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2)
- 2023(18366)
- 2022(15372)
- 2021(14091)
- 2020(11806)
- 2019(26699)
- 2018(25929)
- 2017(50797)
- 2016(26902)
- 2015(29998)
- 2014(29729)
- 2013(29156)
- 2012(26953)
- 2011(24109)
- 2010(24504)
- 2009(22826)
- 2008(21796)
- 2007(19227)
- 2006(16999)
- 2005(15618)
- 学科
- 济(122798)
- 经济(122648)
- 管理(83515)
- 业(77470)
- 企(65535)
- 企业(65535)
- 方法(49449)
- 数学(44041)
- 数学方法(43524)
- 财(35562)
- 中国(33676)
- 融(30399)
- 金融(30396)
- 银(29203)
- 银行(29184)
- 农(28608)
- 制(28172)
- 行(28005)
- 地方(26664)
- 业经(25610)
- 务(22441)
- 财务(22376)
- 财务管理(22333)
- 学(22199)
- 企业财务(21363)
- 贸(20890)
- 贸易(20872)
- 易(20343)
- 体(19067)
- 农业(18956)
- 机构
- 学院(379727)
- 大学(377894)
- 济(170732)
- 经济(167438)
- 管理(145084)
- 研究(128250)
- 理学(124203)
- 理学院(122938)
- 管理学(120957)
- 管理学院(120248)
- 中国(104915)
- 财(84189)
- 京(76661)
- 科学(72703)
- 财经(65687)
- 所(63206)
- 中心(60893)
- 经(59618)
- 农(57371)
- 江(57121)
- 研究所(56613)
- 经济学(55105)
- 业大(51074)
- 经济学院(49435)
- 财经大学(48920)
- 北京(47752)
- 院(46038)
- 范(45504)
- 师范(45020)
- 州(45014)
- 基金
- 项目(249195)
- 科学(199162)
- 基金(185221)
- 研究(182692)
- 家(159963)
- 国家(158664)
- 科学基金(138282)
- 社会(120317)
- 社会科(114439)
- 社会科学(114413)
- 基金项目(96670)
- 省(96152)
- 自然(88140)
- 自然科(86123)
- 自然科学(86103)
- 自然科学基金(84609)
- 教育(84041)
- 划(80323)
- 资助(75887)
- 编号(71740)
- 成果(58498)
- 部(56356)
- 重点(56037)
- 发(53582)
- 创(52529)
- 国家社会(50927)
- 课题(50036)
- 制(49810)
- 教育部(49425)
- 创新(49292)
- 期刊
- 济(189819)
- 经济(189819)
- 研究(118264)
- 中国(74996)
- 财(67903)
- 管理(56540)
- 融(55082)
- 金融(55082)
- 学报(54118)
- 农(52051)
- 科学(51197)
- 大学(42715)
- 学学(41002)
- 财经(34295)
- 农业(33724)
- 技术(33105)
- 教育(33083)
- 经济研究(32142)
- 经(29522)
- 业经(27884)
- 问题(23935)
- 贸(20173)
- 技术经济(19330)
- 统计(18577)
- 理论(18421)
- 国际(18134)
- 世界(17092)
- 策(17069)
- 版(16779)
- 业(16777)
共检索到581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围绕本轮经济大衰退,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分别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与"金融摩擦"理论,但尚未有研究将这两种理论融入至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含有这两种理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在政策利率上升后,本文研究发现:(1)在基准情形,相比"资产负债表衰退","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更大;(2)金融中介对企业贷款意愿减弱,"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和产出影响均缩小,但后一种机制影响的缩小幅度更为明显;(3)企业决策目标转换速度加快,"资产负债表衰退"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大幅扩大,而"金融摩擦"机制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秦怡 陈平 徐飘洋
疫后恢复政策组合拳,有力承托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部分领域发展呈现明显波动,亟须有能够“对症下药”的理论解释和宏观政策应对。构建NK-DSGE模型,探讨结构性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相应政策协整问题。研究结果展示,典型事实蕴含中国不存在总体资产负债表衰退,但存在结构性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证据。在宏观层面,结构性资产负债表衰退冲击会导致宏观经济较长时期下滑,乃至引发债务-通缩风险,而在微观层面,减轻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的债务厌恶和改善正常经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减弱上述影响。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结构性资产负债表衰退会抑制技术进步与需求扩张对产出的促进作用,但在技术进步情形下,上述抑制作用有限。为减小福利损失,财政政策应盯住衰退类企业债务,货币政策应锚定高融资约束企业债务,并提高政策反应力度,宏观审慎政策应提高对资产价格的敏感度。上述结论为理解微观层面债务厌恶所产生的宏观合力以及设计实施相应政策搭配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郭新明 高爱武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将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去杠杆因素纳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构建DSGE模型模拟分析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类有代表性的去杠杆方式如何作用于这种影响,最后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勇 胡海鸥
文章从我国转轨经济背景出发,检验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在我国的存在性及其表现出的特征。研究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效应,民营企业由于存在融资约束,货币政策变化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传导会显著影响银行的信贷供给;国有企业由于较好的银企关系以及政府背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汪红驹
我国经济短期内没有发生滞胀和硬着陆的可能,治理通胀仍是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治理通胀要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消除干扰其发挥作用的因素。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可以考虑加息两次,并且适度收紧财政政策。预计我国全年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外部,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震荡。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陈彦斌
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新凯恩斯主义的局限性逐步显现,特别是难以较好地解释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的持续衰退压力。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均旨在弥补新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为经济持续衰退的成因提供新的理论解释。但两个理论存在显著区别:第一,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是从高债务压力下个体负债最小化的视角论证了总需求持续不足的原因。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则是从经济结构失衡的视角论证了短期经济增速与长期潜在增速螺旋下降的新机制。第二,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是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拓展,从债务视角为总需求不足提供了新的解释。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突破了新凯恩斯主义框架长短二分法与不考虑结构因素的限制,构建了涵盖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第三,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主要强调政策力度的重要性,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强调统筹考量政策力度、政策效率与政策空间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日本大衰退这一典型案例来看,大衰退不能完全归因于资产负债表衰退,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分析对现阶段中国如何看待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敏 高柳 马雷
