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4)
2023(5431)
2022(4765)
2021(4430)
2020(3535)
2019(7710)
2018(7972)
2017(13956)
2016(7932)
2015(8782)
2014(8628)
2013(7994)
2012(6945)
2011(6363)
2010(6406)
2009(6101)
2008(5809)
2007(5326)
2006(4550)
2005(4086)
作者
(23028)
(19160)
(18912)
(17875)
(11967)
(9407)
(8558)
(7309)
(7146)
(7081)
(6397)
(6299)
(6230)
(6209)
(5934)
(5850)
(5708)
(5659)
(5599)
(5390)
(4881)
(4710)
(4583)
(4507)
(4398)
(4352)
(4343)
(4143)
(4078)
(3938)
学科
(20742)
经济(20712)
管理(20372)
(17641)
(14939)
企业(14939)
(8144)
方法(7298)
中国(6849)
(6817)
(6808)
理论(6758)
业经(6159)
数学(5441)
(5422)
(5287)
贸易(5283)
数学方法(5264)
农业(5215)
教学(5213)
(5129)
教育(5025)
(4655)
财务(4631)
财务管理(4610)
地方(4339)
(4306)
企业财务(4226)
(4109)
银行(4080)
机构
学院(104210)
大学(98304)
研究(34192)
管理(32475)
(30606)
经济(29588)
理学(26864)
理学院(26523)
中国(25694)
管理学(25668)
管理学院(25496)
科学(24644)
(22617)
(21242)
(19120)
业大(18207)
(17999)
农业(17910)
研究所(17204)
(16291)
技术(16258)
中心(15846)
(15062)
(14488)
(14364)
师范(14280)
北京(13155)
职业(12780)
(12666)
财经(12307)
基金
项目(66211)
科学(48763)
研究(48470)
基金(42814)
(39149)
国家(38785)
科学基金(31081)
(29237)
社会(26231)
社会科(24574)
社会科学(24568)
(23906)
教育(23416)
编号(22294)
基金项目(21841)
自然(20913)
自然科(20378)
自然科学(20370)
自然科学基金(19957)
成果(18418)
资助(17992)
课题(16333)
重点(15571)
(14694)
(14563)
(14041)
项目编号(13385)
计划(13355)
创新(13021)
科研(12973)
期刊
(40636)
经济(40636)
研究(28415)
中国(24009)
(22390)
学报(21879)
教育(18274)
科学(16858)
大学(14974)
农业(14918)
(14338)
学学(14059)
管理(12671)
技术(10108)
业经(9236)
(8232)
金融(8232)
(7984)
图书(6959)
职业(6634)
(6590)
经济研究(6457)
业大(5985)
财会(5427)
科技(5363)
财经(5361)
商业(5183)
林业(5119)
书馆(5117)
图书馆(5117)
共检索到160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广才  吴东兵  杨万深  李荣旗  张仲琦  张志刚  
为了研究冬小麦在小播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2001~2003年在北京安排了两个年度的秋播试验。参试品种有DS1号、临抗1号、冀麦30、鲁麦21和京411,京411是对照品种,播种量是22.5kg/hm2。2001-2002年度,参试品种中临抗1号的最高产量达到6652 5kg/hm2;2002-2003年度中,京411、鲁麦21、临抗1号、DS1号、冀麦30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537 6,7403 7,7353 75,6836 25,6169 8kg/hm2,品种的品质也较好。试验中,这些品种有正常的生育表现,较强的分蘖能力,旺盛的生理活动。在产量结构中,这些品种的单株穗数较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联忠  王彩萍  杨文龙  赵吉平  
对冬小麦 15个F1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与其沉降值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F1中有强优势组合 ,其超标幅度 5 1%~ 5 6 6 % ,亲本材料基因重组后 ,沉降值变化为 :超亲组合占 33 3% ,趋近父母亲本平均值的组合占 6 0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优质亲本 ,组配强优势组合和采用化学杀雄技术 ,可以选育优质高产杂种冬小麦品种。应用微量SDS沉降值指导田间早代选择非常有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凯  崔玉亭  周顺利  张英华  王志敏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本试验在春浇2水和春不浇水2种条件下对33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籽粒部分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铁、锌、锰、铜、碘含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水分处理对这些微营养成分的影响效应也因基因型而异。籽粒铁、锌、铜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微量元素含量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则因元素类型和水分条件而异。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铁、锌含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几个高铁高锌基因型材料(如刘春1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姚艳荣  裴翠娟  董志强  贾秀领  马瑞昆  
为明确播前底墒、播种密度和生育期灌水对冬小麦的产量效应,于2008-2009年度,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降水92.5 mm的干旱年型,播前土壤底墒(2 m土层内)由518 mm增至541 mm,产量提高14.7%;再进一步增至560 mm,增产甚微(0.4%)。在较低底墒基础上增加23 mm,增产1 180.9 kg/hm2,供水效率增量为51.3 kg/(hm2.mm)。低墒条件下增加密度和灌水增产较为明显,但改善播前底墒的增产作用显著高于生育期播种密度和增灌开花水的作用。因此,播前造墒是实现小麦节水高产的重要措施。在底墒较低情况下通过增加密度和灌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云宗  张久刚  乔蕊清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F1组合的平均杂种优势和平均超标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杂种生态型在水地是以穗粒数为主,兼顾成穗数;在旱地是以千粒重为主,兼顾成粒数。灌溉条件下小麦强优势组合最佳配置模式为均衡型×多穗型;雨养条件下以多穗×多穗或均衡型×多穗型为主。小麦杂种优势正反交差异在水地不明显,在旱地则具有较强的正反交效应。旱地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不仅要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要具有较强优势的特异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杜社妮  张俊生  任志宏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俊芹  邵运辉  陈远凯  秦峰  李巍  金先春  
