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9)
2023(16955)
2022(14477)
2021(13401)
2020(11276)
2019(25531)
2018(25175)
2017(48692)
2016(26046)
2015(29131)
2014(29128)
2013(28828)
2012(26653)
2011(24357)
2010(24702)
2009(23323)
2008(21928)
2007(19427)
2006(17240)
2005(15564)
作者
(77289)
(64419)
(63912)
(60955)
(41168)
(30812)
(29128)
(25116)
(24583)
(23123)
(22082)
(21966)
(20561)
(20348)
(20142)
(20100)
(19073)
(18675)
(18443)
(18424)
(15979)
(15848)
(15623)
(14801)
(14533)
(14370)
(14309)
(13808)
(13053)
(12639)
学科
(119851)
经济(119730)
管理(75074)
(73194)
(60006)
企业(60006)
方法(50376)
数学(43793)
数学方法(43285)
中国(33927)
(29573)
金融(29571)
(28706)
(28545)
银行(28496)
(27387)
地方(26997)
(26496)
(26474)
业经(24721)
(23516)
(18886)
财务(18813)
财务管理(18778)
理论(18740)
农业(18314)
(18310)
贸易(18296)
企业财务(17970)
(17684)
机构
大学(381228)
学院(377593)
(158581)
经济(155222)
管理(146796)
研究(129989)
理学(126586)
理学院(125145)
管理学(122814)
管理学院(122141)
中国(104008)
(80597)
科学(80054)
(74148)
(65855)
(60516)
研究所(60248)
中心(59751)
财经(59707)
业大(55370)
(54843)
(54232)
北京(51151)
经济学(49806)
(48123)
师范(47615)
农业(47459)
(46705)
(44914)
经济学院(44787)
基金
项目(256115)
科学(201395)
基金(187850)
研究(183445)
(164160)
国家(162865)
科学基金(139796)
社会(117405)
社会科(111423)
社会科学(111393)
基金项目(99300)
(98800)
自然(91510)
自然科(89412)
自然科学(89390)
自然科学基金(87784)
(83296)
教育(83097)
资助(78460)
编号(72473)
成果(58859)
重点(57455)
(56339)
(54232)
(52635)
课题(50078)
创新(49257)
科研(49126)
国家社会(48826)
教育部(48403)
期刊
(173438)
经济(173438)
研究(116518)
中国(69311)
学报(61819)
科学(56349)
(55301)
(54254)
管理(54044)
(48875)
金融(48875)
大学(46555)
学学(44248)
农业(36769)
教育(34327)
技术(31543)
财经(30046)
经济研究(28887)
(25717)
业经(25228)
问题(21900)
技术经济(19443)
理论(19132)
(18344)
统计(17670)
实践(17210)
(17210)
图书(17175)
科技(17130)
(17084)
共检索到562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悦  孟万山  张龙  
科学准确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估,是防范化解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重要前提。本文将TVP-FAVAR模型进一步拓展,加入混合创新因子(MI),并使用新构建MITVP-FAVAR模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动态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非线性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基于MI-TVP-FAVAR模型动态测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走势可识别重大风险事件,对现实情况拟合较好;经济收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比经济扩张时期更大;低风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风险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应根据经济金融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实行差异化管理手段,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之间的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新  陈莹  
科学、有效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与溢出效应评估,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本文基于金融压力指数法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测度,构建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论证多维风险因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驱动作用的结构性差异和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危机时期,跨部门风险协同运动趋势明显,风险跨部门溢出方向和强度均具有非对称性。第二,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主要的风险溢出方,在危机时期,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的传播渠道。第三,股票市场估值水平、投资者情绪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的驱动作用呈倒U型,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数分布的右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驱动作用最大。第四,随机森林算法测度的风险驱动因子重要度证明,投资者情绪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因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拐点的出现具有关键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里璇  陈雨恬  
本文构建"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联网络,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是风险的主要输出方,而外汇市场则是风险的主要接受者,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传染效应。分样本研究发现,危机期间风险传染更加明显,且EPU在风险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股票市场是风险的源头,对外汇和EPU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近四年的分析发现,风险传染沿着"股票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外汇市场"这一途径扩散开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境外金融市场会对中国大陆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风险传染,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则容易遭受外部冲击。此外,美国资本市场会对全球造成明显的风险冲击,全球EPU(尤其美国EPU)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预防金融危机对于一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地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基本前提。本文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FSI),并从银行、房地产、股票市场和外部金融市场综合测度我国面临的金融压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年末达到了金融压力指数的较大值,处于需要关注的金融压力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为严重;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达到较高水平,并且抖动较为严重,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的金融风险指数分别达到0.6747和0.6910,说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较为严峻,要谨防风险的意外冲击。整体来看,该方法的测度结果较好地吻合了我国的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修仪  邓创  
