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7)
- 2023(18507)
- 2022(15904)
- 2021(14988)
- 2020(12510)
- 2019(28889)
- 2018(28940)
- 2017(55808)
- 2016(30119)
- 2015(34176)
- 2014(34372)
- 2013(33421)
- 2012(30890)
- 2011(28080)
- 2010(28710)
- 2009(26706)
- 2008(26196)
- 2007(23557)
- 2006(20927)
- 2005(18628)
- 学科
- 济(121033)
- 经济(120874)
- 管理(91798)
- 业(86930)
- 企(73705)
- 企业(73705)
- 方法(56967)
- 数学(48523)
- 数学方法(47756)
- 中国(35157)
- 农(32030)
- 财(31668)
- 学(27607)
- 业经(27478)
- 制(25442)
- 理论(24449)
- 技术(23021)
- 地方(22279)
- 贸(21971)
- 贸易(21955)
- 银(21348)
- 易(21307)
- 银行(21299)
- 农业(20985)
- 行(20376)
- 融(20260)
- 金融(20251)
- 和(19790)
- 务(19126)
- 财务(19026)
- 机构
- 大学(442101)
- 学院(438773)
- 济(172877)
- 管理(170993)
- 经济(169022)
- 理学(147325)
- 理学院(145672)
- 研究(142998)
- 管理学(142923)
- 管理学院(142096)
- 中国(107863)
- 京(94630)
- 科学(88237)
- 财(84011)
- 所(71627)
- 农(66949)
- 财经(66882)
- 研究所(64924)
- 江(64886)
- 中心(64449)
- 业大(63172)
- 经(60566)
- 北京(60177)
- 范(59368)
- 师范(58800)
- 州(52889)
- 经济学(52690)
- 农业(52412)
- 院(51742)
- 财经大学(49635)
- 基金
- 项目(290398)
- 科学(228410)
- 研究(214661)
- 基金(209378)
- 家(182307)
- 国家(180563)
- 科学基金(154842)
- 社会(134264)
- 社会科(127102)
- 社会科学(127066)
- 省(113796)
- 基金项目(109574)
- 教育(100755)
- 自然(99888)
- 自然科(97577)
- 自然科学(97552)
- 划(95962)
- 自然科学基金(95814)
- 编号(88133)
- 资助(87086)
- 成果(73545)
- 重点(65005)
- 部(64233)
- 创(62094)
- 课题(61827)
- 发(60930)
- 创新(57396)
- 教育部(55526)
- 科研(54946)
- 国家社会(54693)
- 期刊
- 济(190928)
- 经济(190928)
- 研究(132481)
- 中国(85052)
- 学报(69965)
- 管理(65617)
- 财(64043)
- 科学(62438)
- 农(60326)
- 教育(57048)
- 大学(53334)
- 学学(49717)
- 农业(41277)
- 技术(40157)
- 融(38566)
- 金融(38566)
- 财经(34077)
- 业经(31234)
- 经济研究(30439)
- 经(29164)
- 问题(25257)
- 图书(24212)
- 技术经济(21667)
- 业(21656)
- 科技(21301)
- 理论(21106)
- 统计(20786)
- 版(20199)
- 商业(19743)
- 贸(19642)
共检索到64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盛四辈 宋伟 翁磊
文章对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完善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文献综述,并在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战略群的基础上,从系统演进的动力学机制视角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演进的重要参量进行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探究我国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晓光 王宏伟 李忠伟
基于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理论研究,针对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的时效性的问题,结合不同专家学者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绩效评价、创新指数等指标体系中有关政府作用的不同影响因素,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动态评价模型,并选取OECD国家近20年的相应指标数据进行PVAR (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定量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作用,并利用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分析政府政策工具的各指标间波及影响及绩效滞后效应,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科学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研究与开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巧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柯梦琳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特征。美国和日本作为拥有全球顶级创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成为国际上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国家的典范。在其强大而完备的知识应用体系支撑知识、技术的迅速商业化以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外部制度环境之外,企业创新的根本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依赖于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视角出发,拥有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美国和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在其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知识传播与创新复合型创新型人力资源培养与输送、终身学习机会创造与供给等作用,对企业创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 国家创新体系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德云 严艳芬 李伟保
近年来,协同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创新体系的三个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相关分析,阐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环境支撑,之后重点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协同学习机制的主体、知识类别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协同学习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一定展望。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协同学习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亚刚 席酉民
国家创新体系(NIS)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界探讨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理论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是 NIS 研究的两条主线。本文针对 NIS 构建及评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国内该方面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 NIS 实践,引入应对多变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和谐管理理论作为构建和评估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支撑。基于该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微观机制,并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评估的系统的参考框架。本文拟运用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去完善国内现有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颜莉 张军
区域创新体系(简称"R IS")的形成和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构建以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等五大因素为基础的影响R IS构建与发展的五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湖北武汉2000~2009年间创新活动数据为数据样本,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影响因子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凌学忠 吴贵生 李纪珍
总结了国家开放创新体系3个方面主要构成要素(知识、资源和市场)的开放性,比较了不同构成要素的开放性对国家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异同,验证了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知识开放性对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影响最为明显;专利作为知识要素的核心指标,能从侧面反映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的状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小苗 李正风
系统、直观的创新体系结构是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体系中各创新要素功能定位、互动关系是分析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实践,提炼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类型,提出"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两种不同的结构框架,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结构不分优劣,不同结构中创新主体相同且宏观创新逻辑一致,但是创新链条数量及功能不同,对创新辅体的倚重度也不同;美国、德国等更接近"三元并联互动"体系;瑞典、中国等更接近"三元串联协同"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优化当前创新体系结构或促进创新体系结构转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宏性,程晞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is a circle which consist of four factors, three processes, two conformities and one upgrade. The factors are mortivity, resource, action and worthiness. The processes are drive, transform and feedback. The conformities is about main body of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predominance convergency. The upgrade is refer to the national resource upgrade. We draw a frame to explain this model and design a suit of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t.
关键词:
国家创新 模型 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小波 杨阳 刘爱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小琪
与中国古代文论相比,中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对现代性的追求。而毫无疑问,这种追求是在西方诗学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西方诗学,始终是中国新诗理论视野中的重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歌批评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在西方诗学的影响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