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9)
- 2023(12147)
- 2022(10217)
- 2021(9599)
- 2020(7640)
- 2019(17859)
- 2018(17816)
- 2017(31965)
- 2016(18176)
- 2015(20592)
- 2014(20443)
- 2013(19554)
- 2012(18485)
- 2011(17317)
- 2010(17582)
- 2009(15795)
- 2008(15678)
- 2007(14068)
- 2006(13059)
- 2005(12142)
- 学科
- 济(76373)
- 经济(76301)
- 管理(40831)
- 业(40090)
- 中国(31171)
- 企(30258)
- 企业(30258)
- 方法(25289)
- 农(22251)
- 数学(22134)
- 数学方法(21928)
- 教育(21226)
- 地方(20715)
- 业经(17697)
- 制(16306)
- 贸(16133)
- 贸易(16118)
- 易(15674)
- 农业(14769)
- 发(14624)
- 学(14555)
- 财(14250)
- 银(13978)
- 银行(13953)
- 行(13730)
- 融(13324)
- 金融(13324)
- 理论(12798)
- 技术(11765)
- 环境(11704)
- 机构
- 大学(252501)
- 学院(249613)
- 济(107339)
- 经济(105186)
- 研究(100799)
- 管理(85683)
- 中国(72732)
- 理学(72029)
- 理学院(71002)
- 管理学(69917)
- 管理学院(69385)
- 京(57339)
- 科学(57089)
- 所(51216)
- 财(48122)
- 研究所(46274)
- 范(43923)
- 师范(43619)
- 中心(42611)
- 农(40614)
- 江(39535)
- 北京(38261)
- 财经(36772)
- 教育(36294)
- 师范大学(35670)
- 院(35645)
- 经(33567)
- 经济学(33487)
- 业大(32316)
- 农业(31317)
- 基金
- 项目(155577)
- 科学(124201)
- 研究(122890)
- 基金(109989)
- 家(95366)
- 国家(94415)
- 科学基金(79203)
- 社会(77784)
- 社会科(73657)
- 社会科学(73642)
- 教育(62533)
- 省(59983)
- 基金项目(56084)
- 划(52878)
- 编号(51108)
- 自然(46348)
- 自然科(45252)
- 自然科学(45242)
- 成果(44944)
- 资助(44857)
- 自然科学基金(44473)
- 发(40350)
- 课题(39636)
- 重点(36891)
- 部(36816)
- 发展(33454)
- 展(32881)
- 创(32685)
- 年(32458)
- 教育部(32315)
共检索到413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素质教育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创新。素质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确立并不断完善、深化的重要原因也在于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找准问题,提升对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地位的科学认识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理论渊源 实践基础 战略主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尽管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一些漂移和变迁,但由其引发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变革却意义深远。一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强调培养专才转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制器"走向"育人"。二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识选修课从无到有,质量不断提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与通选课一起发挥素质教育作用。三是引发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改革试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洲衡
如何彻底改变旧的艺术教育思想,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明确大艺术素质教育的规律和法则、地位和作用,给大艺术教育以组织和制度保障;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及价值取向,加强大艺术素质新课程体系内容和形式探索与研究;加强师生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努力使教育教学得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改善艺术教育环境,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将大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在广大师生的专业工作学习生活实际中结合起来等四个具体思路,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
大艺术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 人文艺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余东升
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改革开放30年所产生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与模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是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的产物。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即是一例。
关键词:
素质 教育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叔子、余东升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撰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作为教育思想与模式的重大突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可以说,素质教育就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素质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楠 郝志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王夫艳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注重课程融合,引入研究性课程。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身份是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组织原则。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身份与教育改革要求的匹配程度。但教师仍深受学科亚文化的影响,普遍持有"学科中心"的专业身份。作为当前教师教育的新举措,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加强通识教育,完善学科教育,这有利于教师专业身份的重建,但如何真正淡化学科划界,适切地处理学科与通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个教师教育中引起示范效应仍需认真对待。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身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15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在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15年来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成就,探讨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期特选发周远清、纪宝成、林蕙青、顾秉林、李培根、林建华、杨叔子、张岂之、欧阳康、杨慧林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讲话,供读者参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谈松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聂克·福斯克特
教育重演论与中国教育改革●张红霞聂克·福斯克特一、教育重演论的概念与历史教育重演论(Recapitulationtheoryof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个人的教育发展是一个过程。进入高一级的教育阶段一定是以通过了低一级的教育阶段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守功
高中教育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宗旨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发展打好基础。它的任务是“双重的”,既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优秀学生,又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后备力量。在现条件下,要完成“双重任务”,关键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真正建立与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保证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这支队伍应有好的职业道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懂得教育规律,有一颗对教育事业永远火热的心。几年来,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校内培养为主和引进优秀教师为辅的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必文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树立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素质教育观,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素质教育观念。注重产学、校企结合,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当的文化课程。要造就一支"双师型"和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实
当代中国教育实验在80年代形成高潮,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为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宏伟目标,我们正面向未来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实验的新方案、新思路、新设想。此时,对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之间的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些探讨,回顾十余年来教育思潮是如何影响着教育实验,展望教育思潮的发展趋势,或许对我们近期的实验研究和未来的规划稍有助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3月初向社会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到4月中旬宣布预录取名单,两校的改革如同巨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引发了各种评论。本期特组织“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专题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孙崇文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意义,进而对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则以此次自主招生组织者的身份畅谈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意义和复旦的具体实践。同时,本刊还以访谈或笔谈形式,约请了四位不同层面的人士对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希望能引发您更深入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