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3)
- 2023(11743)
- 2022(9389)
- 2021(8618)
- 2020(7216)
- 2019(16246)
- 2018(15764)
- 2017(30386)
- 2016(16294)
- 2015(18381)
- 2014(18351)
- 2013(18253)
- 2012(16839)
- 2011(15500)
- 2010(15479)
- 2009(14736)
- 2008(14155)
- 2007(12605)
- 2006(11562)
- 2005(11002)
- 学科
- 济(76160)
- 经济(76082)
- 管理(43072)
- 业(41653)
- 企(32455)
- 企业(32455)
- 方法(29103)
- 中国(25864)
- 数学(25412)
- 数学方法(25221)
- 农(20306)
- 业经(17734)
- 财(16361)
- 制(15777)
- 地方(15713)
- 贸(15439)
- 贸易(15426)
- 易(15072)
- 学(14151)
- 农业(13402)
- 银(13359)
- 银行(13344)
- 产业(13327)
- 行(12910)
- 融(12424)
- 金融(12424)
- 体(11505)
- 发(11266)
- 环境(11043)
- 技术(10910)
- 机构
- 大学(239041)
- 学院(234191)
- 济(110535)
- 经济(108700)
- 研究(89533)
- 管理(86515)
- 理学(73485)
- 理学院(72652)
- 管理学(71582)
- 管理学院(71140)
- 中国(70236)
- 京(52512)
- 科学(50344)
- 财(49198)
- 所(44269)
- 研究所(40064)
- 中心(39887)
- 财经(39064)
- 经济学(36870)
- 经(35750)
- 江(35578)
- 农(35080)
- 北京(34250)
- 经济学院(33289)
- 范(32558)
- 院(32286)
- 师范(32252)
- 业大(30159)
- 财经大学(29224)
- 州(27943)
- 基金
- 项目(153107)
- 科学(123157)
- 基金(114594)
- 研究(114104)
- 家(99899)
- 国家(99150)
- 科学基金(84774)
- 社会(77393)
- 社会科(73769)
- 社会科学(73757)
- 基金项目(59020)
- 省(55699)
- 教育(51851)
- 自然(50996)
- 自然科(49871)
- 自然科学(49860)
- 自然科学基金(49062)
- 划(48323)
- 资助(46900)
- 编号(43591)
- 成果(36831)
- 部(35790)
- 重点(35290)
- 发(35140)
- 国家社会(34340)
- 创(31567)
- 教育部(31315)
- 中国(31162)
- 课题(31010)
- 人文(29746)
- 期刊
- 济(122817)
- 经济(122817)
- 研究(79974)
- 中国(50577)
- 财(36124)
- 管理(35086)
- 学报(34204)
- 科学(33841)
- 农(32908)
- 大学(27171)
- 教育(27060)
- 融(26104)
- 金融(26104)
- 学学(24849)
- 农业(22516)
- 经济研究(21851)
- 财经(20392)
- 技术(20079)
- 业经(18281)
- 经(17979)
- 问题(16993)
- 贸(16046)
- 世界(14648)
- 国际(14636)
- 业(13223)
- 技术经济(12212)
- 图书(12047)
- 统计(10853)
- 现代(10724)
- 坛(10691)
共检索到370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坤荣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这对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重要事件,会对全球的价值链、产业布局、经贸合作等产生重要影响。对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与美国经济有较多融合的中国而言,在推进产业机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进 杨建文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数字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并不是传统工业的简单复苏和回归,实质是一场产业革命。再工业化战略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影响中国正常贸易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中美技术差距,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为此,中国需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之路。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发展战略 产业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平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美国再工业化 动因 成效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继扬 张换兆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
“再工业化”战略 欧债危机 贸易纠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洪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力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再次占领全球产业分工制高点,重塑其美国世界经济领导地位。为推动"再工业化"进程,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虽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但初步成效已开始显现,其未来前景更值得期待。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可能造成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并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需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及早做出应对。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制造业 中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祺
为重新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推行再工业化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再工业化政策?该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和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情况,研究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启示中国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产业空心化和盲目的服务业化。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劳动生产率 空心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张辉 黄泽华
本文在深入探讨产业结构高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本文认为,产业结构高度表面上是不同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本质上是一种劳动生产率的衡量。本文研究发现:(1)若以现代工业化为标准,那么从产业结构高度的视角来看,2005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约走完了1/3;(2)各省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东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3)从1998年开始,产业结构高度呈现超乎寻常的高速变化,中国经济也逐渐步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高度 虚高度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垒 洪娜
1.就短期来看,美国"再工业化"困难重重。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在推动"再工业化"过程中已暴露出不少制约因素,"再工业化"战略能否最终成功,仍面临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其一,政府财政支持受限。"再工业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而经历"政府停摆"闹剧不久的美国政府尚未完全摆脱巨额债务威胁,"债务上限"问题犹如芒刺在背,奥巴马不得不竭力削减政府支出,以防赤字再度飙升。因此,"再工业化"政策尽管理论上可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加快技术、管理和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促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国家推出并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六年来,成效显著。"再工业化"战略引领美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回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较大影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文就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产业发展的启示等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再工业化 产业结构 评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志良 刘建江
采用比较分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等研究方法,对再工业化战略下的美国能源体系转型的必要性、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再工业化客观要求转变能源体系。要以节能增效为基础,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为辅助支撑,以推进清洁能源革命为核心,试图促使石油化石能源体系依次向天然气和石油共同主导的化石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转变,以支持美国再工业化和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美国这种能源结构优化与再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模式,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再工业化 能源体系转型 清洁能源革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民良
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却一直未得到解决,而且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仍然持有不同看法。在这种状况下,探讨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在我们看来,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实行再工业化的战略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海啸 康振宇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欧债危机,使去工业化由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表现,变成了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转向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文章在理解这两种对去工业化问题的认识的基础上,从去工业化现象产生的现实前提与发展逻辑出发,对去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
去工业化 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资本的逻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制造业 危机 发展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