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3)
- 2023(15552)
- 2022(12923)
- 2021(11789)
- 2020(9882)
- 2019(21981)
- 2018(21207)
- 2017(41248)
- 2016(22002)
- 2015(23847)
- 2014(23911)
- 2013(23436)
- 2012(21867)
- 2011(19739)
- 2010(20232)
- 2009(19162)
- 2008(18287)
- 2007(16375)
- 2006(14750)
- 2005(13506)
- 学科
- 济(102844)
- 经济(102754)
- 业(67055)
- 管理(66271)
- 企(52880)
- 企业(52880)
- 方法(38857)
- 数学(34756)
- 数学方法(34394)
- 中国(30848)
- 财(29091)
- 融(29014)
- 金融(29014)
- 银(28535)
- 银行(28490)
- 行(27372)
- 农(24693)
- 地方(24109)
- 制(22997)
- 业经(20703)
- 学(20181)
- 务(19357)
- 财务(19318)
- 财务管理(19287)
- 企业财务(18465)
- 贸(17958)
- 贸易(17944)
- 易(17479)
- 农业(17149)
- 体(14759)
- 机构
- 学院(314598)
- 大学(312591)
- 济(141454)
- 经济(138657)
- 管理(117849)
- 研究(110835)
- 理学(100413)
- 理学院(99363)
- 管理学(97732)
- 管理学院(97184)
- 中国(93470)
- 财(68566)
- 科学(66011)
- 京(64469)
- 农(57301)
- 所(56696)
- 财经(53630)
- 中心(52418)
- 研究所(51302)
- 经(48735)
- 江(47611)
- 业大(47436)
- 经济学(45286)
- 农业(45148)
- 经济学院(40686)
- 北京(40679)
- 财经大学(39966)
- 院(39388)
- 州(38184)
- 范(35926)
- 基金
- 项目(206033)
- 科学(161677)
- 基金(151923)
- 研究(143931)
- 家(134561)
- 国家(133436)
- 科学基金(113614)
- 社会(94964)
- 社会科(90285)
- 社会科学(90260)
- 省(79925)
- 基金项目(79348)
- 自然(74389)
- 自然科(72733)
- 自然科学(72709)
- 自然科学基金(71462)
- 划(67273)
- 教育(64473)
- 资助(63328)
- 编号(54882)
- 重点(46940)
- 部(45255)
- 发(44900)
- 成果(44200)
- 创(43002)
- 创新(40407)
- 国家社会(40141)
- 科研(39952)
- 教育部(38667)
- 课题(38546)
共检索到486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贾妍妍 武坤 杨涛
稳增长与防风险是监管当局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在险增长模型(GaR)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低状态方面探讨了影响的异质性,同时探究了不同类型宏观政策对经济脆弱性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影响比对经济上行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较长期影响更明显。其次,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状态来看,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降低经济增长,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提高经济增长。最后,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紧缩性价格型货币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宽松性数量型货币政策会降低经济脆弱性,宽松性财政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为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建臣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柱"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关注经济"结构性"和金融"周期性"问题,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控制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杠杆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智茂 杨森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从而使金融系统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到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分析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影响,同时探究了货币政策对两者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时期更为显著;“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货币政策也会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间接调控效果。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受跨境资本外流压力的影响,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效果失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控 金融危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控 金融危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波 卢露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本文运用内生性网络模型和仿真模拟技术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变。研究发现,短期中当向市场释放或者收缩大致相同的流动性时,利率工具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更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目标利率的调整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异质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融稳定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实施可通过对银行的差别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工具的搭配使用来降低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贤忠
当前,我国针对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制度性缺陷,致使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因此,正视金融风险隐患,分析成因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央行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李虹宣 刘凤根
基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月度数据,本文首先选取金融机构极值风险、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和信用风险4个层面的14个代表性指标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度量了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进一步实证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机构极值风险类别下的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中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数影响效果最显著;②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构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较之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能够更稳健地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状况;③从测度效果来看,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在下尾分布(0.2分位数)的结果明显优于中间分布(0.5分位数)和上尾分布(0.8分位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贝贝 谢雪梅 周茜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七个部门的35个相关因子抽取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综合采用DYCI溢出指数法、复杂网络分析法和滚动时间窗口技术等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考察和检验EPU与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压力承接与转移的关联动态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PU与金融部门各维度风险变量间存在关联网络,且EPU冲击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网络传染效应;危机时期,EPU冲击下的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网络结构呈现更高的完备性。同时,本文研究结论为阻断内外部风险冲击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资生 陈世丽 杨希特
基于2020年1月16日至2021年3月31日45家金融机构的日度数据,利用DCC-GARCH计算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采用TVP-SV-VAR模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时变特征,并且变量间相互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通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冲击背景下,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基于2013—2018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同业业务规模角度出发,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同业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同业业务规模,并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同业业务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复杂,一旦发生,将导致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难以发挥功能,严重时会引发金融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当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不同时期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复杂,传染性极强,破坏性极大,一旦发生,将导致金融机构、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