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6)
- 2023(10838)
- 2022(9640)
- 2021(9106)
- 2020(7743)
- 2019(18013)
- 2018(17909)
- 2017(34083)
- 2016(18877)
- 2015(21209)
- 2014(21057)
- 2013(20914)
- 2012(19306)
- 2011(17312)
- 2010(17076)
- 2009(15354)
- 2008(14742)
- 2007(12754)
- 2006(11044)
- 2005(9534)
- 学科
- 济(68117)
- 经济(68032)
- 管理(51934)
- 业(48608)
- 企(41185)
- 企业(41185)
- 方法(33633)
- 数学(29030)
- 数学方法(28659)
- 学(19180)
- 财(17570)
- 农(17461)
- 中国(17294)
- 业经(15174)
- 制(13895)
- 地方(13679)
- 理论(12220)
- 贸(11993)
- 贸易(11986)
- 银(11882)
- 银行(11797)
- 和(11776)
- 农业(11745)
- 易(11633)
- 务(11438)
- 财务(11379)
- 财务管理(11350)
- 行(11265)
- 融(11193)
- 金融(11191)
- 机构
- 大学(265482)
- 学院(261956)
- 管理(102193)
- 济(94430)
- 经济(92159)
- 研究(92104)
- 理学(89015)
- 理学院(87965)
- 管理学(86069)
- 管理学院(85653)
- 中国(66807)
- 科学(63473)
- 京(57987)
- 农(52499)
- 所(48575)
- 业大(47257)
- 研究所(45044)
- 财(42706)
- 农业(42187)
- 中心(41179)
- 江(37702)
- 北京(36547)
- 财经(34639)
- 院(34002)
- 范(33679)
- 师范(33191)
- 经(31644)
- 州(30750)
- 技术(30313)
- 省(28910)
- 基金
- 项目(189991)
- 科学(146334)
- 基金(136625)
- 研究(130685)
- 家(123146)
- 国家(122180)
- 科学基金(102360)
- 社会(78030)
- 省(75091)
- 社会科(73683)
- 社会科学(73660)
- 基金项目(73270)
- 自然(71617)
- 自然科(69909)
- 自然科学(69887)
- 自然科学基金(68628)
- 划(64560)
- 教育(59421)
- 资助(57033)
- 编号(52166)
- 重点(43038)
- 成果(42022)
- 部(40461)
- 发(39842)
- 创(39296)
- 计划(38417)
- 科研(37651)
- 创新(36722)
- 课题(36587)
- 科技(34496)
共检索到37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君杰 陈凌 王海岗 曹晓宁 刘思辰 田翔 秦慧彬 乔治军
【目的】本研究以叶片氮含量为切入点,探求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佳光谱预测模型,为糜子优质生产的管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2017年和2018年2年的氮肥运筹试验数据和光谱数据,通过"光谱特征信息—叶片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这一研究思路,以叶片氮含量为中间链接点将光谱模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链接,建立基于高光谱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的糜子全生育期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要优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并且原始光谱反射率(R)的SVM模型效果优于一阶导数(1ST)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928、0.924;RMSE相对较小,分别为0.19、0.12;RPD都大于2,分别为3.71、6.07。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66和0.73。灌浆期R-SVM模型能准确的监测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决定系数R2为0.798,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预测残差RPD为1.65。【结论】建立基于灌浆期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R-SVM监测模型,有助于指导糜子优化田间管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籽粒品质分级,为高光谱技术在糜子优质高产栽培和精准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严衍禄 戴景瑞
以128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混合籽粒样品为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对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完整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可行性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为10000~4000cm-1和一阶导数+直线扣减预处理、谱区为9000~4000cm-1,分别建立的蛋白质、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7,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5,各项误差(RMSEE、RMSECV和RMSEP)均小于1(0.3~0.7之间)。在玉米品质改良实践中,利用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西存 赵庚星 王瑞燕 董芳 王凌 雷彤
【目的】分析苹果叶片的高光谱特征,探索建立苹果叶片色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模型,以促进高光谱技术在苹果长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苹果春梢和秋梢停止生长两个时期功能叶片的不同部位、不同含水率、不同品种的高光谱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高光谱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间的关系,并建立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色素含量监测模型。【结果】在760—1300nm的近红外波段,叶片光谱反射率后部低、前部高、中部居于二者之间;随着叶片含水率降低,光谱反射率逐渐增大;不同品种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光谱参数R800/R550、红边面积Sr和绿峰反射率Rg与叶片色素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分别建立了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清云 张娟娟 熊淑萍 刘娟 杨阳 马新明
【目的】叶片氮素状况是小麦生产中精确施氮管理与调控的前提,实时无损监测叶片氮素状况对小麦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分析不同环境下小麦冠层光谱响应差异,进而构建其估测模型,为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基于3种不同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黏土)、5种不同施氮水平(0、120、225、330和435 kg.hm-2)及3种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366)连续2年的大田试验,于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同步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叶片氮含量,对3种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小麦冠层叶片氮含量的高光谱响应差异进行比较,系统分析350—1 050 nm波段范围内任意两波段组合而成的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易时来 邓烈 何绍兰 郑永强 毛莎莎
【目的】快速、无损、准确地获取柑橘叶片营养信息。【方法】以盆栽蓬安100锦橙为试材,通过精确控制施肥处理(K0:0g,K1:30g,K2:75g,K3:90,K4:120gk2O/株/年),利用鲜叶进行光谱检测钾素营养状况分析。【结果】可见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各施钾处理蓬安100锦橙夏梢叶片光谱反射强度呈K3>K0>K1>K2>K4趋势。通过对反射光谱、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倒数对数光谱进行多元散射(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校正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与内部交叉验证建立了钾含量预测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蛋白质组分 加工品质 施氮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玉 王颖杰 刘若西 申兵辉 王皎月 严衍禄 康定明
