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3)
2023(4820)
2022(4210)
2021(3868)
2020(3427)
2019(7614)
2018(7854)
2017(14375)
2016(8576)
2015(9771)
2014(10134)
2013(9701)
2012(9340)
2011(8485)
2010(8766)
2009(8117)
2008(8273)
2007(7461)
2006(6610)
2005(5852)
作者
(28185)
(23691)
(23645)
(22373)
(15298)
(11383)
(10652)
(9294)
(9232)
(8826)
(8310)
(8103)
(7994)
(7865)
(7831)
(7104)
(7094)
(7069)
(7003)
(6844)
(6232)
(6099)
(6051)
(5672)
(5527)
(5315)
(5238)
(5184)
(5158)
(4987)
学科
(31390)
经济(31336)
管理(22423)
(19621)
(15952)
企业(15952)
方法(13656)
数学(11298)
数学方法(11122)
(10566)
(8859)
中国(8553)
(8089)
(7916)
理论(7081)
(6880)
地方(6559)
(6219)
金融(6210)
业经(6206)
(5910)
银行(5868)
(5738)
贸易(5738)
(5668)
农业(5618)
(5489)
教育(5385)
(5215)
(4380)
机构
大学(129046)
学院(126898)
研究(49883)
(44432)
经济(43312)
管理(42265)
理学(36276)
理学院(35706)
管理学(34722)
中国(34576)
管理学院(34512)
科学(34234)
(31600)
(28815)
(28339)
研究所(26222)
农业(25699)
业大(24156)
(21912)
中心(21199)
(21031)
(18625)
师范(18316)
北京(17824)
(17412)
财经(17189)
(16841)
农业大学(16547)
(16169)
技术(15904)
基金
项目(85905)
科学(65253)
基金(60217)
研究(58289)
(55897)
国家(55447)
科学基金(44285)
(34522)
社会(34506)
社会科(32414)
社会科学(32404)
基金项目(31527)
自然(30303)
(30228)
自然科(29617)
自然科学(29604)
自然科学基金(29066)
教育(27795)
资助(25358)
编号(23129)
成果(20708)
重点(20432)
(18779)
(18428)
计划(18324)
课题(17751)
(17575)
科技(16669)
科研(16628)
创新(16512)
期刊
(51145)
经济(51145)
研究(36026)
学报(30090)
(29436)
中国(27852)
科学(24102)
大学(21154)
农业(20426)
学学(20078)
教育(17459)
(16497)
管理(15360)
(10771)
(10039)
金融(10039)
技术(9778)
业大(9371)
(8602)
财经(8406)
业经(8190)
农业大学(8142)
经济研究(7947)
(7226)
问题(6821)
科技(6257)
图书(6031)
世界(5890)
统计(5861)
(5774)
共检索到192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全志  高桐梅  李梦琴  刘迎春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齐穗后26 d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全志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汕优 63和盐粳187品种(组合),通过设置前后期不同氮素配比,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CAP)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后CAP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汕优63以6:4配比CAP较高。上3茎鞘物质干重变化呈“V”字型,在穗后23d左右达最低值,其中以顶三茎鞘物质输出最多。CAP与群体质量指标、穗后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除穗后23d左右外比较密切,穗后23d茎鞘贮藏物质大量输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管延安  任莲菊  李晓云  李群  尹庆良  
对夏谷品种鲁谷10号3种密度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前后,从抽穗到灌浆初期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高密度条件下开花后群体光合速率衰减很快。开花期和灌浆后期对不同冠层器官光合贡献的分析表明,两个时期趋势相同,都以上三叶贡献最大,中部三叶次之,下部叶较低,茎鞘只占5%左右,穗部表现为呼吸消耗,且消耗总光合比重趋于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鲁谷10号亩产400kg以上的群体光合指标为,开花期群体光合速率应达31μmol·m-2·s-1以上,以后应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成熟期仍应达12μmol·m-2·s-1左右。还探讨了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唐文帮  肖应辉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kg/hm2、150kg/hm2、180kg/hm2、225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考察各处理的产量及其形成和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剑叶光合速率以及干物质积累等变化指标。结果表明: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各处理产量均呈N1、N4、N2、N3依次增加的变化趋势;4供试组合在分蘖盛期的总生物量呈N1、N2、N3、N4依次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齐穗后13d、成熟期4组合的总生物量均呈N1、N4、N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菁菁  徐克章  武志海  陈展宇  张治安  吴春胜  
【目的】探索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水稻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明确其在不同年代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吉林省1958-2005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叶片全氮含量,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吉林省不同年份育成水稻品种叶片全氮含量与其光合特性的协同进化规律。【结果】随着水稻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叶片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净光合速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则呈降低趋势;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d,叶片全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抽穗期30d,叶绿素含量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抽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闵捷  汤圣祥  施建华  朱智伟  
