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6)
2023(2809)
2022(2476)
2021(2271)
2020(2019)
2019(4374)
2018(4427)
2017(7056)
2016(4951)
2015(5752)
2014(5521)
2013(5160)
2012(4790)
2011(4448)
2010(4636)
2009(3812)
2008(3938)
2007(3597)
2006(3082)
2005(2767)
作者
(17237)
(14683)
(14462)
(13959)
(9527)
(7283)
(6578)
(5734)
(5717)
(5399)
(5132)
(5042)
(5041)
(5039)
(4979)
(4920)
(4583)
(4381)
(4331)
(4308)
(4080)
(4000)
(3891)
(3460)
(3411)
(3379)
(3330)
(3263)
(3251)
(3199)
学科
(8639)
经济(8633)
(6824)
(6603)
管理(6243)
教学(4875)
(4599)
企业(4599)
理论(4557)
教育(4483)
(4194)
中国(3790)
学法(3359)
教学法(3359)
方法(3312)
学理(3029)
学理论(3029)
数学(2967)
研究(2787)
数学方法(2711)
(2711)
农业(2627)
税收(2520)
(2485)
水产(2174)
(2148)
(2148)
业经(2138)
地方(2103)
及其(1938)
机构
学院(64005)
大学(62459)
研究(29001)
科学(23868)
(23452)
农业(19019)
中国(18543)
(18173)
研究所(17213)
业大(16559)
管理(15187)
(14506)
(14337)
经济(13663)
技术(13020)
(12680)
理学(12607)
(12523)
中心(12413)
理学院(12273)
农业大学(11987)
(11908)
实验(11635)
管理学(11633)
管理学院(11549)
实验室(11147)
(10999)
(10736)
重点(10564)
(10496)
基金
项目(47621)
科学(33252)
(29651)
研究(29557)
基金(29382)
国家(29356)
(22082)
科学基金(21585)
(19216)
自然(16979)
自然科(16540)
自然科学(16526)
自然科学基金(16210)
教育(15880)
基金项目(15506)
科技(13232)
社会(13105)
计划(12919)
重点(12760)
资助(12744)
编号(12527)
社会科(12097)
社会科学(12092)
课题(11134)
成果(10761)
(10759)
(10511)
专项(10354)
(10097)
科研(9948)
期刊
学报(22405)
(21020)
中国(17978)
(16045)
经济(16045)
教育(15803)
研究(15722)
科学(15612)
大学(14784)
农业(14527)
学学(14144)
(8150)
业大(7207)
技术(6052)
农业大学(5993)
职业(5610)
林业(5512)
(5193)
管理(5098)
(4467)
科技(4428)
自然(4375)
中国农业(3835)
自然科(3751)
自然科学(3751)
技术教育(3579)
职业技术(3579)
职业技术教育(3579)
资源(3556)
科技大(3269)
共检索到9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仁亮  冯秋星  
糊状光合细菌制品所用菌种 ,经鉴定属球形红假单胞菌 (Rhodopdedomonasspheroides)。在增殖培养后 ,浓缩成糊状光合细菌 ,再培养 7~ 9d后 ,吸收光谱值 (OD)可达到 1.90 8,其产品跟踪检测浓缩比可达到 4 0∶1,水分含量小于 94 % ,生物量为 1.2 %~ 2 .0 % ,比活率为 95%~ 2 0 3%。经 2年贮藏 ,糊状光合细菌的复活性能及技术指标稳定 ,不影响使用价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绍斌  廉大海  祝莹  李威  
光合细菌作为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具有营养丰富、净化水质、防治鱼病、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采用大棚简易富集培养法 ,可大量培养光合细菌 ,此技术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单 ,适于在北方淡水养鱼中推广使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小冬  魏布  刘兴国  陆诗敏  顾兆俊  金娇辉  
为了研究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规模化培养方法,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4月26日,将淡水鱼配合饲料与自来水混合后放置在玻璃温室,于有机玻璃柱中腐烂、发酵培养,培养期间不添加其他物质,也不添加菌种种源。实验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腐烂,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物质附着,并且附着面积逐渐扩散到整个内壁,然后水体也逐渐转变为暗红色。结果显示,饲料腐烂过程中,水体TN、TP和TOC最高可分别达近1 200 mg/L、700 mg/L和2 700 mg/L,随后水体TN、TP和TOC出现降低趋势。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当水体呈现暗红色时,附着态微生物样品和浮游态微生物样品均以红假单胞菌属为最大的优势属,红假单胞菌属在附着态样品和浮游态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73.19%和54.31%,即实现了浮游态和附着态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高密度培养。推断本实验中红假单胞菌规模化培养方法的机理:首先,异养菌降解饲料原料为小分子物质,随后在适当的水温、光照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其中高浓度的氮、磷、碳以及金属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满足了红假单胞菌的高密度生长需求而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类。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产配合饲料与水一起发酵进行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其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异养菌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秀清  张正  王印庚  于永翔  邓威  李华  
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育苗生产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仔稚鱼的消化道、投喂饵料和养殖水源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了菌群结构分析和优势菌株的16S r DNa同源性比较,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演替规律。结果显示,在大菱鲆仔稚鱼5-36日龄的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道中的细菌数量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7-26日龄期间,仔稚鱼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数量级在105-106 cFu/g以上,并且与其他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弧菌总量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17日龄之前与之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至投喂颗粒饵料期,细菌总量和弧菌总量均稳定在10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秀清  张正  王印庚  于永翔  邓威  李华  
