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6)
- 2023(12497)
- 2022(10687)
- 2021(9618)
- 2020(8309)
- 2019(18897)
- 2018(18491)
- 2017(35381)
- 2016(19696)
- 2015(22040)
- 2014(22085)
- 2013(21790)
- 2012(20353)
- 2011(18508)
- 2010(18513)
- 2009(17522)
- 2008(17627)
- 2007(16048)
- 2006(14014)
- 2005(12719)
- 学科
- 济(77807)
- 经济(77683)
- 管理(60739)
- 业(56778)
- 企(46573)
- 企业(46573)
- 方法(36249)
- 数学(31938)
- 数学方法(31647)
- 财(24689)
- 农(22128)
- 中国(19922)
- 制(19877)
- 学(18336)
- 业经(17393)
- 贸(16380)
- 贸易(16377)
- 易(15953)
- 务(15093)
- 财务(15063)
- 财务管理(15020)
- 农业(14459)
- 企业财务(14233)
- 地方(13515)
- 银(13484)
- 银行(13423)
- 体(13279)
- 融(12764)
- 金融(12760)
- 行(12687)
- 机构
- 大学(293446)
- 学院(290432)
- 济(118367)
- 经济(115898)
- 管理(107548)
- 研究(101954)
- 理学(92962)
- 理学院(91861)
- 管理学(90251)
- 管理学院(89725)
- 中国(75929)
- 科学(65662)
- 京(61889)
- 农(61377)
- 财(56408)
- 所(54231)
- 业大(50250)
- 研究所(49450)
- 农业(49069)
- 中心(46448)
- 江(44798)
- 财经(44394)
- 经(40207)
- 北京(38533)
- 经济学(36885)
- 院(36345)
- 范(35541)
- 师范(34962)
- 州(34414)
- 经济学院(33482)
- 基金
- 项目(196388)
- 科学(152563)
- 基金(143074)
- 研究(134733)
- 家(128614)
- 国家(127558)
- 科学基金(106811)
- 社会(85769)
- 社会科(81242)
- 社会科学(81215)
- 省(77055)
- 基金项目(76105)
- 自然(71741)
- 自然科(70069)
- 自然科学(70040)
- 自然科学基金(68844)
- 划(65964)
- 教育(61867)
- 资助(58287)
- 编号(52428)
- 重点(45182)
- 部(43539)
- 成果(42614)
- 发(41603)
- 创(40988)
- 科研(38957)
- 计划(38911)
- 创新(38512)
- 制(37815)
- 课题(36893)
- 期刊
- 济(127633)
- 经济(127633)
- 研究(81855)
- 学报(57220)
- 中国(57110)
- 农(55025)
- 科学(48459)
- 财(45808)
- 大学(41795)
- 学学(39907)
- 管理(38267)
- 农业(36383)
- 融(26030)
- 金融(26030)
- 教育(25878)
- 财经(22674)
- 技术(22536)
- 经济研究(20957)
- 业经(20423)
- 业(19657)
- 经(19400)
- 问题(17379)
- 版(16616)
- 业大(15223)
- 科技(14496)
- 贸(14285)
- 技术经济(14022)
- 理论(13388)
- 农业大学(13011)
- 商业(12934)
共检索到426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窦鑫 吴燕燕 王悦齐 胡晓 杨少玲 荣辉 陈胜军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黄鱼肝粗制油的品质和去除不良风味,开发优质大黄鱼肝油产品,本研究对大黄鱼肝粗提油采用4个过程精制(脱胶、脱酸、脱色、旋蒸脱臭)以及不同脱臭方法(旋蒸、固相吸附、脱臭液、绿茶多酚)处理,并对其处理后的理化性质、脂肪酸、感官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精制鱼肝油的酸价与粗鱼肝油相比降低了63.50%,碘值提高了1.19倍,过氧化值降低了39.02%,其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优化效果明显,大黄鱼肝油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2倍、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71倍以及EPA、DHA含量增加了1.84倍。粗鱼肝油中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重,精制可以改善其风味。脱胶、脱酸对风味影响较小,脱色对风味有一定改善,但主要影响鱼肝油风味是脱臭工艺,6种脱臭方法均可以显著降低其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略有差异,但总体品质较为优质,均可保证其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以GTP脱臭效果较佳,其对酸价无影响,碘值增加了1.12倍,过氧化值降低了37.8%,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EPA和DHA含量比粗油增加了1倍,使醛类物质如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减少了31.25%与56.88%,脱去3,5-辛二烯酮多达81.84%,1-辛烯-3-醇降低了52.76%,增加了具有青草味的己醛、壬醛,有效去除了油脂味和鱼腥味,产生愉悦的清香味,极大的改善了大黄鱼肝油的风味。该研究为大黄鱼肝开发,生产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品质均佳的鱼肝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红 曾霖 吉群 谢正丽 黄伟卿 宋炜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分别在盐度25(对照组)、盐度36(高盐组)、盐度10(低盐组)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盐度胁迫 转录组 差异基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熊逸飞 张惠 黄伟卿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为(59.68±1.32) g的大黄鱼从盐度25转入盐度36或10的水体中暴露24 h,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肝脏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从高盐vs.对照组(H vs. C)、低盐vs.对照组(L vs. C)和高盐vs.低盐(H vs. L)中分别筛选出71个、180个和438个差异基因(DEGs)。