【目的】分析中国近代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状况和改良重点,为中国糯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农业部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育成的570份糯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70份糯稻品种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米Ⅲ级标准,优质达标率为64.4%—97.9%,平均81.9%。7项米质性状全优的糯稻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5.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7年3个不同时期的育成糯稻品种其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1.5%、81.0%和84.3%;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2001-2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步洪  张文杰  常二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以10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淀粉合成酶(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胶稠度(GC)、碱化值(ASV)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ADPGPase、SSase和Q-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前两个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之前,Q-酶活性峰值的时间与Tmax趋于同步。上述各酶在灌浆前期的活性、灌浆期的最大活性和平均活性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籽粒中淀粉的含量(mg·粒-1)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期籽粒中ADPGPase活性以及灌浆前、中期的Q-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王保平  
桐麦间作系统内外小麦的对比研究表明,开花期和灌浆期系统内外各点小麦旗叶的最大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成熟期小麦旗叶的最大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并且系统内低于系统外,西冠下低于东冠下.系统内外各点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其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开花期系统内外各点小麦群体总光合差异不明显,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较明显,其中灌浆期系统内各点仅为对照的40%~66%,且冠外点明显高于冠下各点,西冠下点又稍高于东冠下点;成熟期总光合量较小,系统内各点仅为对照的20%~55%.系统内外各点小麦产量与开花期至成熟期群体光合量关系十分密切.各点干物质产量与作物产量比值(ξ)在0.52~0.77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友芳  张晓霞  史玲玲  张蕴薇  杨富裕  刘玉军  
采用PP-systems的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葛根两个栽培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日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葛根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葛根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温、叶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影响葛根光合特性的因素既有气孔限制方面的,也有非气孔限制方面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  王美云  李少昆  
对17个玉米自交系四个主要生育时期的叶片色素含量和比值、比叶重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分析表明:(1)自交系间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差异较大,比值chla/b和car/chl差异较小;(2)大喇叭口期之后主要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历经缓增和快速下降的过程,chla/b和car/chl相对稳定,仅分别在开花期和完熟期略有升高的趋势;(3)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以及car/chl与叶绿素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在探讨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关系的基础上将17个自交系分为6组。并对自交系的色素特点与高光合速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治安  杨福  陈展宇  徐克章  
【目的】通过研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目的为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菰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为15.0~2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5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040μmol·m-2·s-1。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时,上午8:00~11: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下午13:00-16: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4.7μm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林  齐华  房全孝  于贵瑞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微  邓仲篪  焦德茂  徐久伟  
以水稻为材料 ,对其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和不同处理下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连续晴天条件下 ,其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 ,而连续雨天后初晴 ,其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全光照和反光周期处理 4d的植株 ,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与未处理 (对照 )的植株比较 ,既相似又发生了一定变化。而经 8d处理后 ,全光照处理的夜晚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反光周期处理的白天光合作用很弱 ,而夜晚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也受内生节奏的调节 ,这种节律转换的处理时间大约 8d以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文彦  张鉴  曹萍  裴忠友  郭玉华  侯秀英  何萍  
采用朱军提出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 ,利用 3× 3NCⅡ正反交设计的亲本和部分组合F2 代种子计 15种基因型材料 ,分析了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种子效应与母体效应 ,预测了两类亲本的遗传效应大小。结果表明 ,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与直接效应 ,垩白面积还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 ;优质亲本具有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的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