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6)
2023(4991)
2022(4483)
2021(4139)
2020(3789)
2019(8963)
2018(8956)
2017(17513)
2016(9815)
2015(11408)
2014(11958)
2013(12023)
2012(11359)
2011(10447)
2010(10599)
2009(10107)
2008(10349)
2007(9868)
2006(8236)
2005(7329)
作者
(31014)
(26217)
(26185)
(25088)
(16370)
(12595)
(12082)
(10352)
(9599)
(9286)
(8768)
(8724)
(8409)
(8364)
(8250)
(8235)
(8220)
(7773)
(7544)
(7527)
(6643)
(6429)
(6406)
(5990)
(5945)
(5919)
(5883)
(5787)
(5315)
(5287)
学科
(43780)
经济(43743)
管理(27234)
(26333)
方法(23486)
数学(20921)
数学方法(20738)
(20703)
企业(20703)
(12131)
(10866)
中国(10661)
(10175)
地方(8499)
(8394)
贸易(8392)
(8130)
业经(7928)
农业(7918)
(7572)
(7121)
(6753)
财务(6732)
财务管理(6709)
(6610)
银行(6587)
理论(6495)
环境(6310)
企业财务(6285)
(6216)
机构
大学(152260)
学院(150884)
(60879)
经济(59474)
管理(57089)
研究(50674)
理学(49024)
理学院(48451)
管理学(47527)
管理学院(47250)
中国(38130)
科学(32977)
(32808)
(29161)
(27288)
(26909)
业大(25195)
研究所(24616)
中心(24218)
农业(23371)
(23328)
财经(21959)
北京(20797)
(19835)
(19766)
师范(19601)
经济学(18811)
(18406)
(17584)
经济学院(17208)
基金
项目(98507)
科学(75969)
基金(70142)
研究(70042)
(61508)
国家(61012)
科学基金(51016)
社会(42536)
社会科(40203)
社会科学(40187)
(39024)
基金项目(37531)
自然(33758)
(33304)
教育(32957)
自然科(32907)
自然科学(32895)
自然科学基金(32310)
资助(29382)
编号(29288)
成果(24084)
重点(22627)
(22046)
(21297)
课题(20029)
(19963)
科研(19401)
计划(19018)
创新(18716)
教育部(18459)
期刊
(64713)
经济(64713)
研究(40619)
中国(27590)
学报(26214)
(25552)
科学(22713)
(22095)
大学(19021)
管理(18456)
学学(17885)
农业(17045)
教育(14683)
技术(14411)
(12236)
金融(12236)
财经(10802)
业经(10603)
经济研究(10167)
(9462)
(9233)
问题(9229)
技术经济(8425)
(8021)
统计(7944)
图书(7907)
理论(7850)
商业(7318)
实践(7201)
(7201)
共检索到217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从系统的观点看,和谐问题可归结为系统的和谐性问题。和谐是一种系统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率的"和",而无效率的"和"不是和谐。系统和谐的状态需要从系统的协调性、均衡性、稳定性与优化性四个方面来认识。协调、均衡、稳定及优化是系统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优化也是系统和谐的目标所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发亮  
中原儒商的和谐文化内涵主要源于中原特有的天下之"中"的地域优势和儒家思想之"和"的文化优势,造就了中原儒商内在和谐意识的商业道德模式和经营伦理意识,并主动建构了中原儒商特有的和谐文化价值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商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道德和谐(情感和谐)。其和谐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支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秦继玉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出自《列子·黄帝》,讲的是宋国有一位养猴人(狙公),特别喜欢猴子,于是养了很多猴子。由于猴粮供应紧张,只好跟猴子们商量限量供给。先说"朝三暮四",猴子们坚决不同意,后改为"朝四暮三",猴子们高兴地接受了。很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刚  冯杰  
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既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而和谐的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又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校领导班子怎样才算和谐、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和谐,不仅需要现象上的描述,而且需要本质上的探讨并践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祖翼  
构建现代和谐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现代大学新的使命。这要求我们在构建中国现代和谐大学的努力中,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忠  湛东升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未来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导向。在回顾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个维度14个要素层和35个具体指标。最后,基于此评价指标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忠  湛东升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未来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导向。在回顾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个维度14个要素层和35个具体指标。最后,基于此评价指标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明  陈刚  
和谐校园软环境具有心理、激励、价值、辐射、教育的功能,和谐校园软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支持体现在文化环境、朋辈环境、互动环境和信息环境等方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铭钟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理念为内涵的大学制度文化,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识与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当前,和谐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和谐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内部架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就一所大学来说,能体现其底蕴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物质形态,还在于它的内在精神形态。因而,一所大学的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连远强  
文章在引入和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和谐的概念,并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供应链系统和谐性的结构框架。最后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和谐性的进行了模型描述,运用该模型可计算出系统的和谐度,以评价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系统的协同作用与和谐发展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冉净斐  
流通和谐是流通系统内外部处于协调运转状态,从而达到良性流通,实现提高流通效益的目的。文章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和系统演化理论分析了流通和谐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即流通系统本身存在着一种和谐机制。该和谐机制的运转是在流通和谐主题的统领下,在促协力场和协同力场的共同作用下,以流通系统的和则与谐则作为控制手段,来保障流通系统的和谐运转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新  姚愉芳  
在本世纪40年代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技界热心于将数学、经济学、系统思想运用于新型防卫武器系统的研究,将数学、系统思想运用于战略、战术方案的研究。战后,又进一步开拓、发展,用于解决不同领域的管理、决策方面的问题。开发了一批分析、研究系统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博奕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