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
2023(1041)
2022(860)
2021(868)
2020(771)
2019(1657)
2018(1801)
2017(2887)
2016(1787)
2015(1919)
2014(2017)
2013(1751)
2012(1666)
2011(1465)
2010(1538)
2009(1352)
2008(1551)
2007(1578)
2006(1233)
2005(1178)
作者
(6633)
(5425)
(5395)
(5084)
(3399)
(2659)
(2436)
(2301)
(2071)
(1937)
(1840)
(1819)
(1796)
(1791)
(1757)
(1680)
(1628)
(1594)
(1533)
(1495)
(1402)
(1357)
(1339)
(1338)
(1282)
(1227)
(1186)
(1165)
(1156)
(1144)
学科
(4388)
经济(4388)
管理(3915)
(3143)
方法(2809)
(2730)
企业(2730)
数学(2433)
数学方法(2285)
(1982)
(1899)
(1896)
玉米(1879)
教学(1817)
(1722)
玉蜀黍(1720)
(1720)
蜀黍(1720)
理论(1600)
(1147)
(1124)
学法(982)
教学法(982)
(968)
银行(957)
(942)
财务(934)
财务管理(931)
中国(883)
(869)
机构
学院(23995)
大学(22773)
研究(9213)
(8456)
科学(8021)
中国(7220)
农业(7072)
管理(6809)
业大(6184)
(6009)
(5889)
理学(5597)
研究所(5565)
理学院(5471)
(5324)
管理学(5109)
管理学院(5072)
经济(5066)
技术(4538)
(4509)
农业大学(4440)
中心(4298)
(4071)
(3922)
北京(3918)
(3712)
工程(3655)
科学院(3654)
实验(3501)
(3410)
基金
项目(15847)
科学(10713)
(10068)
国家(9980)
基金(9800)
研究(9153)
科学基金(7390)
(7256)
(6202)
自然(6042)
自然科(5902)
自然科学(5900)
自然科学基金(5765)
基金项目(4845)
资助(4718)
科技(4657)
计划(4561)
教育(4436)
重点(3924)
编号(3796)
社会(3715)
社会科(3495)
社会科学(3493)
(3278)
科研(3235)
成果(3198)
专项(3176)
(3153)
(3136)
(3106)
期刊
学报(7862)
(7851)
中国(6615)
(6256)
经济(6256)
农业(5473)
科学(5344)
大学(4952)
学学(4769)
研究(4522)
教育(3590)
技术(3405)
(3359)
管理(2926)
(2854)
业大(2713)
农业大学(2270)
中国农业(1943)
(1929)
统计(1855)
图书(1781)
(1621)
金融(1621)
林业(1615)
(1466)
自然(1464)
科技(1409)
决策(1408)
职业(1404)
财会(1345)
共检索到3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蔡治荣  祁志云  易红华  陈荣丽  
S181是采用杂交系谱法,聚合西南地方糯质资源独特品质和外来普通玉米资源高配合力等特性,创制出的优良糯玉米"三高"自交系。应用该自交系组配育成11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通过国审;改良S181育成两个新自交系,组配3个品种通过审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  余桂容  杜文平  徐利远  
糯玉米自交系Nb11是利用60Co-γ辐照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优质、早熟、高配合力、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直接利用该自交系选育出科玉白202和科白糯8号2个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此外,用Nb11及其转育系组配的糯玉米新组合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优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久然  郭景伦  郭强  尉德铭  孔艳芳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目前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类群划分。本项研究建立了从玉米种子、幼芽以及叶片组织中提取微量DNA的方法。从RAPD引物试验盒A至O共计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对玉米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的引物40个,其中具有特别明显多态性的引物10个。它们是F3、O20、A19、M2、M6、N11、N12、N19、C7和G14等。依据10个引物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5个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自交系共可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四平头血缘系统:包括黄早四、吉853、黄野四、四自四、196、81515、404、H21等共8个;Ⅱ类为瑞德黄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良学  安瑞春  贺喜全  
选用黄早4、Mo17、E28、150等4个优异玉米种质混合杂交,组建群体,经8代自交定向选择,育成了玉米自交系H152。以H152为亲本育成了湘玉7号、湘玉8呈两个新品种,已累计推广20多万hm2,经济效益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苗苗  宋希云  蔡春梅  裴玉贺  赵美爱  
为了研究56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充分挖掘种质资源的遗传潜力,用Multi NA微芯片电泳系统通过36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5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PoweR MARkeR V3.25与StRuctuRe V2.3.4等软件揭示其基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在56份自交系中,36对SSR标记所检测到的等位变异为8~39个,平均为24.694个;基因多样性为0.758~0.968,平均为0.918;Pic为0.722~0.967,平均为0.911。聚类分析表明,k=7时,Δk值最大,即这些自交系可以划分为7个类群,依次为旅大红骨群、兰卡斯特群、瑞德群、P群、塘四平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刘欣芳  王贺  李倩  王延波  张立军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敏生  戴景瑞  王守才  
利用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配成完全双列杂交。以杂种优势距离为指标,对17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分成六类优势群,群间具有较大优势,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一致。另外,本文初步研究了玉米的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吴永升  马琳  莫芳华  
以4份广西白粒骨干玉米自交系(南60-1、改良南60-1、大013和花83-2)与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B.Griffing 4模式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来自CIMMYT的白粒玉米自交系与广西骨干系的杂种优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改良南60-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0.58;来自CIMMYT的CML26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次之,其值为0.42。改良南60-1与CML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1.26。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大部分符合温带系×热带系的杂种优势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王庆东  赵武英  汤继华  胡彦民  陈伟程  杨鹏鸣  
以代表不同种质类群的国内16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14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1对能够较清晰反映其多态性的引物,依SSR多态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按GriffingⅣ交配设计,对所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穗长、穗粗等性状调查,并依各组合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6个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个优势类群,与配合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自选系87-1、87-3与带有明显热带血缘的自交系P138、许178聚为一类,证明87-1、87-3含有部分热带种质成份;群间杂种优势明显,分属Ⅱ、Ⅲ类群的自交系87-1与综3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红华  蔡治荣  周胜  周茂林  陈荣丽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重庆市选育的8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S181和N805是较好的亲本,可配制出高产的优良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琴英  陈泽辉  王安贵  郭向阳  祝云芳  胡兴  陈建军  
探究玉米自交系QB506和QR273及其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育种效率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率。利用42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51份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42对引物共检测到24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5.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2934~0.8790,平均为0.7136;标记索引系数(MI)变幅为0.5867~7.8142,平均为4.391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大,说明51份自交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QB506及其改良系与QR273及其改良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4128~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常思敏  
对三个材料各一个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配成的普通单交和改良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早代姊妹种(S_2、S_3)进行制种,产量可以提高40%左右,S_2的制种产量甚至成倍增加,不同材料同世代的姊妹种间增产幅度不一。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和整齐度与普通单交种相近,与不育胞质相结合将会进一步拓宽改良单交的利用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建昌  张世煌  李向拓  
阐述了玉米近交衰退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加性遗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作用以及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了系谱法不同世代家系的测交产量与家系世代的关系。提出了采用系谱法与家系内小群体轮回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并从S3家系开始进行家系内轮回选择和选育高产、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技术方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李雁  李槐芬  
采用Griffing方法4 模型Ⅰ,对7个自交系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及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在同一亲本的性状之间或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4113、7922、云143、云146在多数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就单株粒重而言, 4113、云143、云14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4113在单株粒重方面具有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表明它能将高产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