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4)
- 2023(7026)
- 2022(5974)
- 2021(5635)
- 2020(4613)
- 2019(10722)
- 2018(10518)
- 2017(18216)
- 2016(10422)
- 2015(11714)
- 2014(11608)
- 2013(11166)
- 2012(10333)
- 2011(9333)
- 2010(9608)
- 2009(8679)
- 2008(8452)
- 2007(7362)
- 2006(6590)
- 2005(6002)
- 学科
- 济(38679)
- 经济(38633)
- 管理(26234)
- 业(22416)
- 方法(20161)
- 企(19684)
- 企业(19684)
- 数学(17935)
- 数学方法(17472)
- 学(11791)
- 中国(10106)
- 理论(9505)
- 农(8439)
- 财(8214)
- 业经(7853)
- 教学(6860)
- 地方(6822)
- 制(6688)
- 和(5750)
- 农业(5702)
- 环境(5695)
- 融(5473)
- 金融(5472)
- 银(5339)
- 技术(5332)
- 贸(5312)
- 贸易(5304)
- 银行(5289)
- 教育(5275)
- 易(5146)
- 机构
- 大学(147819)
- 学院(146380)
- 研究(55074)
- 济(49309)
- 管理(48740)
- 经济(47991)
- 理学(42228)
- 理学院(41614)
- 管理学(40003)
- 科学(39847)
- 管理学院(39792)
- 中国(39388)
- 农(35723)
- 京(32629)
- 所(30324)
- 业大(28955)
- 农业(28769)
- 研究所(28062)
- 中心(24640)
- 江(23082)
- 财(22023)
- 技术(21095)
- 北京(20454)
- 院(20237)
- 省(19667)
- 范(19240)
- 农业大学(18702)
- 师范(18695)
- 室(18490)
- 州(18408)
- 基金
- 项目(104618)
- 科学(79063)
- 基金(73345)
- 家(68304)
- 国家(67802)
- 研究(67308)
- 科学基金(55991)
- 省(43545)
- 自然(40708)
- 自然科(39810)
- 自然科学(39789)
- 自然科学基金(39049)
- 社会(38308)
- 基金项目(37403)
- 划(37189)
- 社会科(36151)
- 社会科学(36140)
- 教育(34137)
- 资助(32381)
- 编号(25418)
- 重点(25158)
- 计划(23447)
- 创(21967)
- 发(21924)
- 部(21481)
- 科技(21384)
- 科研(20974)
- 成果(20858)
- 创新(20594)
- 课题(20407)
共检索到219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颜菲 毕平 张涛 潘皎
将科研项目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紫外(UV)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Lys–)"综合实验项目。以大肠杆菌(E.coli DH5a)为出发菌株,通过UV和EMS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的方法,利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菌株,采用逐个检出法进行初筛、划线对照法进行复检,通过传代培养检测Lys–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对青霉素淘汰野生型菌株相关步骤重要参数的确定从原理和方法上进行探讨;通过优化UV、EMS诱变及复合诱变条件,对选育大肠杆菌Lys–突变株的高效诱变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卞承荫 黄舒婷 潘大仁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林占熺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 U·mL-1左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升平 范觉鑫 李丽立 张彬 蒋竹英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从动物肠道分离得到112株芽胞杆菌,其培养物通过离心过滤后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分离得到的100多株芽胞杆菌进行上清氨基酸分析,采用打孔法测定芽胞杆菌对大肠杆菌O8株的抑制效果,通过紫外诱变和SG(2G氨乙基)GLG半胱氨酸筛选对菌株进行选育.结果发现,不同芽胞杆菌菌株产赖氨酸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产赖氨酸水平高、抑菌性好的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A105,上清赖氨酸水平超过0.3g/L.将枯草芽胞杆菌PA105进行紫外诱变和AEC筛选,获得产赖氨酸高且抗菌的突变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L83,上清赖氨酸水平达到0.582g/L,几乎比常规菌株提高了1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学珍 郑媛 王跃军 孙谧 于建生 程江峰
以1株产海洋溶菌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12-86)为原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菌株S-12-86培养18h,溶菌酶浓度为1.0mg/ml,在35℃下,酶解3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6%,再生率为23.6%。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下80cm照射120s。对大量再生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R-J-101,其产酶活力达到1808U/mg,比原始菌株(1290U/mg)提高了4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芬 陈军 师亮 李玉祥 陈孝 赵明文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HG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9株诱变株;通过10次PDA斜面继代培养、液体培养以及栽培试验筛选,获得了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稳定提高的诱变株UV-3,该菌株在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高58.6%和29.4%。SRAP-PCR结果表明,诱变株UV-3与出发菌株相比,DNA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穆昭艳 汪立平 赵勇 王娜 李安雪 汪欣
异甘露聚糖酶是制备益生元甘露寡糖的关键酶。对分泌异甘露聚糖酶枯草芽孢杆菌K-6(Bacillus subtilisK-6)的紫外诱变正突变株K-6-9(Bacillus subtilis K-6-9)的诱变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出发菌株和正突变株的异甘露聚糖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以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异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得到突变株的突变碱基以及突变氨基酸。基因序列研究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总碱基突变频率为1.02,碱基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在检测到的11个碱基突变中,转换的频率(54.5%)是颠换频率(45.5%)的1.2倍,其中,C/T之间的转换所占比例最大,A-G和A...
