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2)
2023(7234)
2022(6064)
2021(5431)
2020(4312)
2019(9643)
2018(9448)
2017(17497)
2016(9528)
2015(10743)
2014(10954)
2013(11004)
2012(10706)
2011(10178)
2010(10484)
2009(9713)
2008(9350)
2007(8468)
2006(7986)
2005(7575)
作者
(31668)
(26469)
(26294)
(24644)
(16791)
(12687)
(11887)
(10396)
(9999)
(9587)
(9089)
(8940)
(8658)
(8582)
(8409)
(8126)
(7817)
(7687)
(7663)
(7549)
(6827)
(6612)
(6488)
(6022)
(5978)
(5952)
(5865)
(5834)
(5463)
(5191)
学科
(46134)
经济(46096)
管理(25352)
(23066)
地方(17913)
中国(16957)
(16253)
企业(16253)
(14019)
业经(11584)
方法(10802)
(10755)
(10696)
地方经济(10183)
农业(10023)
环境(9566)
(9102)
金融(9102)
(9048)
银行(9024)
(8873)
资源(8827)
数学(8621)
数学方法(8520)
(8250)
(8072)
(7399)
贸易(7387)
技术(7267)
发展(7056)
机构
学院(143528)
大学(140564)
研究(60011)
(56275)
经济(54837)
管理(49524)
中国(46703)
理学(40512)
理学院(39887)
科学(39359)
管理学(39096)
管理学院(38829)
(34297)
(32956)
研究所(29848)
(29198)
中心(26639)
(25225)
(24169)
北京(22853)
农业(22823)
业大(22416)
(22047)
(21911)
师范(21790)
(20552)
(20131)
科学院(19952)
财经(18735)
师范大学(17373)
基金
项目(91799)
科学(70801)
研究(66155)
基金(63192)
(57110)
国家(56598)
科学基金(46388)
社会(39698)
社会科(37575)
社会科学(37565)
(37193)
基金项目(33057)
(31875)
自然(30100)
自然科(29173)
自然科学(29166)
自然科学基金(28598)
教育(28497)
编号(27582)
(26955)
资助(25677)
成果(22357)
重点(21850)
发展(21225)
(20836)
课题(20248)
(18650)
(18593)
计划(17842)
创新(17488)
期刊
(74551)
经济(74551)
研究(44497)
中国(39068)
(27672)
学报(24961)
科学(23709)
管理(20383)
农业(19476)
教育(17917)
(17520)
大学(17308)
(16320)
金融(16320)
学学(15897)
业经(13739)
技术(13358)
资源(12288)
经济研究(11203)
(10635)
图书(10381)
问题(9350)
财经(8681)
书馆(7683)
图书馆(7683)
(7586)
(7580)
科技(7433)
(7262)
论坛(7262)
共检索到24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珂  崔丽丽  
着重从系统思维视角来整体认识资源开发利用,并将其厘定为资源、技术和制度三个系统。通过探究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内部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气候变化对每个子系统的影响,以此探索构建高效有序的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的新途径:增强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构建技术创新系统,推进制度创新从而构建管治系统新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为资源整体的合理有序开发与高效综合利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指明了方向,可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有训,奚和平,汪海莲,胡安霞,程筱农,程向敏,包明木,潘荣山  
用黄山1956-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黄山冬季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黄山冬季气温不很低,光明顶冬季平均气温-1.7℃;平均相对湿度62%,为一年中最小值;日照时数长,阳光充足,可看到日出日落概率大;冬季云海达5成(8成)或以上的日数占全年的35%(37%);降雪平均日数26.9天,积雪平均日数36.8天,雨凇平均日数26.3天,雾凇平均日数44.3天;冬季是黄山观尝云海、雪景、日出和日落晚霞的最佳季节。冬季雨雪量较多,蒸发量最小,水资源丰富,饮用水充足;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低,林火不易发生,适合大量游客上山旅游。借鉴国外一些发展冬季旅游经验,开展冬季旅游活动项目,使黄山冬季成为旅游旺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亮东  伏洋  李凤霞  周秉荣  
选用最热月(7月)和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划分气候大区的一级指标,最冷月的温度指标可分为冬冷(-20℃~-5℃)和冬寒(≤-20℃)两种类型,最热月的温度指标可分为夏热(≥20℃)、温(15℃~20℃)及夏凉(5℃~15℃)3种类型。根据青海青海省温度出现的范围,把青海省划分为冷凉和冷温2个气候大区;再以年≥0℃的积温、年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散量(E)与年降水量(R)的比值)作为二级指标,并结合各地区的自然景观又划分为11个气候区,得出气候类型分区图。为合理地利用这种青藏高原特色的气候资源,针对各气候类型区的地理条件、自然灾害和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评价了各气候分区适宜从事的农、牧业生产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祥  
通过当地气候资源及气候条件对河西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定量分析,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候资源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河西发展高优农业对策是:稳定粮食生产基地,兼顾发展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祥琬  
化石能源的使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如绿色新政、开发页岩气、继续发展核电、能源自给、再工业化,并试图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相结合"奠定新的低碳发展基础;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提出了"脱贫与可持续统筹平衡发展"战略。全球范围正进行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潮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要素,我国要敏锐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以务实的行动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发展道路的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莉  李锴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和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环境能源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于2013年10月17—18日在武汉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刘燕华、清华大学何建坤和张希良、中国社会科学院裴长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戴彦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毅、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王东  
