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7)
2023(13360)
2022(11019)
2021(10303)
2020(8878)
2019(19762)
2018(19093)
2017(37582)
2016(19481)
2015(21425)
2014(21088)
2013(20564)
2012(18499)
2011(16185)
2010(16111)
2009(14997)
2008(13473)
2007(11259)
2006(9294)
2005(8097)
作者
(52868)
(43931)
(43567)
(41570)
(27925)
(21179)
(20072)
(17048)
(16824)
(15522)
(14935)
(14761)
(13935)
(13697)
(13683)
(13508)
(13101)
(12831)
(12790)
(12445)
(10663)
(10538)
(10460)
(10033)
(10025)
(9853)
(9634)
(9322)
(8776)
(8520)
学科
(70949)
经济(70868)
(59435)
管理(57039)
(49085)
企业(49085)
方法(37663)
数学(33697)
数学方法(33263)
(28524)
金融(28523)
(27236)
银行(27220)
(26080)
中国(25417)
(25100)
(18525)
财务(18477)
财务管理(18443)
(18255)
(17801)
企业财务(17735)
业经(15957)
(14064)
地方(13827)
(12838)
贸易(12827)
理论(12568)
(12562)
农业(12233)
机构
大学(258925)
学院(258925)
(106367)
经济(104291)
管理(103350)
理学(89554)
理学院(88688)
管理学(87096)
管理学院(86625)
研究(79661)
中国(72067)
(54290)
(51620)
科学(47938)
财经(43710)
中心(41595)
(41455)
(39993)
业大(38257)
(37822)
(36324)
研究所(34597)
经济学(34552)
财经大学(33414)
农业(32840)
经济学院(31542)
北京(31408)
(29961)
(29790)
(29208)
基金
项目(184241)
科学(147168)
基金(138582)
研究(131194)
(120811)
国家(119855)
科学基金(105043)
社会(85692)
社会科(81565)
社会科学(81545)
基金项目(73499)
(71134)
自然(69714)
自然科(68178)
自然科学(68157)
自然科学基金(66965)
教育(60491)
(60188)
资助(56320)
编号(50791)
重点(41592)
(41121)
(39697)
成果(39432)
(38372)
创新(37182)
科研(36793)
国家社会(36718)
教育部(35990)
人文(35049)
期刊
(101812)
经济(101812)
研究(72792)
中国(46262)
(44836)
金融(44836)
(44296)
学报(41587)
科学(37226)
管理(36708)
(36137)
大学(32439)
学学(31232)
农业(23518)
技术(21820)
财经(21721)
教育(18877)
(18519)
经济研究(17396)
业经(16126)
财会(13538)
理论(13424)
问题(13063)
(12698)
实践(12273)
(12273)
统计(12003)
(11973)
技术经济(11634)
(11340)
共检索到371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华  
文章以资产负债表为切入点,从金融杠杆的角度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金融资产总供求模型,分析系统性风险(由金融市场外部因素导致)和系统风险(由金融市场内部因素导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个别风险系统化导致风险转移、积累和集聚的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分析表明,杠杆交易机制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和脆弱性;个别风险对冲是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积累和集聚的源头之一;做市商制度为个别风险对冲转化为系统风险提供了渠道;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制相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义中  何帆  
研究金融危机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能理清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流动性陷阱、大衰退、新型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问题。本文梳理了金融危机传导的国内和外部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启示等方面的文献,试图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打下基础。从既有文献中得到的政策内涵是: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谨慎使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资产负债表信息纳入经济政策框架并进行风险监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勇  祝红梅  
本文利用SCF调查数据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考察了美国的三次经济衰退期间居民资产负债的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2007年危机之前的几年间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造成此次危机期间美国家庭陷入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财务困境,从而对总需求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2007年危机造成美国居民收入下降、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消费金融市场违约率上升,家庭资产负债表被迫进行新一轮调整。这造成了美国消费的持续低迷和复苏的延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假定企业面临着硬的预算约束;二是假定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因此,将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状况引入到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能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美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软预算约束现象,软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失衡相结合,能使我们加深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磊  
在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在此框架之下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有效运用对于危机救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在此问题上的比较分析,发现建立在各自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基础之上的规模与结构的差异性,乃是源自"数量宽松"与"信用宽松"货币政策本质的不同。日美央行在金融危机管理中也因此各具特色,表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以及资产购买种类的差别等方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区别。而它们的共同点则是运用零利率政策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以配合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应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本文从资产负债表连接关系出发,分析了流动性变化情况下各类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引发的风险传染,探讨了资产负债表传染与资产负债表衰退之间的关系,并简要阐述了大规模风险传染的防范与治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军  王敏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是IMF开发并致力推广的宏观审慎分析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首次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我国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通过建立包括公共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大中型企业、私人及小型企业在内的六部门资产负债表头寸矩阵,全面考察了2005年至2009年被考察区域的宏观经济金融各部门在期限错配、清偿力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指出地方法人银行的期限错配、金融部门债权过于集中及大中型企业杠杆率提高等问题可能加剧区域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鸬捷  
