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4)
- 2023(6805)
- 2022(4987)
- 2021(4277)
- 2020(3505)
- 2019(7614)
- 2018(7741)
- 2017(14488)
- 2016(8000)
- 2015(9062)
- 2014(9038)
- 2013(8517)
- 2012(7633)
- 2011(6903)
- 2010(6805)
- 2009(6334)
- 2008(6291)
- 2007(5724)
- 2006(5414)
- 2005(5067)
- 学科
- 济(32974)
- 经济(32933)
- 管理(22087)
- 业(20589)
- 企(16170)
- 企业(16170)
- 中国(11709)
- 农(10443)
- 方法(10412)
- 业经(8990)
- 数学(8641)
- 数学方法(8534)
- 学(8454)
- 地方(8361)
- 农业(7071)
- 财(6968)
- 制(6878)
- 发(6264)
- 贸(5525)
- 银(5523)
- 贸易(5520)
- 银行(5490)
- 易(5331)
- 发展(5327)
- 展(5317)
- 体(5312)
- 融(5288)
- 金融(5288)
- 行(5284)
- 产业(5273)
- 机构
- 大学(115299)
- 学院(114156)
- 研究(44623)
- 济(44332)
- 经济(43362)
- 管理(39091)
- 理学(33441)
- 中国(33293)
- 理学院(33004)
- 管理学(32123)
- 管理学院(31953)
- 科学(29972)
- 农(26551)
- 京(25603)
- 所(24099)
- 研究所(22025)
- 农业(21269)
- 业大(20522)
- 财(20008)
- 中心(19602)
- 江(18812)
- 院(16487)
- 北京(15927)
- 财经(15425)
- 范(15203)
- 省(15182)
- 师范(14907)
- 州(14682)
- 经(14037)
- 技术(13907)
- 基金
- 项目(78901)
- 科学(61557)
- 基金(57172)
- 研究(53410)
- 家(52502)
- 国家(52107)
- 科学基金(43328)
- 社会(34061)
- 社会科(32103)
- 社会科学(32092)
- 省(31574)
- 基金项目(29528)
- 自然(29216)
- 自然科(28590)
- 自然科学(28578)
- 自然科学基金(28089)
- 划(27147)
- 教育(24229)
- 资助(22976)
- 编号(20260)
- 重点(18779)
- 发(18255)
- 成果(16622)
- 创(16541)
- 部(16467)
- 计划(16189)
- 创新(15598)
- 课题(15504)
- 科研(15296)
- 业(14456)
共检索到18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垚 兰叶青
研究了紫外光照下Fe(Ⅲ)为光催化剂促进苯酚(C6H5OH)与Cr(Ⅵ)氧化还原反应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μmol·L-1Fe(Ⅲ)存在下初始浓度为200μmol·L-1苯酚的氧化速率和初始浓度为200μmol·L-1Cr(Ⅵ)的还原速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平均速率分别为3.4和4.0μmol·L-1·min-1,均比无Fe(Ⅲ)时的速率提高了1倍;降低溶液pH值有利于反应速率的增加,但温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显著。增加初始Fe(Ⅲ)和苯酚浓度,同样能有效提高Cr(Ⅵ)的还原速率。Cr(Ⅵ)还原和苯酚的氧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关键词:
苯酚 Cr(Ⅵ) 紫外光照 Fe(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细红 曾清如
为了探明紫外光和光氧化剂对卤烃光降解的影响 ,以 H2 O2 和 H2 O2 /草酸铁络合物为光氧化剂 ,研究了紫外光对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降解 .结果表明 ,紫外光、紫外光 / H2 O2 体系能有效地加速水溶液中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光降解 ,但不能降解氯仿 ;而紫外光 / H2 O2 /草酸铁或紫外光 /草酸铁络合物体系能有效地使水溶液中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烃迅速光解脱氯 ;溶液 p H值对卤烃光解有显著影响 ,p H值为 2 .5~ 3.5时光解速率最快 .随着 H2 O2 质量浓度的增加 ,卤烃光解速率提高 ,但 H2 O2 增大到一定质量浓度时 ,其脱氯量反而降低
关键词:
紫外光 光氧化剂 卤代烃 光降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少白 章静娟 刘晓忠 戴秋杰 王志霞
小白菜品种矮脚黄生长在光照培养室内,在以0.0、13.0kJm-2d-1(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4d与7d的照射处理,研究UV-B对小白菜叶片内的类黄酮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诱导了小白菜叶片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同时UV-B辐射降低小白菜叶片内抗坏血酸的含量,13.0kJm-2d-1的UV-B辐射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和SOD酶的活性。同时UV-B辐射导致小白菜叶片内丙二醛的积累。UV-B辐射对以上生化指标的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上述结果表明,UV-B辐射加深了小白菜的膜脂质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贞龙 李立 丁利群 孟昭福 闫晓艺 孟祥至 赵君楠
