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3)
2023(8478)
2022(7717)
2021(7366)
2020(6181)
2019(14473)
2018(14537)
2017(28288)
2016(15476)
2015(17446)
2014(17496)
2013(17325)
2012(15673)
2011(14057)
2010(13770)
2009(12363)
2008(11776)
2007(9926)
2006(8513)
2005(7160)
作者
(44821)
(36971)
(36768)
(34930)
(23630)
(17763)
(16710)
(14747)
(14101)
(13177)
(12801)
(12274)
(11588)
(11587)
(11356)
(11285)
(11170)
(11032)
(10492)
(10364)
(9289)
(8891)
(8849)
(8310)
(8281)
(8250)
(8234)
(8045)
(7466)
(7422)
学科
(58215)
经济(58150)
管理(43640)
(41141)
(34908)
企业(34908)
方法(29569)
数学(25566)
数学方法(25276)
(14970)
(14015)
中国(13992)
(13844)
业经(12980)
地方(12057)
理论(10482)
(10244)
农业(10071)
(10006)
贸易(10002)
(9695)
技术(9672)
环境(9554)
(9246)
财务(9189)
财务管理(9175)
(8965)
企业财务(8694)
教育(8641)
(8401)
机构
大学(215793)
学院(213859)
管理(89531)
(78928)
理学(78706)
理学院(77832)
经济(77074)
管理学(76478)
管理学院(76113)
研究(69350)
中国(48569)
科学(46006)
(45993)
(35171)
(34883)
业大(34654)
(34274)
研究所(32333)
中心(30859)
(29074)
北京(28892)
财经(28477)
(28303)
师范(28015)
农业(27815)
(25937)
(25442)
(24404)
技术(23151)
师范大学(22768)
基金
项目(155509)
科学(121184)
研究(112733)
基金(111830)
(97870)
国家(97051)
科学基金(83099)
社会(68322)
社会科(64632)
社会科学(64613)
(61455)
基金项目(60662)
自然(55986)
自然科(54646)
自然科学(54634)
自然科学基金(53631)
(51720)
教育(51229)
编号(46620)
资助(46100)
成果(37206)
重点(34294)
(33706)
(32583)
(32415)
课题(31419)
创新(30119)
科研(30014)
项目编号(29085)
大学(28740)
期刊
(81865)
经济(81865)
研究(59768)
学报(36532)
中国(35333)
科学(32947)
(31398)
管理(31146)
大学(26650)
学学(25022)
(24034)
教育(23969)
农业(22669)
技术(18128)
(13964)
金融(13964)
业经(13959)
图书(13473)
财经(12685)
经济研究(12452)
理论(11685)
科技(11537)
(11416)
实践(11084)
(11084)
问题(10642)
(10562)
情报(10379)
技术经济(10106)
现代(9701)
共检索到29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陈德忠  
该文报道了兰州和平牡丹园培育紫斑牡丹新品种的方法和过程,讨论和分析了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主要结果有:①20年从32万多株实生苗中选育出9种花色、7种花型、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②甘肃紫斑牡丹品种(群)与中原普通牡丹品种(群)大规模反复杂交,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量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③按色、类、型、组和品种五个等级组成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色型兼备、科学实用”,有推广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仿云  
3个新品种均从紫斑牡丹传统品种天然杂种中选育出,花香、花繁、嫩枝长、长势强,适合于园林应用或切花栽培。其中‘桃花镶玉’为复色单瓣至荷花型花,瓣中间大部分深粉色、瓣缘白色,瓣质厚而多皱;‘祥云’为乳黄色皇冠型花,花瓣质地细腻,花冠整齐匀称;‘高原圣火’花鲜紫红色,荷花型或菊花型,丰花、枝长,可切花栽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琰芳  陈富飞  
1996年将紫斑牡丹引种到北京,并对不同时间、不同场地、裸根及带土运输与移栽对引种成活的影响以及开花、气候条件和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引种紫斑牡丹是可行的,并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梅  成仿云  唐立红  朱月  袁军辉  鞠志新  
从甘肃兰州引入赤峰地区紫斑牡丹11个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和5年生实生苗,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并与中原牡丹‘洛阳红’对比,开展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能够适应赤峰地区的气候环境,经适当防寒后能够正常露地越冬生长,其生长量从引种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除个别品种外均能正常开花,与原产地相比,萌动期(3月末至4月中旬)晚近1个月,开花期(5月中下旬)晚20d左右,从萌动至开花时间缩短,休眠期(11月上旬至次年3月末、4月中旬)明显加长;2)紫斑牡丹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与抗寒性关联,可作为鉴别品种抗寒性的解剖学指标;3)紫斑牡丹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升高,电导率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雪源  张延龙  牛立新  
【目的】探究牡丹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进而为其品种选育和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3-03-05,观测了39个牡丹品种的26个质量和数量性状,首先对26个性状指标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然后根据R型聚类结果,去掉相关性大的指标,再对39个牡丹品种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瓣基部有无色斑与色斑颜色(r=0.766),复叶长与复叶宽(r=0.659)的相关性较大,因此Q型聚类中不考虑色斑颜色和复叶宽2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花瓣基部色斑情况、花期、花冠情况等12个性状的贡献率较大。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个牡丹品种依据结实率、花瓣基部有无色斑和花期被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仿云  赵第轩  
