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4)
- 2023(11049)
- 2022(9588)
- 2021(8762)
- 2020(7431)
- 2019(17271)
- 2018(17129)
- 2017(32418)
- 2016(18255)
- 2015(20918)
- 2014(21393)
- 2013(21388)
- 2012(20968)
- 2011(19414)
- 2010(20056)
- 2009(18710)
- 2008(19054)
- 2007(17690)
- 2006(15675)
- 2005(14476)
- 学科
- 济(83369)
- 经济(83277)
- 管理(46548)
- 业(46404)
- 企(35066)
- 企业(35066)
- 方法(32479)
- 数学(27903)
- 数学方法(27531)
- 农(24789)
- 中国(24757)
- 地方(23050)
- 学(20083)
- 业经(17962)
- 财(17577)
- 农业(16612)
- 贸(15592)
- 贸易(15581)
- 制(15081)
- 易(14996)
- 银(14141)
- 银行(14088)
- 融(13973)
- 金融(13970)
- 行(13610)
- 和(12884)
- 地方经济(12767)
- 发(12560)
- 环境(12552)
- 理论(12192)
- 机构
- 大学(278669)
- 学院(278507)
- 济(109699)
- 经济(107147)
- 研究(105332)
- 管理(96509)
- 理学(81249)
- 理学院(80063)
- 中国(79286)
- 管理学(78271)
- 管理学院(77741)
- 科学(69444)
- 京(62464)
- 农(58786)
- 所(57967)
- 研究所(52641)
- 财(50647)
- 中心(47162)
- 农业(46633)
- 业大(45704)
- 江(45489)
- 范(40511)
- 北京(40218)
- 师范(40034)
- 财经(39129)
- 院(36890)
- 州(36283)
- 经(35158)
- 省(34620)
- 经济学(33326)
- 基金
- 项目(175492)
- 科学(134742)
- 研究(124300)
- 基金(123013)
- 家(109687)
- 国家(108723)
- 科学基金(89457)
- 社会(75081)
- 社会科(70845)
- 社会科学(70818)
- 省(70300)
- 基金项目(64810)
- 划(60054)
- 自然(58566)
- 自然科(57147)
- 自然科学(57123)
- 教育(57023)
- 自然科学基金(56086)
- 资助(51314)
- 编号(51123)
- 发(43501)
- 成果(43498)
- 重点(40938)
- 部(37778)
- 课题(37100)
- 创(35365)
- 计划(34242)
- 发展(34019)
- 科研(33728)
- 展(33457)
- 期刊
- 济(132746)
- 经济(132746)
- 研究(83652)
- 中国(62212)
- 农(55515)
- 学报(52488)
- 科学(45846)
- 财(38997)
- 大学(37808)
- 农业(37627)
- 学学(35511)
- 管理(35508)
- 教育(33966)
- 融(27651)
- 金融(27651)
- 技术(24237)
- 业经(22284)
- 经济研究(20363)
- 业(20326)
- 财经(19495)
- 问题(17644)
- 经(16840)
- 版(15458)
- 图书(14614)
- 贸(14269)
- 技术经济(14213)
- 资源(13957)
- 业大(13570)
- 世界(13139)
- 科技(12984)
共检索到437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龚健 龚小峰 杨振东 顾振新
以紫玉米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进行紫玉米醋的发酵。研究了醋酸发酵过程中色泽和花色苷含量变化,采用HPLC-MS方法分析了紫玉米醋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紫玉米醋在发酵过程中明度(L*)和彩度(C*)下降,色角(h°)增大。醋酸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总花色苷含量达到63.70μg.mL-1。采用醋酸发酵后制备的紫玉米醋中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3葡-萄糖、天竺葵-3葡-萄糖和芍药-3葡-萄糖。
关键词:
紫玉米 醋酸 发酵 色泽 花色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颖 任国秋
以紫玉米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强化花色苷(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对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功能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阿拉伯胶(添加量分别为2%、4%、6%、8%和10%)、甜菊糖苷(添加量分别为0.004%、0.008%、0.012%、0.016%和0.020%)改善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感官品质,通过响应面法最终优化确定了无糖紫玉米粉固体饮料产品的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的增加,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随之增大,表明强化紫玉米花色苷有利于提高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功能活性;但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增加,固体饮料的酸涩感增强,因此,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以0.25%~0.75%为宜。阿拉伯胶、甜菊糖苷添加量的增加,可以通过改善紫玉米花色苷带来的酸涩感及其他不良风味,从而改善固体饮料的感官品质,二者添加量分别为6%~10%和0.012%~0.020%为佳。以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配方优化设计,得到无糖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最优配方为: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0.518%,阿拉伯胶添加量8.437%,甜菊糖苷添加量0.014%。试验研究结果为紫玉米资源深加工产品开发及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固体饮料 风味 响应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银华 雷雪芹 徐廷生 王青青 田英申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悦齐 李春生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吴燕燕 赵永强 魏涯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7大类56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用内标法对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量。以OVA值为依据,从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对鱼露风味轮廓贡献显著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如3-甲硫基丙醛等。鱼露的主体特征风味可描述为蘑菇香味、土豆香味、麦芽香味、香草味、水果香味和鱼腥味。鱼露中的脂肪酸主要分布范围为C
关键词:
鱼露 风味 脂肪酸 气质联用 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洁 李新华 孙俊良 李光磊 郑煜焱 赵秀红
【目的】研究湿磨、乳酸菌发酵改性和挤压工艺对玉米粉中淀粉组成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湿磨、乳酸菌发酵改性和挤压膨化工艺制备玉米粉,从玉米粉中提取淀粉,采用Sepharose CL-2B琼脂糖凝胶柱层析研究淀粉的组成变化。【结果】湿磨玉米粉淀粉的GPC图谱呈双峰分布,将淀粉分子分为大分子支链区(Ⅰ区)和直-支混合区(Ⅱ区),Ⅰ区洗脱体积在21~42 ml,相对分子量平均聚合度在26 632~18 666,Ⅱ区洗脱体积在42~70 ml,相对分子量平均聚合度在18 666~8 046;发酵改性玉米粉的淀粉GPC图谱也呈双峰分布,但两区分子平均聚合度范围缩小,淀粉组成发生了变化;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籽粒 脂肪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 何洪巨 赵学志 陈翠蓉 郑鹏婧