研究了播种方式对不同耕层水分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直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沟播小麦的根系下层分布比例较大,单位重量的根不仅能支撑较重的地上部,也能承担较多穗数和粒重;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约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针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生产上常因夏玉米收获较晚而导致冬小麦播种亦较晚,进而引起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探讨山西省南部播期配套播种方式的最优模式。研究基于山西省垣曲县晋垣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作麦田,研究了3种播种处理10月13日+小麦宽窄行机械化探墒沟播,10月23日+机械化垄盖地膜沟播,11月7日+机械化露地条播对小麦品种烟农21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垄盖地膜沟播有利于促根生蘖积累干物质,然后依次是探墒沟播和露地条播;灌浆期,探墒沟播小麦的茎高明显高于垄盖地膜沟播和露地条播,随灌浆进程推进,探墒沟播小麦的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且灌浆高峰开始早,因而利于增加小麦穗粒质量,提高产量,比露地条播增产53%。探墒沟播方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旱地麦田具有推广应用潜力。为我国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建立一套适合的高产高效播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王璞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 (于拔节、开花期各灌 750 m3 .hm-2 )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在 N0~ 375kg.hm-2范围内 ,随氮肥用量加大 ,小麦产量提高 ,每平方百米施 2 2 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6 4 6 6 .5kg.hm-2 )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 ;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 ,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 ,其中以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培岭  刘洪禄  任树梅  
重点研究了京郊通县地区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根冠的发育规律,根冠间的动态消长关系及对后期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及敏感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引起根、冠功能降低,导致根、冠生长与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然而不同水分条件下根、冠的生长特征,根、冠自调节、自适应的功能表现却不同;前期受水分胁迫抑制,后期恢复供水时,“补偿生长”作用较突出;根长密度最大速率的剖面分布将随着生育阶段的增长由表层向底层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德纯  任春玲  王兴仁  
采用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表层施磷和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底层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增加而磷肥利用率降低。干旱胁迫高施磷量条件下,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最高,而低施磷量时则表层施磷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明显。相同施磷量时正常供水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磷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敏  胡承孝  王运华  
目的探讨低温缺钼条件下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方法采用土培试验、微区试验、营养液培养试验,设不施钼(CK,土壤有效钼0.112mg·kg-1)和施钼(+Mo,施钼水平为0.13mg·kg-1)处理,及δ-氨基酮戊酸(ALA)转化抑制剂乙酰丙酸(LA)处理,研究了缺钼对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几种重要合成前体的影响。结果低温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上升,而不施钼时比值不变,表明低温抑制Chla向Chlb的转化,而缺钼不影响它们的转化。叶绿素合成前体原叶绿素酸(酯)(Pchl)、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卟啉Ⅸ(protoⅨ)、尿卟啉原Ⅲ(UroⅢ)不施钼时显著下降,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兰霞  王璞  周殿玺  张建华  
为探索磷肥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贮水消耗量与灌水量成负相关关系;施磷能提高作物耗水量,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灌水和施磷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两者相比,灌水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提高了千粒重,而施磷仅增加了穗数。灌水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施磷对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冬小麦增施磷肥对限水灌溉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江  黄文江  王纪华  杨敏华  薛绪掌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红边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 ,小麦进入起身期后 ,伴随着植株旺盛生长和群体的不断扩大 ,红边的位置呈逐渐偏向长波方向的“红移” ,到抽穗期群体稳定后红移也停止。从灌浆期开始 ,随着个体衰老和群体减弱 ,红边位置又呈偏向短波的“蓝移”现象。叶片全氮含量 (LTN)与红边振幅 (dλred)及近红外平台振幅 (dλNIRP)间在全生育期均呈现正相关趋势 ,且相关程度随生育进展而不断增强 ;叶绿素a +b总量 (TChl)与红边振幅间 ,在起身期至拔节期为负相关 ,在抽穗期至乳熟期为正相关。TChl与近红外平台振幅间呈现正相关趋势 ,且相关程度随生育进展而不断增强 ;叶面积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为进一步改善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外推总体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文以安徽省蒙城县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抽选,基于样本的地面调查与遥感调查冬小麦播种面积数据构建3种统计估计量(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和回归估计量),选取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CV为外推总体效率评价指标,对3种估计量外推研究区冬小麦播种面积总体的效率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样本内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地面调查精度高于遥感调查,但两种调查方式下的样本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样本的地面调查与遥感调查结果间存在极显著的正比例关系;3种估计量中,比率估计量外推总体的效率最高(相对误差和CV值最小),其次是回归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