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4)
- 2023(6640)
- 2022(5540)
- 2021(4795)
- 2020(3811)
- 2019(8529)
- 2018(8360)
- 2017(15829)
- 2016(8495)
- 2015(9337)
- 2014(9517)
- 2013(9635)
- 2012(9489)
- 2011(8844)
- 2010(9081)
- 2009(8233)
- 2008(8085)
- 2007(7410)
- 2006(6833)
- 2005(6500)
- 学科
- 济(47540)
- 经济(47508)
- 业(21393)
- 地方(19228)
- 管理(19052)
- 中国(15971)
- 企(14946)
- 企业(14946)
- 农(14147)
- 业经(12946)
- 地方经济(11618)
- 方法(11016)
- 产业(10609)
- 农业(9802)
- 发(9663)
- 数学(8889)
- 数学方法(8830)
- 融(8300)
- 金融(8299)
- 技术(8222)
- 银(8048)
- 银行(8024)
- 行(7934)
- 环境(7465)
- 学(7426)
- 贸(7367)
- 贸易(7357)
- 制(7262)
- 发展(7187)
- 展(7168)
- 机构
- 学院(127531)
- 大学(122815)
- 济(55829)
- 经济(54694)
- 研究(52038)
- 管理(44430)
- 中国(38566)
- 理学(36640)
- 理学院(36122)
- 管理学(35592)
- 管理学院(35354)
- 科学(31903)
- 京(28108)
- 所(27776)
- 农(26646)
- 研究所(24980)
- 财(23382)
- 中心(22707)
- 江(21270)
- 农业(20831)
- 业大(19687)
- 北京(18584)
- 范(18456)
- 院(18368)
- 师范(18271)
- 省(18058)
- 州(17624)
- 财经(17586)
- 科学院(17219)
- 经济学(16748)
- 基金
- 项目(80138)
- 科学(62474)
- 研究(60013)
- 基金(54590)
- 家(48226)
- 国家(47778)
- 科学基金(39543)
- 社会(37940)
- 社会科(36140)
- 社会科学(36133)
- 省(34609)
- 基金项目(28566)
- 划(27939)
- 发(25834)
- 教育(25557)
- 编号(24294)
- 自然(23326)
- 自然科(22717)
- 自然科学(22714)
- 自然科学基金(22291)
- 资助(21556)
- 发展(21036)
- 展(20661)
- 成果(19646)
- 重点(18870)
- 课题(18489)
- 创(17490)
- 创新(16394)
- 部(16333)
- 国家社会(15516)
共检索到213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义发 汪黎明 沈雪芳 张璧 郑洪建
糯玉米亦称蜡质玉米或中国糯玉米,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中国的云贵川高地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布,沪与杭嘉湖平原的遗传特点是优质早熟,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糯玉米植株高大、产量高.在对中国糯玉米种质研究创新基础上,中国糯玉米杂交化改良得到较大成功,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和畜牧新型糯质饲料三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 育种 产业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勇 鲜孟筑 李俊
为了解我国油菜主导品种的品质发展现状和品种改良趋势,以“油菜品种改良”“油菜育种”“油菜产业发展”为关键词检索了PubMed、SpringerLink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1987—2023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70篇,并结合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发布的油菜主导品种数据,综合分析我国油菜主导品种及产业现状、存在的风险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油菜品种数量大幅增长,多样性更趋丰富;2)油菜主导品种含油率提升明显,且单产不断取得突破;3)当前我国油菜品种存在一些风险,如特专型品种含油率和产量较低、油菜品种同质化严重、抗病性不强、生育期短且抗逆性强的品种不足等。综上,我国油菜产业在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关注品种品质和抗病性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强油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推进转基因生物育种的研发,推进油菜株型、抗性和光合效能的改造以实现产油率等一系列性状的再突破,满足多元化需求,探索密植增产技术,提升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动我国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菜 品种改良 发展趋势 分子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秦洪波 覃嘉明 郑加兴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量幅度为10 505~12 000 kg/hm2,鲜穗产量大于12 000 kg/hm2仅在2012年出现。针对广西糯玉米的消费市场和育种水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及抗病性,兼顾提高鲜穗产量及糯玉米粒色为目标,因此,广西糯玉米品种选育要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廷栋
90年代,中国油菜生产发展很快,面积在530×10~4(1993年)~690(1995年)×10~4hm~2,单产1200~1400kg/hm~2。1985-1998年,中国共审定优质常现品种88个,其中双低品种43个,单低品种45个;最近两年,中国双低品种的种植面积占27%~34%。1989-1998年,中国共审定油菜单、双低杂交种30个,其中双低杂种13个,单低杂种17个;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为191×10~4~200×10~4hm~2,约占总面积的28%-30%。本文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讨论。
关键词:
中国 油菜生产 品种改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国
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世煌 赵琦
