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9)
2023(5951)
2022(5007)
2021(4727)
2020(3844)
2019(8662)
2018(8457)
2017(16981)
2016(9288)
2015(10064)
2014(10227)
2013(10040)
2012(9535)
2011(8766)
2010(8893)
2009(8176)
2008(8097)
2007(7186)
2006(6435)
2005(5920)
作者
(26421)
(22099)
(21793)
(21128)
(14346)
(10564)
(10027)
(8307)
(8282)
(8221)
(7506)
(7286)
(7236)
(7192)
(7114)
(6761)
(6599)
(6486)
(6485)
(6331)
(5555)
(5455)
(5371)
(5106)
(5091)
(5059)
(4936)
(4817)
(4463)
(4412)
学科
(34589)
经济(34548)
管理(26935)
(26385)
(21182)
企业(21182)
方法(15010)
数学(13516)
数学方法(13307)
(11270)
(10556)
中国(9595)
(9064)
贸易(9061)
(8914)
(8553)
(8315)
(7468)
银行(7462)
业经(7212)
(7179)
(7040)
(6875)
金融(6875)
(6702)
财务(6687)
财务管理(6676)
农业(6473)
企业财务(6396)
及其(6284)
机构
学院(130340)
大学(128786)
(56643)
经济(55366)
管理(48718)
研究(47203)
理学(41302)
理学院(40844)
管理学(40158)
管理学院(39894)
中国(37610)
(29018)
科学(27063)
(26453)
(24150)
财经(22212)
中心(21896)
研究所(21571)
(21555)
(20309)
(20260)
业大(17618)
经济学(17566)
(17001)
农业(16840)
北京(16813)
财经大学(16567)
(16477)
师范(16320)
(16291)
基金
项目(82868)
科学(65712)
基金(61049)
研究(60801)
(53252)
国家(52799)
科学基金(45017)
社会(38703)
社会科(36802)
社会科学(36795)
(31435)
基金项目(30862)
自然(29183)
自然科(28539)
自然科学(28531)
教育(28183)
自然科学基金(28060)
(27106)
资助(26387)
编号(24211)
成果(20883)
(19015)
重点(18682)
(18047)
(17633)
课题(17441)
(17083)
教育部(16344)
创新(16002)
国家社会(15999)
期刊
(62871)
经济(62871)
研究(42420)
中国(25666)
(21875)
(20605)
金融(20605)
(19851)
学报(19021)
管理(18803)
科学(17748)
大学(14535)
教育(13946)
学学(13845)
农业(13171)
财经(11184)
经济研究(10973)
技术(10289)
业经(9724)
(9565)
(8456)
问题(7861)
国际(7738)
(6593)
理论(6501)
世界(5969)
现代(5959)
统计(5907)
技术经济(5869)
实践(5797)
共检索到203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近期我国出现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价格调整,其深层次原因是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也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平稳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存在背离的现象。因此,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是低效的,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储著贞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引入成本渠道,构建了含成本渠道的"混合型"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进而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总供给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和SVAR方法,验证了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对引入成本渠道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估计,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成本渠道的存在性。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推高通货膨胀。因此,央行在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不仅需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总需求效应,而且应该考虑它的总供给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炳才  
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描述了中国通货膨胀周期的特征和制约当前通货膨胀的力量,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国内背景,提出以结构性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用发展模式转变来根治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萨奇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相关货币政策的若干假设萨奇美国近年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局面致使一些经济学家对未来充满极端乐观的情绪,欢呼“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时代”即将到来,甚至认为即便出现负通涨也无关大局。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完全相反,为可能出现的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云  陈炳才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思群  
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主体的活动行为,对国家宏观政策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最明显的是通货膨胀预期、紧缩预期及预期行为。国家在制定宏观货币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以追求和保护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主体的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经济预期。宏观货币政策应具有规则性,可信性和权威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雪霞  
本文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对抑制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的作用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在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着两难选择的情况下,应以市场手段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优先保护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存志  付辉  刘可  
本文基于Tirole(2006)的非对称信息的外部融资分析框架和合约理论,从理论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投资效应以及对不同类别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和福利所产生的异质影响。在构建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外部融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和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2004年和2011年的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投资的异质性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欧涛  
2010年7月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开始抬头。进入2011年,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并呈现上升势头。为控制物价上涨,我国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效果还未显现。本文从此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各类原因,同时结合目前货币政策应对措施遇到的困难,提出完善货币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伍志文  鞠方  
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金融怪现象,这是与传统理论相悖的;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三部门的广义货币数量论,在新的模型框架下侧重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了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生成机理。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悖论”是货币总量理论在偏松情况下货币结构严重失衡的产物,是货币结构失衡大于货币总量失衡的结果。优化货币结构是解决“中国悖论”的关键所在,中国货币政策应更多关注货币结构而不仅仅是货币总量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其友  陈银忠  
将货币政策分解为紧缩性和扩张性,利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将更加倾向于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企业状况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倾向的差异,是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莹  张华新  刘海莺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从稳健性货币政策转化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十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方向的首次转变。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复出的必要性及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悟  
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之中,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再次如期而至——5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宣布的还有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