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育苗生产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仔稚鱼的消化道、投喂饵料和养殖水源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了菌群结构分析和优势菌株的16S r DNA同源性比较,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演替规律。结果显示,在大菱鲆仔稚鱼5-36日龄的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道中的细菌数量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7-26日龄期间,仔稚鱼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数量级在105-106 CFU/g以上,并且与其他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弧菌总量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17日龄之前与之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至投喂颗粒饵料期,细菌总量和弧菌总量均稳定在10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申云鑫  沈广材  包玲凤  濮永瑜  张庆  周旭东  尹兴盛  张荣琴  陈齐斌  何永宏  杨佩文  
【目的】解析保山植烟土壤罹患烟草青枯病病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种群多样性特征,揭示烟草青枯病害发生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间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防控烟草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集隆阳区和施甸县10个乡(镇)、30个村的30份患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和30份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样品,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种群,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健康烟株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健康烟株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间差异不显著。与健康烟株相比,在门分类水平上,患病烟株根际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提高,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纲分类水平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纲(Bacteroidia)的相对丰度提高;杆菌纲(Bacilli)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剑菌属(Ensifer)的相对丰度提高;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的相对丰度降低。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诺卡氏菌目(Pseudonocardiales)和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是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富集的细菌种群,而Chitinophaga_sp__MHS12、Azospirillaceae、Azospirillum和Flavitalea则是患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富集的细菌种群。【结论】保山健康烟株与患病烟株土壤根际可培养细菌群落呈分化趋势,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烟株根际细菌种群丰度变化有关,利用有差异的可培养细菌种群可进行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陶成圆  欧燕楠  王蓓蓓  阮云泽  李荣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著。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靖  廖梅杰  李彬  王印庚  荣小军  张正  范瑞用  刘安然  
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对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早期发育各阶段幼体体内及环境(投入饵料及培育用水)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展开研究,对分离的优势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刺参幼体体内菌群结构与环境菌群结构相关性分析。幼体各发育期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在幼体开口前的各发育时期(性腺、卵、受精卵、原肠胚)均无可培养细菌,在投饵以后,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体内可分离到可培养细菌,幼体发育到稚参以后,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并在4月龄时达到10~8 CFU/g数量级。在幼体体内可培养细菌中,弧菌(Vibrio)占比为2.2%~77.3%。对环境菌群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培育用水中细菌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幼体发育期饵料的转变,不同时期饵料中细菌含量差异显著。整个养殖系统中共分离到65株优势细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65株优势菌鉴定为14个属43种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幼体的发育,生物饵料中的细菌对消化道中的菌群结构影响越来越大。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刺参消化道菌群的形成过程和演替规律以及养殖用益生菌的筛选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泽禹  万夕和  史文军  王李宝  黎慧  沈辉  乔毅  蒋葛  成婕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多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为避免破坏池塘菌群结构,养殖过程中很少使用抗生素。