‘傲霜’是1996年秋季从普通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实生苗中发现的二次开花单株,经过分株和嫁接繁殖以及异地引种栽培后,春、秋二次开花性状稳定的新品种。花粉红色,春花一般为皇冠型,而秋花为菊花型、托桂型或皇冠型;植株萌蘖力强,生长旺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利铮  成仿云  钟原  蔡长福  崔虎亮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10个分类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表型变异在紫斑牡丹中具有代表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枝芽性状和叶片长度是主要的性状变异,表型变异在群体内分布均匀、无明显层次结构,但性状间存在不同层次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该群体是进行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研究的理想群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秀梅  成仿云  钟原  齐力旺  
为筛选适于紫斑牡丹体胚发生的诱导培养基,以‘书生捧墨’花后90 d的种胚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诱导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蔗糖、BAP和NAA 4个因素及其组合对体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体胚诱导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以NAA对其影响最大,基本培养基和BAP次之,蔗糖的影响最小;4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改良MS+BAP 0.5 mg/L+NAA 0 mg/L+蔗糖100.0 g/L;经包含该组合的培养基培养70 d,体胚诱导率达63.3%,并获得了体胚再生植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  成仿云  庞利铮  钟原  蔡长福  
利用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99份紫斑牡丹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2.1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标记与32个观赏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9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8.5个;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46~0.850,平均值为0.593;遗传多样性变幅为0.152~0.862,平均为0.630。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5个标记位点与6个性状显著关联(P<0.01),各标记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30.4%~55.8%,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仇云云  崔健  刘雪  蒋亚蓉  张艳  袁涛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1)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2)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图8表1参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保印  周秀梅  张启翔  
根据已经获得的中原牡丹品种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120个品种的表型性状信息和ISSR、AFLP分子标记遗传信息,采用单一表型性状、分子、表型结合分子信息聚类压缩取样及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构建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表型信息结合两种分子标记信息聚类压缩的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的方法最好。经检验,各种检验指数及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均高于初级核心种质,也均高于保留种质,表型保留比例达99%,多态性位点及百分率、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的保留率达到了94.65%以上。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了中原牡丹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杂交育种和种质保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宗艳  秦艳玲  蒙进芳  唐岱  王锦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60个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27个进行PCR扩增差异比较,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据Nei’s遗传距离,运用NTSYSPC进行UPGMA聚类构建不同品种群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利用27个ISSR引物对41个牡丹样本扩增,共获得的317个条带,其中304个为多态性条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民贵  张继  陈学林  张吉平  张玉芳  白永兴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抗旱性研究的最佳模拟条件,对不同品种紫斑牡丹的抗旱性进行比较,并筛选出鉴定紫斑牡丹抗旱性的指标。【方法】以4年生的‘紫斑粉’、‘书生捧墨’、‘蓝海银波’、‘艳冠群芳’、‘紫楼闪金’和‘鹤翎白’6个紫斑牡丹品种及在中原地区广泛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材料,用0,0.1,0.2,0.3k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浇灌供试植物盆栽幼苗,测定其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等。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品种紫斑牡丹的抗旱性,用关联度分析法筛选评价紫斑牡丹抗旱性的指标。【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玉柱  季延平  刘慇  赵桂华  牛迎福  王海明  赵海军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 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0k,甲基托布津 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 可控制在5以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军义  王道云  易同培  马丽莎  张学利  姚俊  
2014年6月5日,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一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花笋、花秆、花叶竹子,公园方技术人员称其为花龙丹竹。经进一步查证,得知该竹栽培居群是1960年3月8日从四川省邛崃市的野生居群引种而来。1988年,易同培教授将其定名为龙丹竹(Dendrocalamus rongchengensis Yi et C.Y.Sia),并在《竹子研究汇刊》上正式发表[1],模式标本存四川农业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