GO (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H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三羧酸循环、MAP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L vs. C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戊糖磷酸途径、mTOR信号通路、RNA 降解、P53信号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表明大黄鱼对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响应均涉及到糖类代谢、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H vs. L中的DEGs显著富集在内质网蛋白加工、FoxO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吞噬体和P53信号通路等,表明大黄鱼在高盐和低盐适应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本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盐度胁迫 转录组 差异基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振勇 谢友佺 林小金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病变 组织病理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敏 魏微 陆晓丹 张玲云 杜艳瑜 李淑卿 梁鹏 程文健 陈丽娇
以大黄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溶剂(正己烷、环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95%乙醇、氯仿—甲醇)提取鱼卵油,对所得鱼卵油的脂质得率和品质(磷脂含量、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乙醇组的脂质得率(27.97%±0.40%)、磷脂含量(12.40%±0.35%)、游离脂肪酸含量(12.76%±0.33%)和硫代巴比妥酸值(2.76 mg·kg~(-1)±0.14 mg·kg~(-1))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组,过氧化值(1.33 mmol·kg~(-1)±0.38 mmol·kg~(-1))最低.氯仿—甲醇组的脂质得率(19.00%±0.57%)相对较低,但其磷脂含量(8.18%±0.62%)仅次于95%乙醇组,且过氧化值(2.22 mmol·kg~(-1)±0.32 mmol·kg~(-1))、游离脂肪酸含量(4.64%±0.05%)和硫代巴比妥酸值(0.97 mg·kg~(-1)±0.07 mg·kg~(-1))均较低.此外,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之和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占比分别为89.73%(氯仿—甲醇组)、88.49%(95%乙醇组)、87.59%(异丙醇组)、87.21%(正己烷组)、86.25%(环己烷组)、82.02%(乙酸乙酯组).综上,95%乙醇对大黄鱼鱼卵油的提取效果最好,但其氧化程度较为严重;氯仿—甲醇组鱼卵油的脂质得率低,但其氧化程度相对较低,品质较好.说明氯仿—甲醇是提取大黄鱼鱼卵油的最佳溶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娟 陈丽娇 曾稍俏
为了充分提取和利用大黄鱼鱼卵中的磷脂,研究酶水解法提取大黄鱼鱼卵磷脂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确定酶水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酶水解法与溶剂法、超声波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内切型木瓜蛋白酶、料液比1∶2、pH 6.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 h和加酶量125 U/g为较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平均提取率可达70.92%,表明响应面法用于对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工艺放大试验结果表明,酶水解法的提取率比溶剂法和超声波法分别提高了22.02%和9.6%,说明酶水解法是提高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率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大黄鱼 鱼卵 磷脂 酶水解法 提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丹枫 安树伟 周素明 王国良
利用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脾脏和肾脏3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临床症状为体表无明显病症,脾、肾、肝等内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组织病理显示,肝、肾和脾是感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出现组织变性坏死,空泡化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均出现病理性结节。超微病理显示,病鱼肝、肾、脾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尤以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明显。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裂,染色质浓缩边集;肾脏和脾脏均发现大
关键词:
大黄鱼 内脏白点病 组织病理 超微病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素贞 韩兆方 陈小明 李庆昌 肖世俊 李佳凯 刘贤德
为了探究大黄鱼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的125 pair-ended测序模式分别对大黄鱼高温处理组和常温对照组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照组(3个生物学重复)和高温处理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获得15.28和13.92 Gb测序数据,GC含量平均值约为51%。过滤后的高质量测序reads使用Bowtie2软件比对到大黄鱼参考转录组序列上估计基因表达量,进而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统计学检验。以常温对照组为参比,高温处理组中阈值设为|log2(FC)|>2和FDR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翀 李致瑜 田玉庭 郑宝东