为了解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耐药性与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江苏地区4种主要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成虾和虾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B纸片法和qRT-PCR技术,研究了对虾样本肠道可培养细菌对四环素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tetA等9种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丰度。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模式中凡纳滨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优势属为弧菌属(Vibrio);成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种类和数量较虾苗显著上升(P<0.05);不同养殖模式之间规律不明显。研究表明,各模式下成虾肠道细菌耐药性和ARGs丰度均低于虾苗,提示,养殖过程中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的方法能降低凡纳滨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的耐药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歆雅   陈晴   吴郡颖   戴林刚   温宇珂   齐浩然   余秀梅   陈强  
【目的】明确不同地膜覆盖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膜覆盖在白及种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白及,设置不覆膜(CK)、覆盖生物基质膜(BM)、覆盖塑料地膜(PM)3个处理,分别测定田间杂草去除率、白及农艺性状、白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覆膜处理(PM、BM)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以BM抑制杂草效果最好,杂草去除率达99.74%。生物质膜覆盖可有效促进白及生长,与CK和PM相比,BM处理的白及叶片长宽比分别显著提高26.55%和22.03%,SPAD值显著增加21.68%和18.98%(P<0.05);B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处理上升26.58%、35.34%、49.80%、47.43%(P<0.05)。本实验从CK、PM和BM处理土壤分别获得26、23和29株细菌,BOXA1R形成42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分布于8个属,较好地揭示了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不同处理土壤优势类群也存在差异,CK处理的优势细菌为粘着剑菌,占比15.4%,BM为假蕈状芽孢杆菌,占比13.8%,PM为花椒芽孢杆菌,占比17.4%。单独从BM处理白及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等9个具有促生功能的细菌种群。【结论】生物质膜覆盖种植白及在去除杂草、促进白及生长、有效提升土壤养分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冬清  
美国专业硕士培养规模和增速居于世界前列,尤以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为典型。同时,其专业硕士规模远超出学术硕士。为适应就业市场,两类学位教育在招生、培养、课程上相互参照与模仿。从专业硕士项目看,一方面因特征显著而得到社会认可,如鲜明的职业导向,较为完善的助学体系,种类丰富的双学位及程度较高的国际化等;另一方面又引发争议并遭受质疑,如培养质量问题、传统精英大学过于逐利以及文凭主义盛行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锦锋  陈欣  唐建军  
以磷细菌菌株巨大芽孢杆菌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研究了各种理化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宜的pH值为5 5~9 5,最适pH范围为8 5~9 0。②在100mL三角瓶中,其最适装量为15~20mL;在装量大于25mL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③菌体最大生长量时的温度为30℃左右。④作为菌体生长的碳源,葡萄糖最佳,半乳糖和甘露糖次之;单糖对于菌体生长的促进优于二糖,多糖最差。⑤Mg2+,Mn2+,Ca2+可以明显提高磷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初始生长量,Fe2+,Al3+等离子特别是Fe2+却对菌体的初始生长量有明显抑制作用。K+,Zn2+对于菌体初始生长影响不明显。图4表3参1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胡锋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sp .)。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无多糖产生 ,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 ;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 ,线虫生长繁殖较好。多糖是线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外部环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欢  俞勇  廖丽  刘双  陈波  
研究了南极长城湾潮间带海绵共附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疑似新种应用有利于放线菌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ISP2从长城湾海绵动物组织中分离出120株细菌,基于这些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菌株隶属于三个细菌门五大类群的11个目、22个属,表明长城湾海绵共附生细菌的种属分布较广、多样性非常高。其中红球菌Rhodococcus属占优势,另外包含α-变形菌纲Puniceibacterium属、放线菌门Aeromicrobium属、β-变形菌纲Limnobacter属等罕见种属。16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靳松  尹利方  夏体渊  李冰  徐胜光  任禛  张永福  牛燕芬  刘一鸣  
对污染蓝莓组培苗的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防治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蓝莓组培苗污染的细菌进行鉴定。引起蓝莓组培苗污染的细菌为菌株LM53和LM85,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53和B.AMyLoLiquefAcieNS(Hq727971)、B.vALLiSMortiS(fJ386541)、B.LicHeNiforMiS(ef644414)、B.SuBtiLiS(Ay583216)聚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同源性为99.9%~100%;LM85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