CIMMYT玉米项目的种质改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张世煌,赵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项目总部设在墨西哥,包括驻在各洲的6个地区分部共有研究人员36名。玉米项目的宗旨是:通过提高玉米的生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心通过4条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蔡治荣 易红华 周汝平 陈荣丽
本文综述了我国糯玉米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我国糯玉米育种可分为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应用的主要育种方法、取得的育种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前,利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质农家品种及糯质一环系是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利用糯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次要方法,但有可能成为主要方法。利用百年改良积累的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质材料,是糯玉米增扩种质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词:
糯玉米 育种 阶段 方法 种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蔡治荣 祁志云 易红华 陈荣丽
S181是采用杂交系谱法,聚合西南地方糯质资源独特品质和外来普通玉米资源高配合力等特性,创制出的优良糯玉米"三高"自交系。应用该自交系组配育成1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通过国审;改良S181育成两个新自交系,组配3个品种通过审定。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选育 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 余桂容 杜文平 徐利远
糯玉米自交系Nb11是利用60Co-γ辐照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优质、早熟、高配合力、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直接利用该自交系选育出科玉白202和科白糯8号2个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此外,用Nb11及其转育系组配的糯玉米新组合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优良。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Nb11 选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张文中 李季刚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特殊功能使其具有保障农业发展的作用。本文以玉米期货价格与新疆玉米现货价格之间关系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期货市场对新疆玉米产业的保障作用。研究发现存在单向的从玉米期货价格到新疆玉米现货价格的因果关系。玉米期货价格对新疆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显著;而新疆玉米现货价格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期货市场是有效的,已经具有保障新疆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期货 保障作用 实证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岩 赵新华 王恩广 王杨 杨春影
糯玉米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做工业加工提取支链淀粉.吉林省糯玉米育种研究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率先开始了糯玉米的研究工作,先后育成了春糯系列糯玉米新品种.随着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也逐渐加大了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审定了吉糯1、吉糯3、吉糯10等糯玉米品种.2005年,吉林省专门开设了特用玉米(甜糯组)区域试验,并于2007年审定了3个糯玉米新品种.吉林省糯玉米加工企业以长春大成集团和吉林省天景公司为主.长春大成集团主要加工玉米淀粉,吉林省天景公司则以加工鲜食糯玉米为主.随着一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玉米加工转化数量成倍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高岭 徐尚忠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201份玉米品种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2.7%。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逐步聚类,201份品种资源被分成12大类;不同类群具有明显的性状差异,而类群内性状特征相似,其中D、E、F、I类为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类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赵久然 王凤格 陆卫平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
关键词:
糯玉米 收获期 产量 淀粉 RVA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萍 王从亮 王凤格 陆卫平 郭景伦 王继丰 刘小兵
【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品质、糯性和柔嫩性。灌浆各时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粗淀粉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符合Richards方程,y=K/(1+Ae-Bx)1/N,粗淀粉积累起始增长势高、活跃增长期长、快增期灌浆速率高有利于籽粒粗淀粉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以吐丝后4~12d较快,12~20d渐慢,20~24d又变快,24d后又转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