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6)
- 2023(6970)
- 2022(5256)
- 2021(4734)
- 2020(3935)
- 2019(8633)
- 2018(9101)
- 2017(18324)
- 2016(9874)
- 2015(11437)
- 2014(11804)
- 2013(11478)
- 2012(10415)
- 2011(9583)
- 2010(9849)
- 2009(9488)
- 2008(9262)
- 2007(8361)
- 2006(7989)
- 2005(7478)
- 学科
- 济(43417)
- 经济(43377)
- 管理(26424)
- 业(25246)
- 企(17973)
- 企业(17973)
- 中国(17487)
- 农(15384)
- 方法(15311)
- 数学(13426)
- 数学方法(13338)
- 制(11324)
- 业经(10402)
- 地方(9934)
- 农业(9528)
- 财(9474)
- 银(9191)
- 银行(9180)
- 行(8869)
- 贸(8327)
- 贸易(8319)
- 学(8184)
- 发(8159)
- 易(8107)
- 融(7511)
- 金融(7510)
- 体(7317)
- 环境(6637)
- 发展(6392)
- 展(6377)
- 机构
- 大学(147697)
- 学院(147306)
- 济(61942)
- 经济(60496)
- 管理(54301)
- 研究(51836)
- 理学(45414)
- 理学院(44937)
- 管理学(44205)
- 管理学院(43950)
- 中国(41720)
- 京(32728)
- 财(31144)
- 科学(30395)
- 所(26189)
- 农(24639)
- 财经(23755)
- 研究所(23361)
- 中心(23284)
- 江(23232)
- 经(21377)
- 北京(21177)
- 业大(21024)
- 范(19757)
- 师范(19567)
- 经济学(19356)
- 农业(19075)
- 院(18838)
- 州(18480)
- 经济学院(17526)
- 基金
- 项目(90885)
- 科学(71179)
- 研究(68263)
- 基金(65215)
- 家(56612)
- 国家(56173)
- 科学基金(47186)
- 社会(43741)
- 社会科(41389)
- 社会科学(41381)
- 省(35125)
- 基金项目(34184)
- 教育(30733)
- 划(29820)
- 自然(28685)
- 编号(28622)
- 自然科(27921)
- 自然科学(27913)
- 自然科学基金(27376)
- 资助(26180)
- 成果(23892)
- 发(20923)
- 重点(20575)
- 部(20221)
- 课题(20213)
- 创(18437)
- 国家社会(18193)
- 创新(17445)
- 制(17423)
- 性(17198)
共检索到233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慧 王崇举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和特征的再认识,全面探寻系统协调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系统协调 着力点 问题 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莎
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的问题,对城市的功能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导致城市病大面积发生,大幅度增加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成本。解决城市先发展后治理带来的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稳定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要坚持依法发展和治理城市,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施政行为,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要赋予城市居民应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决策程序上充分考虑让城市居民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有效途径,并由此建立起居民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梁姝娜 张友祥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等多种城乡问题解决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及限制条件。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具有城乡产业强力支撑、城乡空间网络布局合理、城乡公共服务配置畅通、城乡制度有效融合等内在要求。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综合推进模式,通过完善城乡资源的市场配置、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社会保障的合理统筹、发展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展政策的协调推进等机制,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 发展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越过中期,当务之急是要将原有粗放的城镇化模式转变为能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智慧式城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之后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数字化城管升级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有机组合、明确智慧城市创新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最后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安排提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 智慧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潘婷婷 方成 林爽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度。从耦合度分析来看,中国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普遍处于高位,表明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状态,并且呈现一致有序的结构互动关系。分别以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为分界点,中、西和东部地区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平均耦合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协调度分析来看,总体上,中国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基本呈现一致增高趋势,并且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的耦合阶段,系统运行处于协调水平的上升区间。从地区层面看,东、中和西部地区省级"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系统平均协调度变化趋势与全国整体基本一致,并且呈现东、中和西部阶梯递减特征。
关键词:
旅游业 新型城镇化 耦合度 协调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谷阳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针对城市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应强调城乡协调,全面整合城乡聚落体系,使大小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类聚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除了大、中、小城市及村镇协调发展之外,还应考虑景观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居住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城镇化相协调,有型的城镇化与无形的城镇文化相协调;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作用应与市场作用协调,其中市场推动是主要的动力,政府只能根据市场规律,顺势而为,恰当助推;城镇化实施中,要注意上下协调,首先预测区域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和城乡格局,再根据城乡聚落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规划每个聚落的区位及发展规模。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聚落 等级规模 城乡和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1993-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福建省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文章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的概念建立隶属度函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考察其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二者协调程度较高。文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健
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3—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3.73%提高到65.22%,城镇常住人口从7.3111亿人增至9.2071亿人。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镇化事关国家建设、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民生改善,持续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必须注意的是,城镇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复杂工程,它不仅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城镇土地不断扩张的过程,也是人口、土地、财政等关键要素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我国依然面临着土地资源供需困局、人地协调发展矛盾和财政供给困境三大矛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廷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别,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现阶段,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就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及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杰义 郑文哲 郑小碧
本文运用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小城镇以及中心镇等研究成果,试图在对浙江200个省级中心镇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心镇支撑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为制定符合我国各中心镇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中心镇 协调推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玉娟 江成涛 蒋长流
利用2007—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联立方程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检验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互促关系,并通过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推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着彼此强化的内生互动性,且这种交互作用模式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毗邻关系;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性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仅受制于本地因素,也会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驱动因素和以政府能力为代表的外在驱动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协调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阻碍二者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发展 协调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