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1)
- 2023(7839)
- 2022(6957)
- 2021(6425)
- 2020(5581)
- 2019(13022)
- 2018(12975)
- 2017(25058)
- 2016(14058)
- 2015(15954)
- 2014(16658)
- 2013(16502)
- 2012(15677)
- 2011(14107)
- 2010(14438)
- 2009(13243)
- 2008(13640)
- 2007(12656)
- 2006(10664)
- 2005(9707)
- 学科
- 济(57092)
- 经济(57031)
- 管理(38805)
- 业(38780)
- 企(30997)
- 企业(30997)
- 方法(29077)
- 数学(25650)
- 数学方法(25386)
- 财(16773)
- 农(16128)
- 中国(14356)
- 学(13714)
- 制(11741)
- 业经(11041)
- 贸(11041)
- 贸易(11038)
- 务(11019)
- 财务(10994)
- 财务管理(10956)
- 地方(10906)
- 易(10706)
- 农业(10549)
- 企业财务(10384)
- 理论(9958)
- 银(9726)
- 银行(9701)
- 行(9136)
- 和(9001)
- 融(8932)
- 机构
- 学院(207377)
- 大学(207166)
- 济(81467)
- 经济(79476)
- 管理(75589)
- 研究(69029)
- 理学(64583)
- 理学院(63778)
- 管理学(62476)
- 管理学院(62078)
- 中国(52797)
- 科学(44776)
- 京(44139)
- 农(39869)
- 财(39523)
- 所(36905)
- 研究所(33367)
- 江(33254)
- 业大(33220)
- 中心(32734)
- 农业(31629)
- 财经(31231)
- 经(28163)
- 北京(27672)
- 范(27325)
- 师范(27005)
- 州(26622)
- 经济学(25426)
- 院(24313)
- 技术(23306)
- 基金
- 项目(132909)
- 科学(102299)
- 研究(95130)
- 基金(94398)
- 家(83077)
- 国家(82352)
- 科学基金(68978)
- 社会(57624)
- 社会科(54452)
- 社会科学(54433)
- 省(53013)
- 基金项目(49996)
- 自然(45637)
- 教育(45178)
- 划(44528)
- 自然科(44522)
- 自然科学(44505)
- 自然科学基金(43738)
- 资助(39833)
- 编号(39572)
- 成果(32801)
- 重点(30340)
- 部(29560)
- 发(28265)
- 课题(27718)
- 创(27088)
- 科研(26083)
- 性(25994)
- 创新(25342)
- 大学(25133)
共检索到307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梅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如轰动一时的贾国宇人身伤害赔偿案,获赔10万元,开了我国精神赔偿的先河,赔偿额高达数十万元的案件随之陆续耳闻,国外的同类赔偿更有高达上亿元的天文数字。于是,有人提出,能否由保险公司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邱岚 胡元佳 王一涛
本文讨论了针对药源性损害,在我国开展责任保险相关险种的可能性。分析了药源性损害的内涵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相关责任保险提出了框架性建议,并对保险期限、责任限定、保险金给付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相关责任保险的开展有利于保障患者权益,促进社会福利,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完善医疗体系、完善数据上报制度、建立药品追溯数据库等加以解决。
关键词:
药源性损害 责任保险 赔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玲 何勇生
责任保险的创设即为分散基于自身原因而可能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经济风险,然而这一主旨却似乎削弱甚至违背了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的设置功用。本文即围绕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是否包含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且如若立法未加限制,则该如何协调二者的潜在矛盾,使得该两种制度都发挥其良性作用,而无害于社会公益等展开论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君
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才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单纯捏造或单纯散布都不构成本罪,但应将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纳入本罪的规制范围。本罪的主观方面并不必然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损害 生态利益 法律救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吴隽雅
环境侵权损害填补基金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具体制度之一,对于环境侵权损害填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运作中,基金在资金来源、救济范围、启动标准(启动条件及救济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金的运作效果与基金的启动标准具有紧密联系,基金的启动标准又受到基金的资金来源及救济范围的限制。破解疑难问题需从基金的资金来源、基金救济范围和基金启动标准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晓龙
清洁提单是指货物在装船时外表状况良好,承运人未加任何货损、包装不良或其他有碍结汇批注的提单。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收货人通常要求出口方提供清洁提单方才付款提货,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银行通常也只接受清洁提单。提单在早期使用时,集装箱运输还不是主流的外贸运输方式,货物通常以散、杂货方式提交给承运人,承运人检查无误,签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美鑫
医疗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危险性,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资讯信息高度不对称,这一天然的弱势地位,致使患者在遭受损害后很难举证证明损害是否来源于医疗服务。医疗损害本质上也是一种侵权,需要符合过错、因果关系等侵权要件。文章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判例,从医疗损害的类型、归责原则与因果关系判断、举证责任分配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的医疗损害责任。
关键词:
医疗损害 双轨制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牛立夫
旅游合同是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合同。针对旅游纠纷中的精神损害问题,适用传统的侵权责任解决已经面临一系列不足。鉴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判例都已经承认了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也应当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关键词:
旅游合同 精神损害 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斐
本文从阐述原因力分析的主要理论和基本规则入手,选择了人身损害赔偿作为对象,从原因与条件、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原因事实距损害后果的远近、原因的相当性、公平原则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原因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文章以实务为背景,以原理为指导,以案例分析为重要内容,着重于对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人身权 侵权 损害赔偿 原因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铭来 柴化敏
自然灾害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自然灾害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分散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自然灾害保险损失分散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自然灾害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为我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国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对该法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存在认识和运用上的混乱,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统一的具体适用标准,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法治的统一原则。因此,完善有关侵害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慧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英美法 大陆法 合同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霞
从根源上讲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身权利的救济内容 ,即侵犯人身权的一种民事责任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很多问题作出了规定 ,这表明了中国司法机关对于自然人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重大进步 ,具有人格权法律保护的里程意义。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 偿精神利益 一般人格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世文
传统上,学术界对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本文对否定说的主要理由进行反思后提出:人格不会商品化;不能由惩罚性赔偿替代;精神损害发生可预见;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并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学说及相关判例的考察中,论证了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 违约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