【目的】针对1,2-二氟-1,1,2,2-四氯乙烷(F112)具有高能量碳氟键,很难被光解、水解及微生物降解的特点,研究紫外光条件下类Fenton氧化法催化F112脱氟的最佳条件,旨在为含氟有机物的降解提供参考。【方法】在紫外线高压汞灯的作用下,以类Fenton氧化法中的Fe3+/H2O2为催化剂,研究溶液初始pH、Fe3+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温度、紫外光源与溶液距离对F112脱氟率的影响。【结果】在溶液初始pH=1、Fe3+投加量为7.5mmol/L、H2O2投加量为500mmol/L、反应温度40℃、紫外光源与液面距离为12cm的条件下,F112脱氟率均最大,脱氟效果均最佳。【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广阔 冯贵颖 呼世斌 廖少华 穆军
以活性炭(AC)为载体,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氧化钛(TiO2)溶胶,通过浸渍法制备负载型 TiO2/AC纳米光催化剂以及掺杂Fe3+和Cu2+的M-TiO2/AC纳米复合光催化剂。以紫外灯做光源,用制得的 TiO2/AC纳米光催化剂对苯酚溶液进行光催化氧化降解试验,并研究了掺杂Fe3+和Cu2+的M-TiO2/AC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对苯酚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条件下,TiO2/AC纳米光催化剂对苯酚的降解率达99%,较日光条件下高;掺杂Fe3+能提高M-TiO2/AC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对苯酚的催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红 李克斌 徐志嫱
采用自制的Ni/Fe对含有对氯苯酚(p-CP)的废水进行脱氯处理,并研究了Ni/Fe配比、添加浓度、pH、反应温度及氯原子取代数目对Ni/Fe催化降解氯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Ni/Fe对p-CP的脱氯效率在其配比为2.95%时达到最高,此时Ni/Fe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1.671 m2/g,是酸洗过Fe0的4.33倍;Ni/Fe添加浓度为3~12.0 g/L,p-CP的脱氯效率随Ni/Fe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Ni/Fe对p-CP的脱氯效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43℃时,Ni/Fe的脱氯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反应为吸热反应;Ni/Fe对氯代苯酚的催化特性随Cl原子取代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超 范鹏凯 王吉中
文章将光催化领域的热点材料碘氧化铋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实验采用简单的室温沉淀法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化学组成的碘氧化铋纳米微球,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碘氧化铋在可见光下对苯酚的降解性能,通过对催化剂结构的表征和构效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实验涉及纳米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光催化原理以及污染物浓度分析等多个知识点。该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晓芳 高显超 国静 兰叶青
25℃和pH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照条件下,Fe(Ⅲ)表现出极优越的催化作用。溶液pH值和照射光波长对反应有显著影响,Mn(Ⅱ)和Fe(Ⅲ)的催化作用随pH值提高而减弱;紫外光照射下两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大于模拟日光照射的。因此,本研究结果对由Cr(Ⅵ)引起的土壤和水的污染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夏敬青 刘海荣 顾依雯 王子玥 邢巧月 张宇翔 李姗 白岩
【目的】探究短时间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酚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年生三叶青苗经UV-B持续辐射12.0 h,在0、0.5、1.0、3.0、6.0和12.0 h观察表型;另取三叶青辐射1.0和3.0 h (记为T_1和T_3)并补充暗处理至24.0 h (记为T_(1+23)和T_(3+21)),以未经处理为对照(ck),进行酚类物质(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和叶片中抗逆酶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测定以及转录组分析。【结果】持续UV-B辐射对三叶青表型有影响,3.0 h组叶片局部发黄,6.0和12.0 h组叶片明显发黄和略微卷曲。叶片和块根的总酚(2.65和2.63 mg·g~(-1))和总黄酮(7.16和7.30 mg·g~(-1))、块根中的抗氧化能力(86.56%)均在T_(1+23)组达到最大值。同时,UV-B辐射后施以黑暗处理可促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大幅提升,且在T_(1+23)组达到最大,MDA质量摩尔浓度在T_(3+21)组达到最高(7.21 mmol·g~(-1))。UV-B辐射和黑暗处理下调了黄酮合成通路基因(ThF3H、ThANS、ThCHS、ThANR等)和上调了氧化相关调节因子(CAT和SOD)的表达。【结论】UV-B辐射后增加黑暗处理可提高三叶青酚类物质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及抗逆酶活性,且在T_(1+23)组达最大值,同时下调黄酮合成酶基因表达,上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图7表2参5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锡平 傅深渊 周春晖
