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8)
- 2023(7612)
- 2022(6760)
- 2021(6305)
- 2020(5463)
- 2019(12894)
- 2018(12667)
- 2017(25121)
- 2016(13970)
- 2015(15574)
- 2014(15925)
- 2013(15816)
- 2012(15120)
- 2011(13711)
- 2010(14055)
- 2009(13240)
- 2008(13527)
- 2007(12531)
- 2006(10888)
- 2005(9733)
- 学科
- 济(57031)
- 经济(56973)
- 管理(40054)
- 业(39751)
- 企(30762)
- 企业(30762)
- 方法(27298)
- 数学(24539)
- 数学方法(24245)
- 农(18513)
- 财(16819)
- 中国(14783)
- 贸(12615)
- 贸易(12613)
- 易(12279)
- 农业(12112)
- 地方(11680)
- 学(11410)
- 制(11376)
- 业经(11149)
- 策(10256)
- 务(10082)
- 财务(10051)
- 财务管理(10020)
- 银(9561)
- 银行(9541)
- 企业财务(9463)
- 行(9051)
- 和(8696)
- 融(8687)
- 机构
- 学院(202985)
- 大学(202094)
- 济(86336)
- 经济(84433)
- 管理(78619)
- 研究(68973)
- 理学(67067)
- 理学院(66336)
- 管理学(65225)
- 管理学院(64824)
- 中国(53137)
- 京(42045)
- 财(41805)
- 科学(41422)
- 农(35912)
- 所(35540)
- 中心(32783)
- 财经(32241)
- 江(32149)
- 研究所(31988)
- 业大(29918)
- 经(29059)
- 农业(28410)
- 北京(26663)
- 范(26472)
- 经济学(26396)
- 师范(26246)
- 州(25067)
- 院(24385)
- 经济学院(23972)
- 基金
- 项目(128919)
- 科学(101007)
- 研究(95795)
- 基金(92611)
- 家(79881)
- 国家(79194)
- 科学基金(67342)
- 社会(59257)
- 社会科(56177)
- 社会科学(56159)
- 省(50550)
- 基金项目(48390)
- 教育(44493)
- 自然(43228)
- 划(42772)
- 自然科(42174)
- 自然科学(42159)
- 自然科学基金(41425)
- 编号(40516)
- 资助(39043)
- 成果(34157)
- 部(29331)
- 重点(29057)
- 发(28242)
- 课题(27905)
- 创(26297)
- 教育部(24945)
- 科研(24872)
- 性(24802)
- 创新(24638)
共检索到304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斐丽
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基于山西吕梁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村执行者虽然严格执行上级的精准识别政策,但存在执行结果与地方实际发生偏差的问题,这一现象使人们认为精准扶贫不精准不公平。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三:(1)中央政策的贯彻过程实际是政策精细化的过程,精细化的政策可操作性强但相对教条;(2)基层执行者往往选择性忽视一些不可量化、不易操作、不影响考核的弹性指标,而其中一些正是政策的内核与精髓,如动态化管理和群众公认原则;(3)具体执行者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时往往"一刀切"地僵化执行政策。如何保障政策的无偏差执行,又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 执行偏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科技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对22份省级政策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探究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政策工具应用的偏差及其矫正措施。研究发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结构不合理、呈现"外延式"特征、协同性不高以及法律工具缺失的偏差。需要通过优化政策工具结构、促进政策工具"内涵式"应用、提升政策工具协同性和推动扶贫立法等措施,促进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颖
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偏差,具体体现为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窄化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忽视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片面理解为追求入园率和资源覆盖率,忽视入园机会的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政策文本的高模糊给地方政府较大的政策阐释空间,而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妥协以及强势利益团体之间的联盟无疑增加了政策执行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针对上述问题,应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儿童利益为先,明确其核心属性,建立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健全政策的民主决议机制,强化政策问责评估机制...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政策执行 执行偏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赵彬
基于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梳理,借助公共政策的分析视角建立了包含利益、技术、体制及环境四个维度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北京地区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其结果表现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附加式执行背离了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群体间及群体内部显现出新的教育不平等。研究发现,各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地方政府采用社会管理的执行逻辑,行为联邦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家文化均会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并导致偏差。因此,应当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以保障政策执行的效果。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 政策执行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斐丽
本文将"地方性知识"作为分析框架,深度剖析山西吕梁的精准识别进程,揭示精准扶贫存在的瞄准偏差新形式。研究发现,在地方性知识意义系统里存在新形式的瞄准偏差,如"懒恶俘获"。进一步分析发现,出现瞄准偏差的新形式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精准识别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与地方性知识发生碰撞,二者呈现出的不同逻辑(国家识别贫困户的理念具有经济视角、侧重定量测量和简单化的特点,而地方性知识却具有复杂的意义系统)。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国家和地方两个不同知识系统之间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提出国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发挥地方性知识的柔性管理价值,运用文化视角和定性手段将会使精准扶贫政策更具包容性。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精准识别 瞄准偏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蒙
