- 中心(3778)
- 重点(3615)
- 职业技术(3565)
- 管理(3339)
共检索到37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符泽雄
紫红笛鲷(Lutianuo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俗名红柔,属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笛鲷科、笛鲷属。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优质高档水产品,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由于紫红笛鲷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等优点,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宝宝 李浩 彭连法 李炼星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为了缩短缢蛏中间培育周期,快速培育大规格商品苗种,试验稚贝放养的适宜规格和密度,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250 m2的露天大型水泥池培育稚贝,并混养少量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泥土厚度(3cm、6 cm),养殖密度对大、小2种规格稚贝的壳长、壳高、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底泥厚度影响稚贝体形的生长,规格越大所需底泥厚度越厚,大规格稚贝在6.0 cm和3.0 cm的壳长分别为20.25±0.03 mm、18.58±0.06 mm(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李忠全 杨仲景 朱丽敏 李行先 邓闽中
采用温室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中间培育 ,投放虾苗 1 0 4万尾 ,平均体长 1 0cm ,平均体重 1 4mg ,密度 32 4 3尾 /m2 ,初始盐度 5‰ ,培育水温 2 5~ 2 6℃ ,以活体淡水枝角类饵料为主 ,前后分别用丰年虫和颗粒料衔接 ,前 8d淡化将盐度降至 2‰ ,培育 1 5d :出苗平均体长 2 2cm ,平均体重 1 4 2mg ;增长 0 0 8cm/d ,增重 8mg/d ;共出虾苗 78万尾 ,成活率为 75 5 %。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中间培育 温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郭水荣 李行先 王宇希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忠文 杨志刚 奚绍礽 王国新 陈年令 李春保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关键词:
鳜鱼 苗种培育 技术模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亦华
加州鲈鱼苗种培育技术李亦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加州鲈鱼因其生长快、耐低温、病害少、肉质好等特点,已被作为淡水优良品种养殖的新对象。近年来我省各地对加州鲈鱼的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多,尤其对5厘米以上的苗种要求更为迫切。据此,我所在19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瑞明
出膜3-7日龄的鳜鱼苗处于开口期,其能否顺利摄食第一口至关重要。在开口期培育中,饵料鱼苗的体高、游泳能力、体型与鳜鱼苗的口裂宽要相适应,以团头鲂或鳊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苗最好;同时探讨了开口期培育的培育方式与放养密度。
关键词:
鳜鱼苗 生物学 开口期培育 饵料鱼苗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吴进锋 张汉华 梁超愉 陈健光 陈素文
利用平均壳长为24.0 mm、平均个体重为2.0 g的西施舌人工稚贝进行水泥池中间培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50%的日流水量并结合底质定期冲洗和更换等措施,经177 d培育,西施舌苗种平均壳长为40.0mm,平均个体重为9.8g,基本达到养成所需的规格标准。其壳长生长速度为0.09 mm/d,体重生长速度为0.04g/d。成活率为68%,高于潮间带围网培育和土池中间培育。
关键词:
西施舌 苗种 中间培育 生长 成活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灿彪 祝新文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鱼苗培育 放养密度 水温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关键词:
鞍带石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杨建新 惠金莉 毛月风 王东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