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5)
- 2023(11038)
- 2022(9142)
- 2021(8900)
- 2020(7397)
- 2019(16927)
- 2018(16834)
- 2017(30959)
- 2016(16923)
- 2015(19111)
- 2014(19273)
- 2013(18914)
- 2012(17497)
- 2011(15981)
- 2010(16193)
- 2009(14844)
- 2008(14769)
- 2007(13053)
- 2006(11407)
- 2005(10817)
- 学科
- 济(62404)
- 经济(62322)
- 管理(45070)
- 业(43406)
- 企(33932)
- 企业(33932)
- 方法(28888)
- 数学(25113)
- 数学方法(24845)
- 中国(23080)
- 财(19136)
- 制(18152)
- 银(17432)
- 银行(17420)
- 行(16662)
- 贸(16133)
- 贸易(16117)
- 融(16095)
- 金融(16094)
- 易(15882)
- 农(15544)
- 学(13097)
- 业经(12475)
- 理论(12140)
- 务(12021)
- 财务(11996)
- 财务管理(11948)
- 企业财务(11364)
- 险(11160)
- 体(11120)
- 机构
- 大学(235908)
- 学院(232516)
- 济(99248)
- 经济(97066)
- 研究(84226)
- 管理(83621)
- 中国(73502)
- 理学(69503)
- 理学院(68660)
- 管理学(67403)
- 管理学院(66936)
- 京(51964)
- 财(50983)
- 科学(48346)
- 所(42663)
- 中心(39675)
- 财经(39567)
- 研究所(38309)
- 经(36270)
- 江(35433)
- 农(35162)
- 北京(34239)
- 经济学(32302)
- 院(30764)
- 业大(29968)
- 财经大学(29938)
- 范(29726)
- 师范(29378)
- 经济学院(29086)
- 州(29030)
- 基金
- 项目(147394)
- 科学(115185)
- 研究(109221)
- 基金(108289)
- 家(95147)
- 国家(94403)
- 科学基金(79661)
- 社会(68951)
- 社会科(65337)
- 社会科学(65323)
- 基金项目(55181)
- 省(53014)
- 教育(51435)
- 自然(50436)
- 自然科(49310)
- 自然科学(49298)
- 自然科学基金(48506)
- 划(46723)
- 资助(46399)
- 编号(43102)
- 成果(37040)
- 部(34453)
- 重点(33849)
- 课题(30987)
- 性(30505)
- 发(30339)
- 创(30090)
- 国家社会(29932)
- 教育部(29822)
- 中国(29709)
- 期刊
- 济(108066)
- 经济(108066)
- 研究(77893)
- 中国(54020)
- 财(40379)
- 学报(35911)
- 融(33233)
- 金融(33233)
- 科学(32651)
- 管理(32357)
- 农(30806)
- 教育(28889)
- 大学(27724)
- 学学(25503)
- 技术(21007)
- 农业(20897)
- 财经(19884)
- 经济研究(18556)
- 经(17134)
- 贸(15992)
- 国际(15935)
- 问题(14108)
- 业经(13931)
- 世界(12957)
- 业(12801)
- 图书(12370)
- 统计(11395)
- 理论(11274)
- 技术经济(10695)
- 版(10578)
共检索到374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南军 高子涵
本文就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定思路、评定方法以及监管框架建设的最新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体系的现实环境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内情况的具体分析,就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评定方法 监管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南军 高子涵
本文就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定思路、评定方法以及监管框架建设的最新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体系的现实环境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内情况的具体分析,就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评定方法 监管框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南军 周娜 邓博文
本文借鉴IAIS评估G-SIIs的指标体系,针对中国保险机构的经营特点,构建了由规模、业务范围、关联性、非传统非保险业务和可替代性五类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3和2014年的经营数据对10家保险集团、66家寿险公司和64家财险公司进行系统重要性评估,结果显示保险机构系统重要性排名在时间跨度上的变化较小,但保险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与监管应当区分保险集团和保险公司,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对比显示,指标权重的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指标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璞 刘轶 鄢俊华
本文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构建了评价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中国 16 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在第一梯队的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损失吸收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严格控制杠杆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和处置程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武 柏宝春 徐昕
在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欧美各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都加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突出表现为拟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衡量与评估标准、制定对其进行审慎监管的工具与实施方案等。这些启示我国应确认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协调机构,并制定适合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新标准,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丽珍 康超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在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其关联性风险,这使得研究我国保险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系统关联性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保险、银行、证券与信托四部门的上市金融机构,分别在一般情况和两次牛熊市转化的极端情况下基于Granger因果网络模型研究保险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系统关联性,并且在考虑规模、关联性与复杂度三个因素下对金融机构进行了系统重要性分析。研究表明,银行部门是与保险部门联系最紧密的金融部门;保险部门对其他金融部门在熊市时比在牛市时存在更显著的Granger关系;规模是保险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中的重要指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震 吴郡 郭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国际背景与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有着实质性不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并未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反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制造者、传递者和受害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上的缺陷:缺乏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一认识;普遍存在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手段和工具不足、风险限制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跨境协调合作不畅等问题;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是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步伐。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在此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系统重要性监管框架的建立进行评价。最后,本文认为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剧的形势下,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于系统性机构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改变,但将更加谨慎地把握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机构 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琦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被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定义为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根据2009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建国
科学监管,是保险监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监管实践中,要切实做到坚持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与维护行业利益相结合,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更加注重本源治理;坚持规范保险市场与治理中介市场相结合,更加注重治理中介市场;坚持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更加注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关键词:
保险业 科学监管 实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决定对其监管成败的首要方面。本文首先将国外有关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定范式引入国内保险部门的分析中,并加以适当调整,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递阶层次结构,进而运用TOPSIS法配置了当前中国主要保险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