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0)
- 2023(10135)
- 2022(8442)
- 2021(8203)
- 2020(6828)
- 2019(15862)
- 2018(16406)
- 2017(28631)
- 2016(16996)
- 2015(19181)
- 2014(19023)
- 2013(17026)
- 2012(14767)
- 2011(13465)
- 2010(14005)
- 2009(12656)
- 2008(12095)
- 2007(10625)
- 2006(9373)
- 2005(8384)
- 学科
- 济(50790)
- 经济(50737)
- 管理(37440)
- 业(31591)
- 企(26235)
- 企业(26235)
- 方法(24674)
- 教育(23847)
- 数学(22346)
- 数学方法(21731)
- 中国(20398)
- 农(15414)
- 理论(15224)
- 教学(13660)
- 业经(11891)
- 制(11771)
- 学(11741)
- 财(11193)
- 农业(9628)
- 体(8802)
- 技术(8729)
- 贸(8649)
- 贸易(8644)
- 地方(8465)
- 易(8391)
- 发(8278)
- 学法(7869)
- 教学法(7869)
- 银(7737)
- 银行(7711)
- 机构
- 大学(213379)
- 学院(210041)
- 管理(73077)
- 济(71772)
- 研究(71645)
- 经济(69824)
- 理学(62930)
- 理学院(62149)
- 管理学(60311)
- 管理学院(59927)
- 中国(46945)
- 京(46417)
- 科学(43824)
- 范(39710)
- 师范(39419)
- 教育(37683)
- 所(35187)
- 财(34080)
- 江(33731)
- 农(33108)
- 研究所(32098)
- 师范大学(31528)
- 中心(31253)
- 业大(31138)
- 北京(29901)
- 技术(29738)
- 州(26734)
- 院(26004)
- 财经(25970)
- 职业(25806)
- 基金
- 项目(138617)
- 研究(109870)
- 科学(109392)
- 基金(93655)
- 家(80515)
- 国家(79683)
- 科学基金(67982)
- 社会(64369)
- 教育(61838)
- 社会科(60716)
- 社会科学(60700)
- 省(58638)
- 划(50380)
- 编号(49184)
- 基金项目(47922)
- 成果(42838)
- 自然(42496)
- 自然科(41567)
- 自然科学(41560)
- 自然科学基金(40774)
- 资助(38804)
- 课题(38270)
- 重点(32989)
- 年(32681)
- 部(31133)
- 发(30589)
- 创(29732)
- 项目编号(29660)
- 规划(29296)
- 大学(27721)
- 期刊
- 济(79205)
- 经济(79205)
- 研究(71598)
- 教育(69396)
- 中国(56852)
- 学报(31004)
- 农(29937)
- 管理(27493)
- 科学(27392)
- 财(25987)
- 大学(25351)
- 技术(25142)
- 学学(21350)
- 农业(20768)
- 职业(18621)
- 融(14481)
- 金融(14481)
- 业经(14313)
- 经济研究(13173)
- 图书(12832)
- 财经(12225)
- 技术教育(11534)
- 职业技术(11534)
- 职业技术教育(11534)
- 业(11430)
- 坛(11360)
- 论坛(11360)
- 统计(10793)
- 经(10691)
- 发(10176)
共检索到324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一、素质教育的发展及特点素质教育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离不开教育,因此首先要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天罡
本文在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存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阐述了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人才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余善云
文章较为深刻地剖析了当前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从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课程结构模式,建立适应远程开放教育需要的教与学模式,建立能全面反映学生成绩的质量评价模式等。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荣生 眭国荣 李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高校的时代要求。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理工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大成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起来,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高校开展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深度、广度、体制机制上还存在差距。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断推进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如同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推进遇到困难一样,高校的素质教育进展及其效果亦不容乐观。推而不进及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高校对素质教育未予真正重视外,另就是不少高校走进了素质教育的误区:在教育理念上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人为导致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在教育措施上把素质教育简单化,等同于开设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秋华
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的今天,高职高专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也纷纷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旨在通过优化教育模式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文素质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中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此,高职高专教师应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为理论基础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兼具的应用型人才,为他们融入社会并参与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涵,其中思想品德子系统、文化修养子系统、职业技能子系统以及身心健康子系统是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同时提出"五个基于"是人本论视角下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天津职业大学通过素质教育实现知识、技能与素质相互融合;素质教育实现系统化设计与运行;素质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协同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继明 朱磊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关键词:
就业力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海元 张占平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生力军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应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和推进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晓革 王兴芬
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历经了恢复重建、规模扩大、体制改革等重要阶段。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于"全面提高质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等质量提升的具体途径和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为地方性高校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雁灵
今天的医学教育质量决定明天的医疗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医学教育,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所医学院校的不懈追求。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获准设置研究生院的3所军队院校之一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刁凤琴 喻芒清
“财富源于人力资源” 的21世纪正带着诱人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是不可回避的主旋律。高校作为未来人才的摇篮,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全新的素质教育大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如何真正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方针入手,把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尝试将高职德育目标、理念、手段和内容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从而提升高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打造特色的高职德育模式。
关键词:
职业素质 高职 德育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