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4)
- 2023(9717)
- 2022(8062)
- 2021(7748)
- 2020(6305)
- 2019(14509)
- 2018(13958)
- 2017(27357)
- 2016(14689)
- 2015(16344)
- 2014(16157)
- 2013(16086)
- 2012(15156)
- 2011(13922)
- 2010(13736)
- 2009(12772)
- 2008(12830)
- 2007(11117)
- 2006(9835)
- 2005(9051)
- 学科
- 济(61740)
- 经济(61679)
- 管理(43077)
- 业(41176)
- 企(32671)
- 企业(32671)
- 方法(28437)
- 数学(26085)
- 数学方法(25829)
- 中国(20018)
- 财(18143)
- 农(16642)
- 贸(16409)
- 贸易(16402)
- 易(16166)
- 制(13005)
- 业经(11649)
- 银(11594)
- 银行(11588)
- 行(11184)
- 策(11104)
- 务(11020)
- 财务(11002)
- 财务管理(10982)
- 学(10958)
- 融(10816)
- 金融(10816)
- 农业(10342)
- 企业财务(10220)
- 地方(8745)
- 机构
- 大学(211073)
- 学院(209275)
- 济(100012)
- 经济(98326)
- 管理(79121)
- 研究(77987)
- 理学(67745)
- 理学院(67022)
- 管理学(66087)
- 管理学院(65681)
- 中国(62456)
- 财(47241)
- 京(44131)
- 科学(42837)
- 所(38947)
- 财经(37495)
- 研究所(35245)
- 中心(34996)
- 经(34543)
- 经济学(33025)
- 农(32315)
- 经济学院(29821)
- 江(29420)
- 北京(28569)
- 财经大学(28297)
- 院(27871)
- 业大(26805)
- 范(25693)
- 师范(25481)
- 农业(25331)
- 基金
- 项目(136358)
- 科学(109427)
- 基金(104013)
- 研究(99538)
- 家(91106)
- 国家(90427)
- 科学基金(77429)
- 社会(67048)
- 社会科(63920)
- 社会科学(63909)
- 基金项目(52530)
- 自然(48749)
- 省(48032)
- 自然科(47710)
- 自然科学(47699)
- 自然科学基金(46943)
- 教育(45541)
- 资助(44944)
- 划(42330)
- 编号(37364)
- 部(32956)
- 成果(31568)
- 重点(30696)
- 国家社会(29608)
- 发(28991)
- 教育部(28746)
- 中国(28052)
- 创(27916)
- 性(27669)
- 人文(27037)
共检索到32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储著贞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引入成本渠道,构建了含成本渠道的"混合型"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进而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总供给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和SVAR方法,验证了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对引入成本渠道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估计,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成本渠道的存在性。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推高通货膨胀。因此,央行在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不仅需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总需求效应,而且应该考虑它的总供给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近期我国出现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价格调整,其深层次原因是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也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平稳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存在背离的现象。因此,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是低效的,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冲击 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萨奇
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相关货币政策的若干假设萨奇美国近年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局面致使一些经济学家对未来充满极端乐观的情绪,欢呼“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时代”即将到来,甚至认为即便出现负通涨也无关大局。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完全相反,为可能出现的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思群
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主体的活动行为,对国家宏观政策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最明显的是通货膨胀预期、紧缩预期及预期行为。国家在制定宏观货币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以追求和保护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主体的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经济预期。宏观货币政策应具有规则性,可信性和权威性。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娟
存款准备金率在不断提升,货币政策从紧政策在深入执行。4月的通胀数据披露后仅几个小时,中国人民银行便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5月20日起执行。6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天顶 施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全面,尤其缺乏对于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将缩小中美两国利差,促使中国的资本外流加剧,并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和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而带来资产价格下跌,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不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其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此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与常态化时期有所区别。基于2002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98个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Wu-Xia Shadow Federal Funds Rate)来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运用因子扩张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从资产价格角度分析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利率渠道对中国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具有时滞性;人民币汇率调整具有补偿效应,即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减轻资本外流的压力,进而削弱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在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比常态化时期更为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拓展:一是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避免因采用联邦基金利率而低估其负面影响;二是运用FAVAR模型缓解VAR模型及TVP-VAR模型的遗漏变量偏误问题,并为识别结构冲击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三是对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时变影响。为更好地应对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发生改变的原因和本质,在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同时,密切关注和警惕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保证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和调整空间充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鹰飞
当前中国正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必须寻求有效的政策工具驯服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升息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的"Patman效应"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成本渠道引入一个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并使用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模拟,发现在数据支持的参数取值范围内,正利率冲击确实能够导致通货膨胀上升。基于中国季度和月度数据的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也发现,从数据中识别的正利率冲击同样会带来通货膨胀稳健的正初始响应。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将利率工具可能具有的Patman效应纳入考虑,在应对通货膨胀时谨慎使用利率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赫伯特·波尼施 王宇
本文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对2020年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反思和比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和避免衰退;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全球经济重启,供求失衡导致通货膨胀攀升,但并未引起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足够的重视;2022年,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向,加快紧缩进程。从目前情况看,各国中央银行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无错误可言,此轮世界性通货膨胀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所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王茜 陈中飞
本文在新凯恩斯DSGE的框架下,从消息冲击的视角,区分并探讨了预期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通过中美政策作用比较,以及参数和预期结构替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特征的根源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1)我国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效果要远强于未预期冲击;(2)与美国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持续性更小且存在轻微超调;(3)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源于经济主体的短视预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不连贯性。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1)央行应通过沟通等形式引导公众预期以增强政策效果;(2)尽力避免相机抉择式的政策制定方式,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3)货币政策应言行一致。概言之,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云 陈炳才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雪霞
本文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对抑制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的作用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在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着两难选择的情况下,应以市场手段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优先保护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存志 付辉 刘可
本文基于Tirole(2006)的非对称信息的外部融资分析框架和合约理论,从理论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投资效应以及对不同类别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和福利所产生的异质影响。在构建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外部融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和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2004年和2011年的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别企业家投资的异质性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伍志文 鞠方
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金融怪现象,这是与传统理论相悖的;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三部门的广义货币数量论,在新的模型框架下侧重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了通货紧缩与资产膨胀并存的生成机理。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悖论”是货币总量理论在偏松情况下货币结构严重失衡的产物,是货币结构失衡大于货币总量失衡的结果。优化货币结构是解决“中国悖论”的关键所在,中国货币政策应更多关注货币结构而不仅仅是货币总量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