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6)
- 2023(4789)
- 2022(3903)
- 2021(3831)
- 2020(3075)
- 2019(7047)
- 2018(7095)
- 2017(10638)
- 2016(7384)
- 2015(8524)
- 2014(8651)
- 2013(7462)
- 2012(6794)
- 2011(6295)
- 2010(6570)
- 2009(5328)
- 2008(5173)
- 2007(4721)
- 2006(4232)
- 2005(3800)
- 学科
- 教育(20967)
- 济(15641)
- 经济(15636)
- 中国(12614)
- 业(11456)
- 管理(11373)
- 教学(9216)
- 理论(8959)
- 企(7530)
- 企业(7530)
- 方法(7437)
- 技术(6854)
- 数学(6831)
- 数学方法(6707)
- 农(6673)
- 学(6184)
- 研究(5638)
- 学法(5158)
- 教学法(5158)
- 发(4771)
- 农业(4765)
- 学理(4627)
- 学理论(4627)
- 发展(4174)
- 展(4048)
- 革(3818)
- 改革(3764)
- 思想(3577)
- 生(3548)
- 高等(3532)
- 机构
- 大学(93167)
- 学院(89587)
- 研究(36288)
- 教育(29775)
- 管理(25866)
- 济(24899)
- 经济(24025)
- 范(23973)
- 师范(23821)
- 科学(23191)
- 理学(22495)
- 理学院(22085)
- 京(21905)
- 管理学(21405)
- 管理学院(21213)
- 师范大学(19613)
- 所(18372)
- 中国(17869)
- 技术(17837)
- 农(17421)
- 研究所(17073)
- 江(15738)
- 职业(15658)
- 业大(15001)
- 中心(14800)
- 北京(14652)
- 农业(13673)
- 院(13092)
- 州(11842)
- 教育学(11366)
- 基金
- 项目(60454)
- 研究(51786)
- 科学(48274)
- 基金(37308)
- 教育(34061)
- 家(32518)
- 国家(32064)
- 社会(27780)
- 省(27766)
- 科学基金(26005)
- 社会科(26004)
- 社会科学(25997)
- 划(25227)
- 编号(23960)
- 成果(21929)
- 课题(21298)
- 基金项目(19207)
- 年(18127)
- 重点(15762)
- 规划(15521)
- 自然(15226)
- 自然科(14862)
- 自然科学(14855)
- 发(14797)
- 部(14634)
- 自然科学基金(14604)
- 资助(14540)
- 创(14328)
- 项目编号(13778)
- 性(13202)
共检索到14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福虎
素质教育与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丁福虎河南职业技术师院人才是人力资本中的精华,科技拔尖人才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当前,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以便垄断新技术的制高点。而在这场世界空前的、全球规模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科技拔尖人才占据着塔尖的位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成柏 许月 李全顺 韩璐 邢述 关树文
构建基于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科研综合训练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研情操,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寻科学问题的兴趣,以及调查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综合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为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文杰 朱文豪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概括了拔尖性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阐述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与逻辑架构,分析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并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素质模型 高校 创新 培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刁凤琴 喻芒清
“财富源于人力资源” 的21世纪正带着诱人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是不可回避的主旋律。高校作为未来人才的摇篮,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全新的素质教育大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守新 高振华 韩世岩
文章以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教学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并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拔尖创新型人才 教育培养 问题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岚 蒋彦龙 孔垂谦
以N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杰出校友群体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高科技拔尖人才的素质特征,对影响科技拔尖人才素质养成的大学教育因素进行了层次分析,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大学教育对科技拔尖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兴趣与爱好、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等方面;教师引导、实践经历、课程体系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优化大学教育生态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完善教学生态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教师的生态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师生"从游关系";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创造尊重个性、充满仁爱的人文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2011年11月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为研究分会揭牌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大学践行文化育人的根本路径。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历史时期,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凝聚一批关心、热爱、从事高校素质教育的教育家、管理者、学者,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意义重大。对推进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借鉴世界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天罡
本文在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存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阐述了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人才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荣生 眭国荣 李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高校的时代要求。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理工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大成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起来,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高校开展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深度、广度、体制机制上还存在差距。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断推进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纪云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高校素质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转变为学校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上升为国家的教育行为,成为今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4月24日胡锦涛总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平 王萱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素质,归根结底,即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的根本方法。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开展逻辑素质教育方面责无旁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