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9)
- 2023(18946)
- 2022(16368)
- 2021(15222)
- 2020(13042)
- 2019(29950)
- 2018(29872)
- 2017(57439)
- 2016(31499)
- 2015(35729)
- 2014(35891)
- 2013(35657)
- 2012(33077)
- 2011(29731)
- 2010(30086)
- 2009(28130)
- 2008(28480)
- 2007(25816)
- 2006(22836)
- 2005(20338)
- 学科
- 济(131624)
- 经济(131462)
- 业(111201)
- 管理(99171)
- 企(92191)
- 企业(92191)
- 方法(60936)
- 农(50387)
- 数学(50278)
- 数学方法(49590)
- 财(38162)
- 业经(36595)
- 农业(33363)
- 中国(32522)
- 学(26777)
- 务(26712)
- 财务(26626)
- 财务管理(26581)
- 制(25980)
- 企业财务(25123)
- 地方(24902)
- 理论(24369)
- 贸(23685)
- 贸易(23675)
- 易(22985)
- 技术(22879)
- 和(22022)
- 策(19807)
- 划(19521)
- 银(19092)
- 机构
- 学院(460712)
- 大学(456854)
- 济(182573)
- 管理(181501)
- 经济(178494)
- 理学(156074)
- 理学院(154395)
- 管理学(151596)
- 管理学院(150775)
- 研究(149778)
- 中国(115529)
- 京(97746)
- 科学(94815)
- 农(89073)
- 财(84279)
- 所(77199)
- 业大(73061)
- 江(70696)
- 研究所(69796)
- 中心(69790)
- 农业(69146)
- 财经(66983)
- 北京(61548)
- 经(60664)
- 范(59030)
- 师范(58432)
- 州(56746)
- 经济学(53582)
- 院(53338)
- 财经大学(49156)
- 基金
- 项目(303554)
- 科学(236897)
- 研究(221600)
- 基金(217713)
- 家(189513)
- 国家(187804)
- 科学基金(161042)
- 社会(137442)
- 社会科(129889)
- 社会科学(129852)
- 省(121006)
- 基金项目(115660)
- 自然(105328)
- 自然科(102864)
- 自然科学(102833)
- 教育(101761)
- 自然科学基金(100992)
- 划(99985)
- 编号(92252)
- 资助(89910)
- 成果(74463)
- 重点(67357)
- 部(66361)
- 发(64663)
- 创(63851)
- 课题(62805)
- 创新(59204)
- 科研(58034)
- 大学(56683)
- 教育部(56295)
- 期刊
- 济(208510)
- 经济(208510)
- 研究(131927)
- 中国(89998)
- 农(85521)
- 学报(75068)
- 科学(67930)
- 财(67678)
- 管理(67531)
- 农业(57953)
- 大学(56809)
- 学学(53528)
- 教育(50396)
- 技术(42930)
- 融(40613)
- 金融(40613)
- 业经(38185)
- 财经(32642)
- 经济研究(30988)
- 业(30874)
- 经(27960)
- 问题(27666)
- 技术经济(24761)
- 版(23818)
- 图书(23616)
- 科技(21801)
- 理论(21597)
- 现代(21186)
- 统计(21135)
- 商业(20735)
共检索到68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学锋 徐伟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运用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索洛余值(描述科技进步和制度等的结合效应)指标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
关键词:
农业 综合 生产能力 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是在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而提出来的。要使我国农产品供给持续地满足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须从诸投入要素及其转换效率入手,为所需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构筑稳固的基础。在此刊出的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就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评估方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及相应宏观政策作了全面阐述,对当前及今后的我国农业发展都意义重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向虎 张正河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词在报刊、杂志、学术性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但是,一些文章读来却总让人有“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比较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文章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6—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及来源,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20年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均实现显著增长,但具有一定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超变密度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具有上升空间,在空间溢出效应下具有等级跃迁的潜力,但较难出现跨越式跃迁。应进一步增强农业投入产出效能,强化农业科技文化支撑能力和经济效益产出能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李强
农业综合生产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范畴,是一个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涉农相关产业的综合体。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研究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本文在以往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评价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三级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各个指标权重,从纵向评价了1995—2008年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横向评价了2007年全国31省(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瑞强 陈昭玖 康小兰 张伟
基于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现实,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西省农业大县宜丰县的农村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认为发展农业水利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进而在分析农村水利建设与其效用发挥呈现时滞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对农村水利之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农村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建设顺利进行与良性运行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
关键词:
农村水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联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园 章辉
本文利用1978年-200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指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财政支农措施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被动性的临时政策举措,并没有建立起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无效的原因所在,并相应提出了如何实现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依据灰模型GM(1,N)预测原理,利用VB及MATLAB编程实现构造矩阵及相关计算,得到预测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灰模型GM(1,N)方程,利用灰模型GM(1,N)方程对未来15年东北地区及分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灰模型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东北地区 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占纪文 刘飞翔
构建了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地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结果及二级指标评价结果的排名,进一步指出各市所处的梯队,各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级指标的长、短板属性,并分析了评价结果。最后,提出提高市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法 ,对中国 1 985 - 2 0 0 2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总产值 )及其影响因素 :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收购价格、受灾面积、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人员、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生产投入、科研费用、役畜、农村用电量等 1 3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得出一些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益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钟鑫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突破性的"十连增",但由于受到了资源禀赋限制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未来中国粮食产业增产潜力并不容乐观。选取水土资源、劳动力资源作为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打破约束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唯一手段是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生物化学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的干扰型影响,在目前资源禀赋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依然能够实现粮食可持续的增产可行路径是增加两类技术的要素投入,其中生物化学型技术投入在粮食生产中起主要影响作用,应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以及近几年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代表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明瑞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CALT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