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2)
- 2023(9017)
- 2022(7506)
- 2021(7134)
- 2020(6062)
- 2019(13581)
- 2018(13334)
- 2017(26959)
- 2016(14195)
- 2015(15916)
- 2014(15885)
- 2013(15828)
- 2012(14919)
- 2011(13372)
- 2010(13890)
- 2009(13422)
- 2008(12555)
- 2007(11260)
- 2006(10210)
- 2005(9697)
- 学科
- 济(53097)
- 经济(53025)
- 业(41211)
- 管理(39790)
- 企(33159)
- 企业(33159)
- 融(29024)
- 金融(29024)
- 银(27285)
- 银行(27270)
- 行(26452)
- 中国(24370)
- 方法(23704)
- 数学(20799)
- 数学方法(20625)
- 财(19841)
- 制(18360)
- 农(14441)
- 贸(13195)
- 贸易(13181)
- 易(13007)
- 务(12911)
- 财务(12881)
- 财务管理(12845)
- 企业财务(12379)
- 业经(12220)
- 中国金融(11488)
- 体(10960)
- 地方(10518)
- 学(10128)
- 机构
- 大学(201906)
- 学院(199646)
- 济(87079)
- 经济(85095)
- 管理(73137)
- 研究(69319)
- 中国(63526)
- 理学(61474)
- 理学院(60809)
- 管理学(59983)
- 管理学院(59597)
- 财(47417)
- 京(43027)
- 科学(38090)
- 财经(36874)
- 所(34969)
- 中心(34285)
- 经(33549)
- 研究所(31170)
- 农(30186)
- 江(29221)
- 经济学(28443)
- 北京(28154)
- 财经大学(27927)
- 经济学院(25891)
- 融(25727)
- 业大(25550)
- 金融(25277)
- 银(24865)
- 院(24820)
- 基金
- 项目(123221)
- 科学(96632)
- 研究(91801)
- 基金(90542)
- 家(78392)
- 国家(77747)
- 科学基金(65680)
- 社会(58831)
- 社会科(56058)
- 社会科学(56045)
- 基金项目(47113)
- 省(45841)
- 教育(41893)
- 自然(40798)
- 自然科(39854)
- 自然科学(39840)
- 划(39641)
- 自然科学基金(39173)
- 资助(38103)
- 编号(36637)
- 成果(31685)
- 部(28795)
- 重点(28028)
- 发(26711)
- 性(26366)
- 创(25965)
- 课题(25449)
- 国家社会(24955)
- 教育部(24950)
- 创新(24331)
共检索到318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端纯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借鉴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监管决策机制、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制定监管制度等方式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震 吴郡 郭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国际背景与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有着实质性不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未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反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制造者、传递者和受害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上的缺陷:缺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一认识;普遍存在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手段和工具不足、风险限制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跨境协调合作不畅等问题;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是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步伐。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在此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系统重要性监管框架的建立进行评价。最后,本文认为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剧的形势下,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于系统性机构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改变,但将更加谨慎地把握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机构 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硕
文章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首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概念理解与发展现状分析;其次根据我国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制度选择,整理现有的监管框架体系;最后,提出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的新主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福毅 邓大海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不懈努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管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指的是基于规模、复杂性和系统关联性,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并因"大而不倒"而易滋生道德风险。次贷危机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国金融法应当立足本土资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奉君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本文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对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述,并对加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风险 监管 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新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薪酬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凸显,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在金融业薪酬监管的目标范围、薪酬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框架。但在监管实践中,国内各监管部门对薪酬监管的目标不统一,国有金融机构面临着双重监管,浮动薪酬支付规则不清晰,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安排,应当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风险挂钩,重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将监管对象扩展至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设计多样化的浮动薪酬支付工具,制定明晰的薪酬信息披露细则,并定期对金融机构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问题通常被称为"大而不能倒"、"太重要而不能倒"问题,该类机构的无序破产除对企业本身及其股东造成损失外,还会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急需强化监管。本文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方法及主要监管措施,设计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基本指标评估体系,并对我国上市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分析。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负外部性 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郭卫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其实质在强调金融领域的一个老问题,即"大而不倒"。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文件,提出采用规模、可替代性、关联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方面来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根据上述方法,发布了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中国银行名列其中,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利敏 罗孟柯 翟永会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普遍提出需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我国应从金融系统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两方面着手,既可借鉴国外监管模式做到"外为中用",也可建立"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的整合监管模式,同时实施以加强自律为主的事前监管、以主动自救为主的事中控制和最小化风险损失的事后处理等监管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