研究发展了一种以钛酸四丁酯和竹炭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纳米改性竹炭新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表征了改性竹炭的粒径,分析了该材料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对2,4-二氯苯酚溶液降解性能,对比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竹炭、竹炭和二氧化钛粉末3种不同体系下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还测试了改性竹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竹炭材料具有良好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溶液中2,4-二氯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1,pH 10,反应75 min时降解率达到了96.4%,pH 6时,降解率仅为61.7%,再生改性竹炭降解率为96.3%,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图3表1参14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程大莉 蒋身学 张齐生
以竹炭作为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的载体物质,制备了二氧化钛/竹炭复合材料,并以苯酚为模型物质,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此复合材料对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中吸附平衡常数Ka为0.0077L·mg-1,Ka与苯酶吸咐平衡质量浓度ρe的乘积为0.25~1.35,二氧化钛/竹炭复合体的吸附作用不能忽略。根据L-H(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积分所得分数级动力学方程较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光催化降解规律,相应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方程为lnρ-0.0077ρ=6.58-0.00239t(ρ为苯酚质量浓度,t为光照时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邱宇 赵宇 王晓娜 张莹莹
氧化锌(ZnO)紫外探测器是新一代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代表,具有光谱响应好、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等优势。利用低温水热法在聚酯纤维柔性衬底上生长ZnO纳米线,并制备出一种MSM型的柔性ZnO紫外探测器。实践结果表明,这类开放性实验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探索性实践的需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练习,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紫外探测器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燕 杨龙 曹露凡 周成刚 罗万春
以舞毒蛾为材料,分离提取酚氧化酶,研究4-己基间苯二酚(4HR)和曲酸对舞毒蛾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HR对该虫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00041和0.00035mmol.L-1。其中,4HR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浓度为0.0002mmol.L-1时可使单酚酶活力表达迟滞时间从181s延长到253s;而当浓度为0.0005mmol.L-1时,其迟滞时间则延长至372s。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4HR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竞争型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为0.00015mmol.L-1。曲酸对舞毒蛾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表现较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珊 王泉 高吉刚 朱树华
探讨外源NO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冷藏期间肥城桃果实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别用15μmol/L NO溶液,80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活性氧清除剂)和15μmol/L NO的混合溶液,5μmol/L的c-PTIO(NO清除剂)溶液对肥城桃果实进行浸果处理,测定果实冷藏期间线粒体呼吸、线粒体膜电势、线粒体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15μmol/L NO处理显著降低了桃果实线粒体ROS的含量;80 mmol/L NAC-15μmo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靳志强 王顺喜
【目的】研究微波(MW)、紫外线(UV)与臭氧(O3)技术及其组合对玉米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影响,为霉变玉米的杀菌和脱毒提供新途径。【方法】在单一试验的基础上,将微波辐照、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熏蒸进行不同串联(-,各个方式按照试验处理依次进行)和并联(/,各个方式同时进行)组合,应用组合技术对接种平板和染菌玉米表面的霉菌孢子灭活,对染毒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测定霉菌的致死量和毒素的脱除量。【结果】体外试验中,微波辐照、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熏蒸组合后对接种平板表面的霉菌孢子大多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杀灭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