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0)
- 2023(11112)
- 2022(9497)
- 2021(8936)
- 2020(7643)
- 2019(17271)
- 2018(16972)
- 2017(33324)
- 2016(17699)
- 2015(19766)
- 2014(19404)
- 2013(19096)
- 2012(17477)
- 2011(15465)
- 2010(15133)
- 2009(13694)
- 2008(13262)
- 2007(11258)
- 2006(9458)
- 2005(8195)
- 学科
- 济(77110)
- 经济(77038)
- 管理(49811)
- 业(49189)
- 企(41056)
- 企业(41056)
- 方法(37531)
- 数学(33398)
- 数学方法(32873)
- 农(20084)
- 财(18313)
- 中国(18011)
- 业经(17184)
- 地方(15804)
- 学(14379)
- 贸(13289)
- 制(13285)
- 贸易(13282)
- 农业(13162)
- 易(12802)
- 技术(12227)
- 产业(12143)
- 务(11909)
- 财务(11870)
- 财务管理(11835)
- 理论(11292)
- 企业财务(11265)
- 环境(10313)
- 和(10207)
- 体(9972)
- 机构
- 学院(245917)
- 大学(245709)
- 济(103011)
- 经济(101120)
- 管理(98127)
- 理学(86134)
- 理学院(85205)
- 管理学(83557)
- 管理学院(83106)
- 研究(78930)
- 中国(58221)
- 京(50356)
- 科学(48917)
- 财(44351)
- 农(40972)
- 业大(38379)
- 所(38077)
- 中心(37417)
- 财经(36392)
- 江(35845)
- 研究所(34966)
- 经(33216)
- 农业(32366)
- 经济学(32167)
- 范(31178)
- 师范(30775)
- 北京(30336)
- 经济学院(29209)
- 院(29091)
- 州(27929)
- 基金
- 项目(175287)
- 科学(139895)
- 基金(129665)
- 研究(125443)
- 家(113349)
- 国家(112465)
- 科学基金(98156)
- 社会(81715)
- 社会科(77795)
- 社会科学(77773)
- 省(69099)
- 基金项目(69082)
- 自然(64260)
- 自然科(62898)
- 自然科学(62886)
- 自然科学基金(61808)
- 教育(58312)
- 划(57729)
- 资助(52726)
- 编号(49014)
- 重点(39720)
- 部(38957)
- 发(38223)
- 成果(37665)
- 创(37142)
- 创新(34749)
- 国家社会(34599)
- 科研(34093)
- 教育部(33768)
- 课题(33283)
共检索到347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京同 杨垚立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SDA)技术在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三次产业状况的基础上,从产业升级的两个内涵层面研究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产业增长的因素中由产业技术、效率等因素所代表的产业素质提高所引致的增长并不显著;在与美国的产业素质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技术、效率方面的不足可以解释大部分中美产业差距,中国传统产业在经过产业素质提升之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外,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效率改造也必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任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苑苑 陈彦晖 黎涛
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是目前我国降低单位GDP能耗的两种主要方式。针对我国工业部门能耗高,产业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等一系列问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都提到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作用不够显著,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今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单位GDP能耗 弹性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花家毅
苏州在近10年中经过三次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近几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列全省第一。本文阐述苏州三次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及其成效,总结了苏州工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整体素质 成功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静宇 戴蓬军 邓俊淼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要以科技为先导,对农、林、牧、渔四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农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基本符合世界各国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后期到"十三五"时期,要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转变到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上来。
关键词:
三次产业 结构调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张伟
构造了考虑产业结构影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跨产业部门时间系列数据,采用岭回归的方法计算出三次产业比重对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以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有助于改善初次分配恶化的局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杰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珠
1.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一是要加强农业整体的管理,对农业发展进行创新,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营销方法来销售农产品,使得农产品供需大体一致,农产品市场实现均衡;二是要改善农业的环境,减少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天然无污染农产品;三是把农业的发展同现代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在城市郊区发展农业旅游。同时,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把农业的发展同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农产
关键词:
农产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益民 张智光
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目标是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对南平市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和系统分析,指出南平市林业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其战略重点是以第二产业的调整为依托,来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并快速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林业第一产业调整的重点在于建立资源培育长效机制;第二产业调整应围绕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和实施名牌战略;第三产业调整要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的作用不断弱化;能源回弹效应在三次产业间的表现形式差异较大,第一产业表现为超级节能现象,第二产业表现为强逆反回弹现象,第三产业表现为部分回弹现象。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三次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三次产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凯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与理论不相符合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钱纳里的“世界标准结构”,阐述了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并得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产值份额的提高,是三次产业结构改善的标志的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乔为国 周卫峰
产出是为了满足需求,本文在对需求结构考察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具有层次性的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考察的基础上,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投资对第三产业大幅倾斜,但产出中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而第二产业比重大幅提高,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等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对我国应该执行什么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需要层次性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