文章基于复杂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分析框架,分析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C县两项制度由虚假衔接向实质衔接的转变历程。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是贫困治理复杂政策中的两项子政策。脱贫攻坚初期,两项制度由于高层级模糊性与冲突性呈现为象征性执行,并由于高协同模糊性与冲突性而表现为虚假衔接。随着贫困治理体系化程度的提升,中央政府通过建构"顶层设计"削减两项制度的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并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层级性权威弱化了两项制度的协同冲突性与层级冲突性,最终推动两项制度迈入实质衔接。由于"高位驱动"的行政政治化扮演着关键角色,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的削减相对滞后,两项制度的实质衔接仍需深化。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复杂政策 “冲突—模糊”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雅静 古翠凤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表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偏差的主要因素。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执行机构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优化外部环境,不仅成为解决政策执行偏差的破解之道,也成为提升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的关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奕玮 丁关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对8个省份320个农户进行调研,选取MRW模型检验农地流转规模与租金的关系,利用特殊赋值作差法对农地流转市场的流转地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夏普里值分解法对文章的结论进行验证。分析可知:农地确权政策实施以来,农户所拥有的地块规模和农地交易质量均有所提高,这对于农地租金的提高产生了正显著影响,证明农地确权政策是提高农地规模经济并减少地块细碎化的有效方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蔡琛 张铁玲 孙利媛
本文以预算资金使用部门为考察对象,构建了预算执行偏差的前景理论模型,试图解构不同行为模式下的决策者偏好选择。根据参照依赖、损失厌恶、敏感度递减等特性,刻画了预算执行偏差的行为响应机制。进而提出利用"可得性偏差",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取消法定支出挂钩的做法,突破"沉锚效应"的路径依赖,突出"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与再分配属性,低保政策执行不仅面临行政资源与执行动力不足的制度背景约束,而且被一线政策的执行所吸纳。乡镇政府对低保监管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优先排序执行,最终导致低保政策执行的停滞;富人治村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则导致权力—利益网络对低保资源的垄断性侵蚀。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掉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治理消解行政成为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实质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茜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政治过程所产生的策略。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不力或存在偏差,将会导致公共政策的受阻,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分析入世背景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状况,探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玉珍
我国农村三权分置政策执行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集体所有权虚化、农户承包权不稳定、经营权流转认知的盲目乐观和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实践风险。偏差的成因归结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多元化诉求、行为固化及逆向自组织性,政策自身的不协调及功能超载,政策执行制度环境中正式制度滞后及非正式制度的复杂作用,政策执行结构中多层级传导及基层执行资源匮乏。提出了切实完善"三权"权能、寻找"三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立法与政策相衔接、重视政策群的系统效用等矫正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玉珍
我国农村三权分置政策执行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集体所有权虚化、农户承包权不稳定、经营权流转认知的盲目乐观和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实践风险。偏差的成因归结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多元化诉求、行为固化及逆向自组织性,政策自身的不协调及功能超载,政策执行制度环境中正式制度滞后及非正式制度的复杂作用,政策执行结构中多层级传导及基层执行资源匮乏。提出了切实完善"三权"权能、寻找"三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立法与政策相衔接、重视政策群的系统效用等矫正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付昌奎 邬志辉
教育扶贫独特价值日益得到正视,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政策效益却不相匹配。通过借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对教育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政策目标分歧与偏离、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执行角色模糊与冲突、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共存,加上变量要素的连锁效应,共同形塑了执行偏差,限制了执行效益。偏差矫正的突破点在于,横向上整合职能部门权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纵向上降低层级传递信息耗损、增进基层行政程序意识,同时解除执行人员思维枷锁、强化贫困人口教育意愿和改善教育扶贫微观环境。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系统模型 执行偏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凤娟 海路 苏德
为探究抽象的双语教育政策文本是如何转化为政策执行的具体行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汉双语教育为个案,运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和布尔迪厄关于惯习和信念的概念,首先整理了双语教育政策文本在不同层面被解读的状态和表现方式,继而以脉络化的方式呈现双语教育政策最终在学校情境中的状态,并分析学校及教师个体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梳理抽象的文本和执行者的解释、决策、行动之间究竟产生了何种偏差。研究表明:(1)不同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逐级变化;(2)不同责任主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诉求不同;(3)不同责任主体的信念体现了明显的差异和冲突;(4)以"弱权力"存在的教师个体惯习最终决定了双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效果。最后借助惯习和信念二者的交互和影响提出了研究的解释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