通过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揭示经济现象背后包括外汇、货币、财政等在内的金融政策运行逻辑,总结日本经济危机的一般性金融规律和特点,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和协调外汇、货币、财政等金融政策影响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金融环境,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判断和金融决策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新民  朱爽  王蓓  
本文从产权与"道德风险"的视角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运用"公地悲剧"理论剖析金融资源产权管理缺位的"牧场效应",深入分析金融危机背后蕴含的因多个市场主体个体理性选择叠加导致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缺失的集体非理性现象,以及因企业经理人逆向选择诱发的"道德风险"。籍此,探索破解市场失灵问题和防范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对策,即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学意义和战略内涵,提出用企业边界治理治愈市场失灵,规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地悲剧";用资产负债表界定企业战略边界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边界的初步构想。防范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确保企业遵守全体股东确立的长远发展战略承诺,以制约企业因短期财务目标而向其他市场参与主体转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由于银行中介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市场高涨往往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道德风险问题与实质性监管松弛。基于对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应从资本充足率、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坏账拨备比率三个维度采取逆周期金融监管策略,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婷  刘爱红  沈沛龙  
面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减弱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实施,山西省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呈上升态势,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通过编制山西省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家户部门账面宏观资产负债表和或有权益宏观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区域金融风险评价指数,识别、度量和综合评价山西省区域金融风险。研究发现,2007-2016年山西省非金融企业部门资本结构错配、期限错配和清偿能力风险显著且逐年增加。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显著,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明显。政府部门和家户部门清偿能力风险相对较小。四部门违约风险于2015年达到峰值。区域金融风险评价指数显示,山西省区域金融风险呈缓慢上升并伴随阶段性调整趋势。区域金融风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冲击及区域主产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区域金融风险评价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各个部门内部和彼此之间的风险聚集效应,是区域金融风险有效评价变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金融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将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金融风险研究,以辽宁省为样本,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对辽宁省的金融和企业两大部门整体的运行状况分别从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货币错配和清偿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的风险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问题较为突出;辽宁省企业部门期限错配风险虽然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可控。最后在政策层面提出从构建资产负债管理和监管框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等建议,防范我国区域金融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保险业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值得重点关注与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OECD国家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现状,然后使用Krishnamurthy等(2016)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接下来,使用IMF统计的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危机数据,分别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logit模型对35个OECD国家的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指数与金融稳定指数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金融危机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该指数会促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增加。该指数平方项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在解释了结论的内在机理和基于中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之后,本文给出了其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意  
资产负债表调整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对金融去杠杆具有直接有效的作用。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渐渐从"扩表"开始转入"缩表",对中国经济也必然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了解分析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调整策略对当前中国金融去杠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回顾并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以金融去杠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表调整过程,以期对当前国内的金融去杠杆有所借鉴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