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7)
2023(7295)
2022(6079)
2021(5438)
2020(4347)
2019(9604)
2018(9443)
2017(17922)
2016(9510)
2015(10601)
2014(10803)
2013(10767)
2012(10482)
2011(9590)
2010(9776)
2009(8814)
2008(8574)
2007(7789)
2006(7097)
2005(6865)
作者
(27740)
(23009)
(22823)
(21601)
(14601)
(10943)
(10473)
(8897)
(8867)
(8244)
(8031)
(7678)
(7473)
(7376)
(7199)
(6989)
(6966)
(6647)
(6595)
(6519)
(6004)
(5674)
(5502)
(5399)
(5252)
(5233)
(5163)
(5161)
(4658)
(4590)
学科
(47737)
经济(47691)
(23736)
管理(22856)
地方(18010)
中国(17916)
(16974)
企业(16974)
(14561)
方法(14005)
业经(12519)
数学(10989)
数学方法(10904)
农业(10478)
地方经济(10082)
(9646)
(8817)
金融(8816)
(8777)
银行(8766)
(8644)
(8533)
贸易(8522)
(8100)
(7960)
(7695)
环境(7663)
(7581)
(7449)
发展(7278)
机构
学院(137067)
大学(133538)
(58335)
经济(57097)
研究(51794)
管理(48259)
中国(40393)
理学(39938)
理学院(39376)
管理学(38782)
管理学院(38497)
科学(30453)
(29923)
(26917)
(26555)
研究所(23665)
中心(23114)
(22423)
(22356)
(21374)
师范(21186)
财经(20093)
北京(19720)
(18698)
(18559)
(18089)
经济学(17716)
业大(17585)
农业(16997)
(16843)
基金
项目(84210)
科学(66364)
研究(65342)
基金(58358)
(49995)
国家(49414)
科学基金(42032)
社会(42006)
社会科(39785)
社会科学(39781)
(34594)
基金项目(30294)
教育(29267)
(28295)
编号(27490)
(25024)
自然(24367)
自然科(23794)
自然科学(23790)
自然科学基金(23328)
资助(23324)
成果(22723)
发展(20622)
(20246)
课题(19915)
重点(19164)
(17990)
(17609)
国家社会(16919)
(16519)
期刊
(78132)
经济(78132)
研究(47248)
中国(35427)
(22522)
管理(20653)
教育(20643)
学报(19335)
(18990)
科学(18761)
(16428)
金融(16428)
农业(15529)
大学(15385)
业经(15168)
学学(14151)
经济研究(12960)
技术(12341)
财经(9996)
问题(9652)
商业(8914)
(8758)
(8343)
图书(8223)
(7513)
(7052)
世界(7038)
(6996)
论坛(6996)
技术经济(6625)
共检索到231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当前,高等学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用"文化育人"理念引领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坚决反对工具化、功利化倾向。目前来看,大学文化育人这一新探索相对于单一的道德育人、知识育人和专业育人而言,更加强调文化对人的培养的整合性和深入性,体现出一种基础优势和前瞻眼光,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共识和价值目标。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就是大学要将自身生产和保存的核心信仰、艺术、道德、知识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传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伶俐  
城市文化的形成需要在城市主体生存、生活与实践中展现,而其所指向的目标也是城市的主体——人,城市的产生来源于人的需要,其发展也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其最根本的发展内涵就要符合人性化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人文特色和人文精神。因此,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尺度应该是"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理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尹世杰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 ,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 ,说明这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科学消费 ,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 ,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消费力和生产力 ,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接着论述如何加强科学消费 ,提出 :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用先进文化引导消费行为 ;要提高消费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 ;要创造、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 ;要发展文化教育 ,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文章最后强调 :需要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努力 ,发展科学消费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滕常勇  
以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涵了先进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途径、方法、目标等一系列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生全过程全方位。在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它在增强职业人的自尊和自信,培养职业人的自重和自爱,强化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升华和创造力拓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衡  徐惠红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教育组织,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高校要突破现有以现实功用为中心、以外在形式为主导的职业文化教育模式,认识当前职业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困境,积极建构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依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建设职业文化教育的多元方向;推动职业文化教育的实践化,实现职业文化教育与社会职业组织的有效嫁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文湖  牟文谦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又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其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是人的需要,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原初动力。新时期新阶段要不断丰富人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不断规范人们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铁苗  曹琤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休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休闲中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提出了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喜旺  
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业精神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创业精神的培养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励他们提升创业技能,使其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文章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创业精神的内在联系,既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创业精神培养的指导和强化作用,又阐述了创业精神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作用。从创业精神培养体系、创业精神培养平台、创业精神培养氛围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从检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效果的角度,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尹庆双   肖磊   杨锦英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中国道路是在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新时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共同富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人民共同发展。中国实践表明,人的全面发展是合规律合目的性的实践过程,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历史性和阶段性特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遵从生产方式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共同体与个人协同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高度统一。新发展阶段意味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境界,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策范式导向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