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0)
2023(8022)
2022(6454)
2021(6041)
2020(5194)
2019(11259)
2018(10601)
2017(20714)
2016(10777)
2015(11648)
2014(11816)
2013(11572)
2012(10638)
2011(9530)
2010(9790)
2009(9669)
2008(8870)
2007(7949)
2006(6871)
2005(6572)
作者
(31316)
(25845)
(25325)
(24566)
(16375)
(12456)
(11961)
(9902)
(9884)
(9402)
(8814)
(8810)
(8305)
(8267)
(8248)
(8134)
(7614)
(7553)
(7361)
(7283)
(6388)
(6293)
(6267)
(5898)
(5875)
(5849)
(5822)
(5547)
(5288)
(5080)
学科
(36879)
经济(36834)
(36007)
管理(31418)
(28152)
企业(28152)
(27064)
金融(27064)
(25637)
银行(25628)
(24746)
中国(20150)
方法(17439)
(15712)
数学(15329)
数学方法(15154)
(14398)
(12026)
财务(11994)
财务管理(11968)
企业财务(11557)
中国金融(11352)
(10893)
保险(10801)
(10192)
业经(9069)
地方(8595)
(8402)
理论(7836)
(7763)
机构
大学(147859)
学院(147036)
(59934)
经济(58402)
管理(54971)
中国(49594)
研究(48763)
理学(45885)
理学院(45396)
管理学(44549)
管理学院(44282)
(34613)
(30910)
科学(28627)
财经(26715)
中心(26309)
(24565)
(24431)
(24290)
(22507)
(22292)
研究所(21916)
金融(21908)
(21741)
银行(20839)
业大(20586)
财经大学(20426)
北京(19942)
经济学(19812)
(19472)
基金
项目(96689)
科学(75764)
基金(71491)
研究(68765)
(62685)
国家(62172)
科学基金(53355)
社会(44358)
社会科(42188)
社会科学(42177)
基金项目(37074)
(36966)
自然(34909)
自然科(34167)
自然科学(34155)
自然科学基金(33600)
(31396)
教育(30967)
资助(30329)
编号(26407)
重点(22142)
成果(21897)
(21331)
(20499)
(19934)
(19893)
创新(19267)
科研(19053)
国家社会(18889)
课题(18589)
期刊
(60992)
经济(60992)
研究(47532)
(38326)
金融(38326)
中国(32292)
(28220)
学报(24608)
(21966)
科学(21014)
管理(20093)
大学(18868)
学学(18044)
财经(13736)
农业(13634)
教育(11797)
技术(11625)
(11528)
经济研究(10046)
理论(8688)
业经(8361)
财会(8106)
实践(7942)
(7942)
会计(7439)
(7224)
问题(7208)
(7082)
统计(6743)
(6519)
共检索到234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金融体系内的一些机构具有规模大、交易对手多、组织结构复杂、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等特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明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于2018年11月27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险传染路径,并通过节点出度、传染轮次、K-核分解值、LeaderranK值等指标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风险网络传染的速度、范围、深度及风险累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多通道的复杂关联,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风险积聚与跨群落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规模与风险传染能力并非完全线性相关,机构关联性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等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打破既有群落式监管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政  涂晓枫  卜林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包括风险贡献与风险敞口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其系统重要性,后者反映其系统脆弱性,两者不可偏废其一。文章基于CoVaR的统一框架,首次采用ΔCoVaR和Exposure-ΔCoVaR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全面度量,评估其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和保险部门的系统重要性高于证券部门,证券部门的系统脆弱性则高于银行和保险部门,而且这种部门间差异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存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较高而系统脆弱性较低,少数金融机构则同时具有较高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此外,资产规模和杠杆率分别是机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规模对其系统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文  宋瑞敏  
结合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具体情况,用传统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过剩两种观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广西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只是农信社存在的风险较大,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针对流动性风险提出防范和减少地方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振宇  
本文在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组(MPG)的评估方法,选取反映银行规模、关联度和可替代性三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界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被认定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强化资本监管,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适度引入应急和自救机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跨业风险和金融创新的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贾彦东  
基于金融网络模型对风险扩散机制的分析,本文尝试将金融网络结构因素纳入到对系统风险的衡量中,并依此建立了以"直接贡献"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分析和评价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模式。在结合我国2007~2010年的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国内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水平开展了综合评测,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机构系统重要性水平的因素。通过分析:(1)考虑了金融网络结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系统风险曲线",对金融网络条件下的系统风险进行了重新度量;(2)理论上将单一金融机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参与影响两部分,并分别使用"冲击测试"与"Shapley-Value"测算了两种效应所造成的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朱明皓  李源  李政  
本文采用基于QF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测度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在极端负面与正面冲击下的尾部风险溢出,并分析金融体系和各家机构的风险溢出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机构间风险溢出的主要渠道以及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间,金融体系面对不同方向冲击所产生的风险溢出水平具有截然不同的趋势特征,左尾溢出(负面冲击)和右尾溢出(正面冲击)分别由金融市场波动与行业杠杆水平所驱动。第二,受到负面冲击后,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风险溢出水平,而杠杆水平较高的机构则是正面冲击下的高风险溢出机构。第三,金融机构在负面冲击下通过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渠道向外溢出风险,而正面冲击引发的风险溢出则主要通过信息关联渠道得以实现。第四,流动类政策工具可以显著减弱金融机构在直接关联渠道下的风险溢出水平,而资本类政策工具则可以显著减弱机构在间接关联与信息关联渠道下的风险溢出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奉天  
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体关联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2014年的关联程度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期间,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累积。研究还发现金融机构影子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是我国金融机构关联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文章依据企业融资发展的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科学模型进行分析,公司融资和金融机构相关问题,探析公司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金融机构对于公司融资的困难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卜林  刘凯迪  
本文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提出度量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的新方法——"留一法"(leave-oneout,LOO),将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与LOO相结合,评估行业的系统重要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传统无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LOO方法下金融行业的系统重要性排名普遍靠后,但是各行业在两种研究方法中对应的系统重要性排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全样本期内各行业之间普遍存在着较强的联动性,各行业的系统重要性排名会因不同极端事件冲击而发生明显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基于拓展的系统或有权益分析法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风险,并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机构联合违约概率并不高,危机期间违约风险迅速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底以来再度提高。各子行业违约概率走势相似,但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多元极值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估计了金融机构违约的条件期望损失,较好地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算了危机期间政府可能面临的救市成本。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期望损失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系统重要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加强银行系统性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