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7)
- 2023(11218)
- 2022(9272)
- 2021(8546)
- 2020(6867)
- 2019(14937)
- 2018(14768)
- 2017(27362)
- 2016(14418)
- 2015(16377)
- 2014(16146)
- 2013(15425)
- 2012(14124)
- 2011(12879)
- 2010(13372)
- 2009(12920)
- 2008(12109)
- 2007(11012)
- 2006(10087)
- 2005(9141)
- 学科
- 济(73990)
- 经济(73925)
- 管理(41288)
- 业(35440)
- 企(29879)
- 企业(29879)
- 方法(21253)
- 中国(19066)
- 地方(19002)
- 学(17856)
- 数学(16709)
- 业经(16598)
- 数学方法(16509)
- 农(16434)
- 理论(13951)
- 财(13384)
- 地方经济(12887)
- 制(12523)
- 农业(11209)
- 和(10630)
- 融(10596)
- 金融(10590)
- 银(10440)
- 银行(10421)
- 教育(10284)
- 贸(10182)
- 贸易(10172)
- 行(10026)
- 环境(9856)
- 易(9746)
- 机构
- 学院(214661)
- 大学(212996)
- 济(89397)
- 经济(87465)
- 管理(74585)
- 研究(72862)
- 理学(62531)
- 理学院(61779)
- 管理学(60646)
- 管理学院(60243)
- 中国(54701)
- 京(44236)
- 科学(43290)
- 财(41873)
- 所(36355)
- 江(33701)
- 财经(32899)
- 研究所(32612)
- 中心(32486)
- 范(32265)
- 师范(31963)
- 经(29605)
- 农(29313)
- 经济学(28778)
- 北京(27901)
- 州(27124)
- 业大(26546)
- 院(25521)
- 经济学院(25354)
- 师范大学(25340)
- 基金
- 项目(132016)
- 科学(103610)
- 研究(101604)
- 基金(92931)
- 家(79736)
- 国家(79024)
- 科学基金(67489)
- 社会(64919)
- 社会科(61358)
- 社会科学(61339)
- 省(52853)
- 教育(48300)
- 基金项目(47809)
- 划(43683)
- 编号(42469)
- 自然(40385)
- 自然科(39401)
- 自然科学(39394)
- 自然科学基金(38636)
- 资助(36867)
- 成果(35964)
- 重点(30463)
- 课题(30435)
- 发(29892)
- 部(28433)
- 创(27903)
- 国家社会(26560)
- 项目编号(26026)
- 创新(26005)
- 年(26002)
共检索到33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甄学涛
马克思主义是面向未来、面向全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开放、不断更新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将自然科学的系统论与马克思经济学相结合以形成马克思经济学现代系统范式即是一个可能的路径选择。由李节所著《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从理论上探讨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尝试突破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缺陷,为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危机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可能的理论指导,这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转型路径的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思茗
<正>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视角的发展态势,拓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途径之一就是马克思经济学向现代系统范式转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界提出,应当通过吸取一些现代科学方法来完善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基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系统科学之上的现代科学方法。如何将系统科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呢?由李节所著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系统范式》(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19年3月)一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榛
本文认为,应以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分析范式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包括分工不同形式、分工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分工形式间关系等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中包含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逻辑,以及不同经济体制建立的根据,同时通过分工的发展和分工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解析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关键词:
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范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莎
<正>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虽然能够对分工的演进进行动态分析,但其对当前国际分工研究不够充分,特别是缺少对现代国际产业链分工的研究。由王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分工演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动态分析法梳理马克思主义分工演进理论的层次,分工演进的动态机制、阶段与过程以及分工演进与利润分配的关系。该书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的基础上,阐明分工演进的机制与过程,并且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阐述当今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环节的利润率情况。一、马克思主义分工演进理论的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受当时历史环境的限制而呈现其不足,即只是分析完整产业链条件下的分工演进过程,包括后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研究也很少涉及产业链不完整的情况。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分工演进理论解释当前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从而为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双金
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对当前经济学研究范式演进的演化主义趋势进行了分析。演化主义坚持"有限理性"、"动态非均衡分析"以及"偏好的可变性",对新古典主义实现了理论硬核意义上的完全颠覆。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范式上的内在一致性,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关键词:
研究范式 演化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辉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理顺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升华,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到一个新高度。王颖、袁丽美、刘有源共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宇晖 李贺军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它在社会科学上的地位以及它的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释经济现实,并且对经济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的预测。评价和检验经济学说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即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科学观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文
西方公共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深层本质认识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民主制度背景下的先进科学理论是否与这水火不容?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于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说教后,再无科学因素可言,只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象,给不会再有值得吸收的成分。因此,基本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公共经济学也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肯定是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蕾 王非
基于马克思的流通以及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1)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推动了产业集聚;(2)集聚区域形成以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集体生产力Ⅱ成为企业选择集聚区域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集体生产力Ⅱ的产生源于分工与协作引起的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配套投入的节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体生产力 分工 协作 流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文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新时代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能够发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由顾海良教授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联系时代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钦 兰世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在探索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本质过程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为揭露劳资矛盾的本质,马克思花费40年心血写成其理论巨著《资本论》,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的经济学不仅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经济机制,而且从政治的角度预测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在此意义上,它是一部具有政治意义的经济学著作,成为社会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映西 王大顺
马克思主义为揭示人性的本质提供了真正科学的方法。劳动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并使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需要的层次不断提升,行为动机呈现多向性,为利他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性,并且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必要性。2008年开始爆发的西方经济危机再次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利己会导致利他的"和谐社会"不可持续,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经济学的人性基础以实现对经济学理论的重构,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