基于“市场活性”和“谐振强度”两个方面,本文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SFRI构建方法。在考察199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国金融风险变动态势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动态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本文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不仅反映了我国金融风险“快积聚、慢消融”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存在密切的关联动态。(2)金融风险变动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强于金融风险下降对金融周期的正向影响;而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弱且存在时变性。(3)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影响存在区制效应,在高金融风险区制内金融风险上升对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负向影响显著强于低金融风险区制,而在所有区制下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的负向影响均显著强于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上述结论为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温博慧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是理论与实务领域中一项复杂而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原理而不是具体的计算过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金明  
本文采用指标法,选取银行业β系数与风险利差、无风险收益期限利差、股票市场波动性和汇率波动性等指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逐季测算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有三个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较大;选取四大类25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经济脆弱性、宏观经济热度、经济运行稳健性、证券市场发育状况、证券市场投机程度、经济增长动力和实际经济增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焱林  夏禹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梳理了金融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引入金融深化并建立了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作用结果随着金融深化的程度平滑地转变,而不是间断式突变;金融开放对金融风险的作用取决于金融深化程度,当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较低时,金融开放只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负担。只有当金融深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开放才能对金融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无论金融深化程度如何,前期与当期金融深化同等程度地提高时,总能降低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中明  夏琦  
选取四大类22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析出经济增长动力风险、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和经济脆弱性风险等构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5类风险因子,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5类风险因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各风险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长方面存在差异。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和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外部经济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周学伟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溢出具有复杂性,不同分位点可能具有不同特征,厘清金融风险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不同分布的溢出效应,有助于相关部门完善宏观经济风险防范体系,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基于45家上市金融机构股票数据和国债数据,从极值风险、波动率、流动性和联动性4个角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并借助前沿的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将非参数估计和分位数分析相结合,探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多维角度考察了各风险指标不同分位点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溢出。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极端状态对宏观经济无显著负向溢出,风险演化过程对宏观经济存在显著负向溢出;多维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温和联动与适度宽松有助于经济增长,极端联动会放大宏观经济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化过程对宏观经济的负向溢出具有时滞特征,短期内集中在宏观经济上下尾部,中长期涵盖宏观经济中间状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李虹宣  刘凤根  
基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月度数据,本文首先选取金融机构极值风险、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和信用风险4个层面的14个代表性指标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度量了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进一步实证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机构极值风险类别下的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中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数影响效果最显著;②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构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较之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能够更稳健地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状况;③从测度效果来看,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在下尾分布(0.2分位数)的结果明显优于中间分布(0.5分位数)和上尾分布(0.8分位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章曦  
次贷危机以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笔者选取7个代表性指标变量,使用目前主流的金融压力指数法,对2002年2月至2015年9月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研究,并首次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识别和预测统一起来。笔者首先构建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压力指数和分指数,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整体的周期性和市场间的传染性;其次,通过建立识别指数,认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程度总体可控,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和2015年"股灾"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高危时期;再次,利用ARMA模型对风险趋势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认为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有所下降,回到20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