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7)
2023(10624)
2022(8796)
2021(8275)
2020(6923)
2019(15466)
2018(14991)
2017(29626)
2016(15758)
2015(17555)
2014(17477)
2013(17058)
2012(16044)
2011(14293)
2010(15096)
2009(14279)
2008(13727)
2007(12258)
2006(11249)
2005(10570)
作者
(44717)
(37133)
(36555)
(35336)
(24113)
(17824)
(17194)
(14280)
(14122)
(13706)
(12550)
(12493)
(12032)
(12022)
(11899)
(11704)
(10912)
(10856)
(10753)
(10567)
(9382)
(9033)
(9024)
(8495)
(8450)
(8435)
(8372)
(8132)
(7569)
(7433)
学科
(58450)
经济(58378)
(47401)
管理(47035)
(39192)
企业(39192)
(29163)
金融(29163)
(27192)
银行(27179)
(26348)
中国(23571)
方法(23559)
(21045)
数学(20053)
数学方法(19740)
(18456)
(16795)
(13751)
贸易(13739)
业经(13694)
(13659)
财务(13623)
财务管理(13591)
(13511)
地方(13477)
企业财务(13068)
(12948)
(11609)
中国金融(11514)
机构
学院(219435)
大学(219156)
(93929)
经济(91728)
管理(82013)
研究(77519)
理学(69020)
理学院(68277)
中国(67840)
管理学(67203)
管理学院(66770)
(49313)
(46379)
科学(43981)
(38955)
中心(38371)
财经(37814)
研究所(34921)
(34842)
(34355)
(33994)
北京(29924)
经济学(29578)
业大(29529)
财经大学(28356)
(28173)
(28113)
(27327)
农业(27155)
师范(27013)
基金
项目(139615)
科学(110280)
研究(103556)
基金(101827)
(88547)
国家(87762)
科学基金(75033)
社会(65807)
社会科(62583)
社会科学(62571)
(53401)
基金项目(52214)
自然(47930)
教育(47587)
自然科(46868)
自然科学(46858)
自然科学基金(46069)
(45617)
资助(43479)
编号(41325)
成果(35557)
重点(31846)
(31727)
(30400)
课题(29696)
(29298)
(29295)
教育部(27408)
创新(27380)
国家社会(27206)
期刊
(103852)
经济(103852)
研究(71655)
中国(45416)
(43276)
金融(43276)
(38071)
学报(32249)
管理(31547)
(31497)
科学(29288)
大学(25067)
学学(23659)
教育(23198)
农业(20483)
财经(18980)
技术(17672)
经济研究(17537)
(16216)
业经(15261)
国际(14015)
(13544)
问题(13285)
理论(11433)
(10662)
世界(10522)
实践(10210)
(10210)
现代(9912)
技术经济(9691)
共检索到351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比较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全面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在借鉴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本设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鸿凌  
系统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和主要内容,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与评估,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阐明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认为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影响,我国应当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趋势性监管实践,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完善识别体系、加强资本控制和业务控制、完善救助和处置机制等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宝  
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及其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效应是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下,从规模、可替代性、关联度、复杂性和全球化参与度等方面研究SIFIs的评价标准,系统梳理了SIFIs监管动因及措施。研究认为:针对SIFIs设定系统性资本要求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的情况,政府已针对一些重要银行提出了特殊的监管要求,如对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比其它银行多计提1个百分点的资本,银监会也开始从时间和机构两个维度对银行实施系统性资本要求。但我国针对SIEIs提出的1%的系统性资本要求,并不意味着达成了一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唐婧  何晓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共识。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亦被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视野。宏观审慎监管与行业监管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加强监管协同,自然需要更高层面的政策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实践越来越丰富,但认识却越来越模糊。我们对美国的宏观审慎框架进行了梳理,特别研究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茂  张辉  胡汝银  
十九大提出"双支柱调控框架"后,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和宏观审慎监管原则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本文根据中国金融监管规定和巴塞尔委员会相关指引,从机构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可替代性和资产变现五个方面,构建证券行业系统重要性机构评估体系,采用指标法对2015—2018年中国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进行评估,为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监管提供依据。本文选择合计总资产占行业85%以上的43家证券公司作为评估样本。研究表明:系统重要性排名前12位的证券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资产三项指标合计行业占比均为50%多,远未达到75%的监管要求;与规模相比,证券公司间资产关联度和负债关联度是决定系统重要性证券机构更为重要的因素;对系统重要性证券机构的监管,应按照宏观审慎监管原则,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从建立净资本监管机制、对风险准备进行动态调整和实施动态杠杆率指标等方面入手,约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消减其关联度和复杂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震  吴郡  郭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国际背景与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有着实质性不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未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反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制造者、传递者和受害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上的缺陷:缺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一认识;普遍存在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手段和工具不足、风险限制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跨境协调合作不畅等问题;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是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步伐。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在此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系统重要性监管框架的建立进行评价。最后,本文认为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剧的形势下,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于系统性机构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改变,但将更加谨慎地把握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吴祖鸿  
2007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s)监管的广泛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而不倒"(too-big-to-fail)的问题,其巨大的负外部性以及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成为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监管当局研究的重点问题,并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和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畅彤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及时审视了各自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并积极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美国于2010年7月21日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英国于2012年12月19日通过了《2012年金融服务法》,两部法案均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英国新设了金融政策委员会。同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通过对比二者的职能,从中吸收和借鉴可行的监管理念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法律机制的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昊旸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和市场关联度的优势,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金融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会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正负两方面外部性的作用机制和宏观效应,研究发现负外部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边际成本、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而且会快速传递到宏观经济体系;进一步结合庇古和科斯的外部性政策方法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将监管方法从政府解和市场解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业务管制和资本附加等监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但是对于银行规模和税收方面的监管措施还需改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认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和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监测方式及政策工具加以介绍,并对宏观审慎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