以大黄鱼为原料,采用不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分别水解鱼肉,制备抗氧化肽;研究不同酶的水解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水解用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蛋白水解度及水解液的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力为指标,研究不同水解p H、酶添加量、水解温度、底物浓度和水解时间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以水解液的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对水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水解大黄鱼的最适用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6.55%、水解温度46℃、水解时间7.2 h、p H 7.0、酶添加量2400 U·g...
关键词:
大黄鱼 水解 抗氧化能力 响应面优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对养殖大黄鱼5℃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特征及新鲜鱼、货架期终点时细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用Gompertz方程定量描述了冷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细菌生长情况。新鲜大黄鱼菌落总数(TVC)为(5.52±0.41)log10cfu/g,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10.65±0.41)mg/100g,细菌相比较复杂,革兰氏阴性菌占84.3%,主要包括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p.)7.1%,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p.)15.7%,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10.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郑岳夫 管丹东 史雨红 陈炯 林恒潺 陈萍
实验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以及它们的正交和反交家系大黄鱼背肌肉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表明,四个家系之间大黄鱼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反交家系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有显著差异,官井洋家系含量最高(13.51%),反交家系家系含量最低(10.59%);水份含量的变化与脂肪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反交家系水份含量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同样都有显著差异。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83%±1.19%、54.45%±1.01%、54.8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峰 高松柏 刘阳阳 储天琪 詹炜 楼宝
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屠冰心 娄永江 刘永固
研究了养殖大黄鱼分别用-20℃空气冻结和-65℃低温速冻处理后,在-18℃冻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质构特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20℃空气冻结还是-65℃低温速冻,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养殖大黄鱼的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硬度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下降后上升。低温速冻处理冻结速率快,组织细胞产生的冰晶小且均匀,细胞形态基本保持完整,对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2+-ATPase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低温速冻更有利于保持养殖大黄鱼的品质。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冻藏 低温速冻 品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莉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刘智禹
为探究电解水预处理对冷藏大黄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利用有效氯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 mg/L的电解水和1%NaCl溶液浸泡处理新鲜大黄鱼,考察其在4°C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ATP关联化合物含量、pH值、硬度、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结果显示,伴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HxR含量、Hx含量、K值和pH值逐渐增加,而电解水处理抑制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增加,抑制效果与有效氯浓度成正比。在同一冷藏时间下,鱼肉的黄度b*值随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贮藏过程中,对照组鱼肉的苦味、苦味回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鲜味、咸味和甜味逐渐降低,而电解水处理组鱼肉的苦味回味和咸味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电解水预处理能减少鱼肉在冷藏4~10 d期间的挥发性气味,但在冷藏16 d后反而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冷藏大黄鱼的品质变化,但当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较高时会导致鱼肉色泽变黄和腐败后的挥发性气味增加。研究结果为电解水在大黄鱼保鲜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氯浓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黄鱼 电解水 抑菌作用 滋味 气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金清 徐兆礼 陈佳杰 康伟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