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
2023(1470)
2022(1241)
2021(1226)
2020(901)
2019(2040)
2018(2020)
2017(2979)
2016(1856)
2015(2117)
2014(2107)
2013(2071)
2012(1931)
2011(1749)
2010(1851)
2009(1496)
2008(1490)
2007(1213)
2006(1073)
2005(945)
作者
(6462)
(5420)
(5282)
(5129)
(3460)
(2706)
(2475)
(2171)
(2110)
(2052)
(1859)
(1840)
(1802)
(1778)
(1751)
(1749)
(1722)
(1719)
(1623)
(1509)
(1449)
(1373)
(1350)
(1339)
(1283)
(1262)
(1207)
(1204)
(1153)
(1140)
学科
(4684)
经济(4677)
管理(2985)
(2214)
(2189)
中国(1910)
教学(1818)
理论(1815)
(1569)
企业(1569)
世界(1567)
教育(1433)
学法(1339)
教学法(1339)
(1277)
学理(1190)
学理论(1190)
研究(1059)
地方(1041)
水产(977)
业经(968)
农业(945)
方法(923)
问题(916)
动物(911)
世界经济(865)
(862)
动物学(834)
技术(830)
(813)
机构
学院(23885)
大学(23577)
研究(10886)
科学(8401)
(7755)
中国(7527)
(6435)
农业(6293)
研究所(5946)
(5943)
管理(5918)
(5737)
经济(5694)
业大(5115)
技术(5029)
中心(4663)
(4645)
(4520)
理学(4424)
理学院(4336)
(4307)
管理学(4184)
(4158)
管理学院(4133)
(3851)
实验(3691)
农业大学(3682)
(3673)
北京(3643)
科学院(3632)
基金
项目(16470)
科学(11460)
研究(10833)
基金(10205)
(10022)
国家(9916)
(7560)
科学基金(7476)
(6401)
教育(5740)
自然(5620)
自然科(5457)
自然科学(5454)
自然科学基金(5343)
基金项目(5146)
社会(4874)
编号(4601)
社会科(4515)
社会科学(4515)
资助(4215)
成果(4150)
重点(4095)
计划(4083)
科技(4045)
课题(3968)
(3620)
(3553)
创新(3354)
(3292)
专项(3284)
期刊
(8101)
经济(8101)
中国(8021)
学报(7520)
研究(7044)
(7027)
教育(6114)
科学(5181)
农业(4720)
大学(4638)
学学(4087)
(3270)
技术(3003)
图书(2854)
管理(2832)
职业(2387)
书馆(2154)
图书馆(2154)
(2100)
业大(1923)
世界(1796)
技术教育(1791)
职业技术(1791)
职业技术教育(1791)
(1783)
农业大学(1640)
科技(1530)
情报(1510)
林业(1509)
(1472)
共检索到42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凝高  
通过观察体验和对比国外国家公园的法规 ,深感索道对遗产的严重危害。主要有 :破坏地形、破坏植被与生态、破坏景观的自然美、加剧人流在山顶集中、误导游人贬低名山、不符合旅游的基本要求、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背道而驰。本文指出 ,索道及其他商业性的游乐设施的出路 ,应选择风景区和世界遗产地以外适当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徐红罡  保继刚  
世界遗产地内是否有必要建设索道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游客调查对索道等设施建设是否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索道乘客群体特征比较明显;②大部分游客对景区内索道等享受型交通工具持欢迎态度,但同时他们也认为索道、电梯等交通工具造成的排队等候增加了景区内拥挤感,影响了游览感受;③游客对索道、电梯等客运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与游客对目的地总体满意度并无显著线性关系,索道等交通工具建设并不能直接增加游客总体满意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波  陈鹏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专家将中国南方喀斯特比喻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态孤岛’",以揭示目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正面临的石漠化威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在7月12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与修复"主题论坛上说,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表现为地表容易漏水,极度干旱;成土速率慢、土层极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经龙  张小林  郑淑婧  
在对世界遗产权威性质疑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世界遗产是各国遗产的代表作,但未必是“精华中的精华”。考虑到世界遗产的保护功能和品牌效应,文章呼吁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但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凯恩斯决议》严重抑制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遗产大国的申报进程。面对苛刻的申报政策,我们要走联合申报、项目扩展、精品战略的路子,确保申报项目马到成功;面对严格限制的申报数目,我们不能一味等待,在保护好已有遗产和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去孕育未来世界遗产,把当代的文明足迹留给后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潘刚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阙维民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在许多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已有著述。在已经公布的六批总计23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工业遗产171项,其中古代传统工业遗产计为14类149项,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传统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暨工业遗产研究领域,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传统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国际同一研究领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运用地理学的观念与方法,阐述了中国传统工业遗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保护现状以及研究展望,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付晓东  徐涵露  
近年,对于文化遗产的讨论焦点,已经由关注保护转移到注重开发,如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经济开发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内外都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办法;而对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虽有了一些方式,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浅层面的、单一的旅游为主的开发利用阶段上。当前,借助文化遗产进行新产业的塑造和实现对原有产业的整合,以创建新兴产业,重组原有的区域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深层次的、网络化的开发模式却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开发的视角,通过对一个特定的文化(殷墟文化遗产)的认知,探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建立起一个产业网络,最终,形成文化推动产业、经济的巨大内生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农业文化遗产从概念上等同于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一项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项目。本文分析了世界遗产中对农业文化的关注,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项目的目的,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张朝枝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是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两个专有名词和各有评价标准的两种遗产类型,共同点只在于,它们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宣布、在国际层面上加以保护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热门词汇,比较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一种统一的世界级的遗产;所以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宜谨慎使用"世界遗产"汉译词通称World Heritage和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两种遗产类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方  
自1985年我国签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宪章》至今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列入我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遗产项多达84项,而目前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要求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2项世界遗产,且其中之一为自然遗产,我国诸多的世界遗产在申报时面临次序性问题不断凸显。如何能尽快获取世界遗产身份,谁将有幸成为下一个世界遗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特点,探求了我国世界遗产成功申报的内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认为世界遗产的申报已经由竞争国际化已经过渡为竞争国内化,获取年度国家世界遗产提名成为世界遗产身份确立的最关键步骤。对下一遗产的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华  孙克勤  
地质公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旅游以及开展地质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本文就近些年来世界地质公园及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分布、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世界遗产视野下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分析世界遗产的保护模式,借鉴其管理方式和技术,本文提出地质公园的保护应以研究为支撑,明确景观分级实施主次保护,合理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以实现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与科研、教育价值的互相促进,更好地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