本文使用2000-2009年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在我国,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信贷紧缩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非常显著;而在信贷扩张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明显小于紧缩时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鸿 赵一鸣 宁昊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稳经济质效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创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本文对当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体现,通过分析2018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发现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经济复苏中起到显著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关键词:
政策工具 创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俊民 尹月丽
中央银行作为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其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结果都集中体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文章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切入点,选取了200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月度数据,对央行资产负债有关项目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透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来解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且目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中准备金率调整和央行票据操作是相对有效的。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存志 付辉 刘可
本文基于Tirole(2006)的非对称信息的外部融资分析框架和合约理论,从理论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投资效应以及对不同类别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和福利所产生的异质影响。在构建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外部融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和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2004年和2011年的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投资的异质性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中立 桑晓靖
"资产负债表衰退"假说认为,当出现资产(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目标会发生重大变化,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成追求债务最小化,企业或个人会把新增加收益的大部分用于还债而不是用于再投资,信贷需求陷入停滞或减少,中央银行刺激信贷的政策操作会失效,经济出现恶性循环。直到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正常,经济运行才恢复到正常状态。该理论假说能很好地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及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衰退。根据该分析思路,中国在2003至2005年期间也出现过小规模的资产负债表型衰退,但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全局影响甚小。我国2009年初的信贷高速增长有...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型衰退 资产泡沫 次贷危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林果
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以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最具代表性。虽然非常规货币政策复杂多变,但是通常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清晰记录。借助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梳理次贷危机后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机制。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 政策资产负债表 量化宽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聂丽 石凯
基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从外汇占款和国内信贷的货币供给投放渠道出发分析了外汇储备变化和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随后构建纯粹符号约束的VAR模型就外汇储备变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繁荣期,中国采取的从部分到完全再到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效消除了外汇储备增加引发的通胀压力;在经济紧缩期,外汇储备减少不会对当前持续低水平的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下拉趋势;此外,调控国内信贷的货币手段在外汇储备紧缩期更为有效,具体表现为外汇储备减少对国内信贷在短期内有正向显著影响;外汇储备减少对产出和汇率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促进国内信贷的合理适度增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江涛 梁开岩
本文从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分析和检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两国货币政策对彼此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文章创新性采用"中心-外围"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并将影响的机制总结为流动性溢出和信息溢出两个方面,流动性溢出反映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带来的全球货币投放增加,信息溢出反映央行资产负债表调节的前瞻性指引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对中国资本市场主要价格指数都存在一定冲击,其中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持续期较长,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中国资本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反应比国内M2更加显著,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较容易受到美国政策变化的冲击。而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为间接,美国资产价格受其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其他国外因素更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星 韩鑫韬
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著,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著。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资产负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