关键词:
异甘露聚糖酶 紫外线诱变 基因克隆 突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和 严亚贤 陆承平
目的进一步确定vpr基因及相关蛋白的功能。方法在获得vpr同源基因突变株MC1061△vpr的基础上,构建了vpr基因突变株的回复株MC1061-C,并进行了噬菌体裂解试验、细胞壁吸附试验、蛋白表达和印迹试验。结果亲本株MC1061和回复株MC1061-C对VT2噬菌体C43b的裂解敏感,突变株MC1061△vpr抵抗噬菌体C43d的裂解。噬菌体吸附细胞壁试验中,吸附30min后,亲本株和回复株的上清液中分别存在6.4%和5.2%的游离噬菌体,吸附到90min时未有大量的游离噬菌体释放。噬菌体与突变株的细胞壁吸附30min后,上清液中有85.4%的游离噬菌体存在,表明VT2噬菌体能与亲本MC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涛 李秀璋 陈建博 梁静 唐楚煜 李玉玲
【目的】为了得到生物量(干重、鲜重、菌落生长速率)、代谢物质(多糖、粗蛋白、腺苷、甘露醇)综合含量更高的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菌株。【方法】将稀释至10~(-3)浓度的YS-01菌株的孢子悬浮液置于UVC紫外灯(30 W)下30 cm处照射40 s进行诱变处理,初步筛选得到20株菌落生长较快、生物量较多、色泽较好、菌落形状较圆的诱变菌株,依次命名为YS-A、YS-B、YS-C、YS-D、YS-E、YS-F、YS-G、YS-H、YS-I、YS-J、YS-K、YS-L、YS-M、YS-N、YS-O、YS-P、YS-Q、YS-R、YS-S、YS-T。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株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菌丝体干重、鲜重、生长速率和腺苷最优菌株均为YS-A(P<0.05);多糖产量最高菌株为YS-C(P<0.05);腺苷、粗蛋白、甘露醇产量最高菌株均为YS-B(P<0.05)。生物量产量最高菌株为YS-A,代谢物产量和综合产量最高菌株均为YS-B。YS-A菌株10代内干重、鲜重、菌丝体生长速率遗传稳定性良好;YS-C菌株10代内多糖产量遗传稳定性良好。YS-B菌株10代内菌丝体生长速率和甘露醇产量遗传稳定性良好;干重、鲜重和腺苷9代内遗传较为稳定;多糖和粗蛋白8代内遗传较为稳定。【结论】YS-A菌株可用于以菌丝体干重、鲜重、生长速率、腺苷和生物量产量为目的的菌株;YS-C可用于以多糖产量为目的的菌株;YS-B可用于以腺苷、粗蛋白、甘露醇、代谢物产量和综合产量为目的的菌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凤行 赵玉洁 周可 张峰峰 李亚玲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能力,从养虾池、混养池及污染河流的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2株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淀粉降解试验筛选到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H4和H5,菌株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8.66,37.10 U/mL。以筛选到H4和H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H4和H5进行连续诱变筛选产淀粉酶高的突变株。结果发现,第一次诱变后突变株的酶活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07%和111%;经过第二次诱变后,H4的突变株H4Ⅱa,H5的突变株H5Ⅱa和H5Ⅱb的产酶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47%,136%和135%,酶活达56.95,50.47和50.02 U/mL,说明紫外连续诱变有利于突变株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刘爱英 梁宗琦
In the 1970's, a Japanese scientist discovered that some strains of Monascus spp. when they grew on rice might produce a certain secondary metabolite, known collectively as Monacolin K,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米 莫纳可林K 诱变 筛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晓云 王慧 赵燕 陈红菊 季相山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c2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培育蛋白酶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并评价其降解饲料的能力。结果表明:(1)经6次紫外诱变,突变菌株B38的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H/c值)达到6.42,提高了2.13倍;(2)福林酚法测得B38的蛋白酶活性为86.82 u/m L,是出发菌株Bc2的3.14倍,但紫外诱变对B38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不显著;(3)连续传代培养10代后发现B38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力保持稳定,证明诱变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4)利用凯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筱雨 王婧 任晓婧 李会平
【目的】对分离自美国白蛾幼虫虫尸的1株白僵菌菌株BH01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高毒力突变株,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工程菌株。【方法】将白僵菌的孢子悬浮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获得的菌株进行培养后以产孢量超过原始菌株2倍以上作为依据筛选正向突变菌株,测定其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高毒力突变株进行继代培养,研究其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稳定性。【结果】对原始菌株BH01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28个菌落,孢子校正死亡率为85.5%,将获得的菌落重新接种于PDA平板上得到产孢量高于原始菌株2倍以上的正突变株BH01-5、BH01-12、BH01-25。其中诱变菌株BH01-5对美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赵淑艳 张雪峰 杨娜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光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 min;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ITS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他7种作物安全。[结论]紫外光诱变尖角突脐孢菌的最佳时间为25 min;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紫外光诱变提高了尖角突脐孢菌耐紫外线、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 稗草 紫外光诱变 致病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朝霞 钟锦 俞雯雯 洪鑫发 陈勇
【目的】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是生物防治中防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的病原真菌之一。本研究通过紫外光诱变并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获得诱变菌株并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对稗草高致病力的尖角突脐孢菌诱变株;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处理后菌株的死亡率,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5分钟;检测诱变株产孢量、离体叶片致病力和活体稗草植株病情指数,筛选出4株增强高致病力诱变菌株,提取4株诱变菌株基因组DNA,对其D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4株诱变得到的菌株与尖角突脐孢菌的序列相似度为98%;出发菌株和诱变株仅对高粱有轻微的侵染,一段时间后,高粱恢复正常;但对其它7种作物安全。【结论】综合各种筛选,诱变株X27-UV148、X27-UV48、X27-UV45和X27-UV286为紫外光诱变得到的高致病力尖角突脐孢菌,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优异的新材料。
关键词:
尖角突脐孢菌 稗草 紫外光诱变 致病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