为探索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本研究采用JDSU近红外光谱检测仪采集了205份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单籽粒光谱值,用常规化学法测定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化学值,以117个样本为建模集,拟合了玉米单籽粒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得到的光谱图与玉米单籽粒蛋白质含量化学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88个样本作预测集,比较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SVR)2种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单籽粒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在样本中变异范围为3.48%18.15%,平均值为10.17%。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关键词:
玉米单籽粒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 定量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杨帆 睢福庆 王巧燕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kg/kg和0.6~6.4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映雪 朱艳 田永超 尤小涛 周冬琴 曹卫星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相关品质性状与冠层反射光谱、植株氮素状况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灌浆期冠层反射光谱可以用来直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降落值,成熟期冠层反射光谱对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14d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较好,并且花后14d比值指数RVI(1220,710)能准确反演叶片含氮量,进而可以间接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据此提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的两种监测技术途径:基于灌浆期反射光谱的直接预测和基于花后14d(灌浆中期)叶片含氮量的间接估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寿军 杨恒山 范富 王云 许如根 庄恒扬
【目的】构建大麦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为建立大麦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大麦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过程,建立了大麦花前氮素积累及分配和花后氮素吸收转移动态模型。模型利用抽穗期植株临界含氮量来表达氮素最大积累量,引入叶片潜在分配指数和茎鞘潜在分配指数2个品种遗传参数来区别不同品种在器官间的氮素分配差异,采用Richards方程来描述大麦花前氮素积累动态变化;采用指数函数方程来描述叶片氮的转移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从土壤中吸收的氮量随干物重的动态变化;采用非线性函数方程描述茎鞘和穗部的氮浓度随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变化。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
关键词:
大麦 氮积累 蛋白质 模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源梅 李少明 李华慧 黄平 郭咏梅
【目的】明确彩色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异情况以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分布特点。【方法】对彩色稻新品系"云彩3号"的49个单株糙米、精米和米糠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并对同一单株糙米、精米和米糠蛋白质含量,以及有色单株和无色单株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单株籽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米糠>糙米>精米,米糠中的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14.37%),糙米其次(10.25%),精米最低(9.11%);蛋白质含量糙米显著高于精米,在糙米加工成精白米的过程中损失了11.12%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留在米糠中,而80%以上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胚乳中;有色和无色单株蛋白质平均含量(%)均依次为米糠>糙米>精米,有色和无色精米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米糠和糙米间差异不大。【结论】由此可见,籽粒蛋白质含量有色单株高于无色单株,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胚乳。
关键词:
彩色稻 糙米 精米 米糠 蛋白质 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占玲 刘宾 田宾 谢全刚 李文福 田纪春
【目的】检测灌浆过程中控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条件及非条件QTL,阐明不同时期及不同时段内QTL的表达方式,揭示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以花培3号×豫麦57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于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取样,对小麦GPC进行动态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影响GPC的9个非条件QTL和10个条件QTL。QGpc3A为整个灌浆过程都能表达的非条件QTL,其余条件和非条件QTL只在几个或单独一个时期表达。花后12 d,控制GPC的基因表达活跃,非条件QTL和条件QTL总共能解释表型变异贡献率的42.6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余鹏 王超 奚文星 王志敏 张英华
为了解小麦不同部位叶片对籽粒微量元素(Zn、Fe、Mn和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源库限制程度,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开花后去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去50%小穗处理,分析成熟期籽粒中Zn、Mn、Fe、Cu和蛋白质含量与籽粒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的去除均降低了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也降低了籽粒中Zn、Mn、Fe和Cu含量;几个品种平均来看,去倒一叶处理籽粒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4.43%,去倒二叶处理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Zn、Mn、Fe和Cu含量分别下降11.31%、15.27%、10.29%和8.32%,去倒三叶处理籽粒蛋白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田永超 曹卫星
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和优质弱筋小麦宁麦 9号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旗叶光合特性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麦 10号以中氮 (2 2 5kg·hm-2 )或高氮 (337 5kg·hm-2 )高磷 (15 0kg·hm-2 )高钾 (15 0kg·hm-2 )和中氮高磷低钾 (30kg·hm-2 )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亦较高。宁麦 9号亦以上述 3处理产量最高 ,以中氮或高氮高磷高钾两个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 ;宁麦 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以低氮 (112 5kg·hm-2 )高磷高钾和中氮低磷 (30kg·hm-2 )高钾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