以20个不同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幼苗期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幼苗中总硫苷含量不同,其中,秋白萝卜>春白萝卜>樱桃萝卜。进一步对硫苷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了9种不同的硫苷,其中,4种硫苷属于脂肪族,4种属于吲哚族,1种属于芳香族硫苷。不同类型品种幼苗中的硫苷组成不尽相同。秋白及4个春白萝卜品种中含有上述9种硫苷;春白萝卜品种二年子和花知中含有8种硫苷,缺少1个吲哚族硫苷-1-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而所有樱桃萝卜品种中均缺少1个脂肪族硫苷-4-甲硫基丁基硫代葡萄糖苷。在对不同萝卜品种幼苗中各种硫苷所占总硫苷百分比分析时发现:秋白萝卜品种...
关键词:
萝卜 幼苗 硫代葡萄糖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吉庆 赵月平 高新生 吴孟伟 杨俊涛
以玉米秸粉为发酵原料,在半封闭的发泡聚苯乙烯保温箱内,控制发酵原料总含水量60%,研究了不同碳氮比(C/N)、不同氮源及配比、不同通风控温范围及不同EM菌添加量对发酵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烘干鸡粪为氮源, C/N 30:1的处理,前期发酵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尿素+硫酸铵+烘干鸡粪的处理升温最快;55-60℃的通风控温范围能有效延长高温发酵时间;添加EM菌对提高发酵初期的温度有一定作用,但最高发酵温度与对照相近。
关键词:
发酵条件 玉米秸粉 高温发酵 温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胜奇 王格 张涛 葛向阳
为了揭示豆粕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发酵豆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2批发酵豆粕在0、24、48h时的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2批发酵豆粕在24h和48h时共有的唯一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1%),它在发酵0h时相对丰度均值不足1%,但在发酵24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98.30%,48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89.56%。并且在发酵豆粕中检测不到有害真菌,证明发酵豆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批发酵豆粕在3个时间点的真菌群落变化具有相似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相对丰度先不断上升,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不断消耗、钝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并产生多种有益代谢产物,提高了发酵豆粕的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馨 鲁群 丁士勇 刘睿 向世利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杨冉
从云杉树枝中筛选分离得到产油酵母菌,并从中筛选到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高产油酵母菌Y-1和Y-3,其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油脂得率系数分别为8.91和11.63,均显示出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的高转化率。根据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Y-1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Y-3是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
关键词:
产油酵母 葡萄糖 玉米秸秆 发酵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佳 徐世杰 徐丽芬 周瑞生 王慧方 时向东
【目的】研究海南茄衣人工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海南茄衣品种JH-2为材料,采用GC/MS-QP-5000和SHIMAD2U,研究了雪茄茄衣在人工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发酵过程中茄衣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单峰变化,在发酵18d时出现256.40mg/g的最大值,在36d时出现204.01mg/g的最小值;半挥发性有机酸与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样在18d时达到最大值;高级饱和脂肪酸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在发酵的前6
关键词:
海南雪茄 茄衣 人工发酵 非挥发性有机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德年 樊生超 姚惠娟 苏小运 陈溥言
应用薄层层析技术分析鸡法氏囊提取物的组分 ,并用体内和体外免疫试验测定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0 0以下的鸡法氏囊提取物中共有 9种成分的氨基酸或小肽 ,其中第 3组分与囊素标准品具有相同的迁移率(0 6 9)。适当浓度的囊素和法氏囊提取物均能促进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关键词:
法氏囊提取物 组分 活性 薄层层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广 高雪 许冰心 张博
为进一步掌握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为优质的寒香蜜葡萄酒质量体系的建立及酿酒工艺的优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10,30,50,70d)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其主要理化成分变化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量化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在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和酸类为主,但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酿造第50天时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52种,在酿造第70天时挥发性成分含量最多,为375.78mg·L-1。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酒精度、总酸、pH值、总酚及色度值均具有关联性。1-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2,3-丁二醇、苯甲醇、苯乙醇、3-羟基丁酸乙酯、4-羟基丁酸内酯、丁二酸二乙酯、丁二酸单乙酯、乳酸乙酯、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这13个挥发性成分可用来评价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情况。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酿造第30天时,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它们具有果香、花香和奶油香。由此可见,酿造30d更易获得香味独特且品质上佳的寒香蜜葡萄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