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已经开展了积极的磋商与合作,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偏差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目前气候谈判还没有达成各方满意一致的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对未来中国气候外交坚持的原则、任务、策略做了进一步有益的探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美华  
尽管书目被人们喻为“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茫茫书海的导航仪”……然而书目的利用率却不尽人意,甚至有些书目长期放在书架上未被人使用过。据笔者对一所高校读者的调查表明,经常利用书目(包括索引)的读者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7.3%;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书目的读者占22.4%;大部分读者则很少使用书目。事实上这种状况并不是某一所高校的特殊现象,书目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是目前大部分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问题还在于书目资源的开发利用迄今为止未引起图书馆界应有的重视。许多图书馆一方面呼喊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低下,但另一方面却不注意对书目资源的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也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严峻挑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和减缓CO2排放,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为世界瞩目,但由于工业化阶段GDP快速增长,CO2排放仍呈增长快、总量大的趋势。我国把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相协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的含碳率,中近期以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为主要目标,到2030年前后要努力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到2050年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志刚  郎一环  王礼茂  
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 ,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 :(1)空间上 ,从地表向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 ,从陆地向大陆架、深海和远洋发展 ;(2 )种类上 ,从天然食物、农业资源向工业资源 (主要是矿产资源 )、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发展 ;(3)从单一利用向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 ;(4 )能源利用上 ,向环保和持续利用趋势发展 ,即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转变。资源开发利用对资源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既有正面影响 ,又有负面影响。其正效应是人类对资源系统认识的深化 ,资源内含和外延的扩大 ,自然资源利用数量增长速率的下降 ,由此而引起的环境负效应减小 ;其负效应主要是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严良  康淑娟  洪文智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对基础工业,还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对后续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都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于新疆这样欠发达的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有着独特的支撑和启动作用。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入手,以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例,针对系统中没有协调好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协调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的5条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吉义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白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人口方案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变化不是简单的环境或技术问题,而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应该将人口、健康等重要因素纳入框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并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文章提出了借鉴中国人口方案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统筹解决气候问题的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鼎新  郑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有必要加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在减排方面,欧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欧盟最先引入碳交易机制和提出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还公布了《欧盟气候法》并获欧洲议会通过,将实现减排目标纳入法律范畴。但随着气候变化现象频繁发生和欧盟减排力度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相关风险和减排的大量资金需求并探索应对之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占存  
1.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的步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经济优势。(1)着眼区外,调动省内甚至更大范围的力量联合开发矿资源;(2)有水怏流,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3)国家应对该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优惠扶持政策。2.建立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以下面四个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1)小秦岭钼钨金矿区;(2)山阳、镇安、柞水铅锌银铁多金属矿区;(3)凤、太铅锌金矿区;(4)汉江上游滑岸区。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全面摸清秦巴山区矿资源的家底,并为采矿设计提供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其次,加强设备和工艺的更新,做到生产高效、产品优质,低消耗,少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