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3)
- 2023(5446)
- 2022(4620)
- 2021(4222)
- 2020(3576)
- 2019(8267)
- 2018(7787)
- 2017(15061)
- 2016(7998)
- 2015(8616)
- 2014(8656)
- 2013(8569)
- 2012(8023)
- 2011(7295)
- 2010(7270)
- 2009(6816)
- 2008(6890)
- 2007(6122)
- 2006(5513)
- 2005(5106)
- 学科
- 济(37571)
- 经济(37496)
- 管理(22920)
- 业(22022)
- 方法(16311)
- 企(16262)
- 企业(16262)
- 数学(14735)
- 数学方法(14548)
- 农(10610)
- 财(10205)
- 中国(9987)
- 地方(8627)
- 制(8539)
- 农业(7605)
- 学(7526)
- 业经(7235)
- 贸(6510)
- 贸易(6505)
- 易(6318)
- 融(6164)
- 金融(6164)
- 税(6082)
- 银(5981)
- 银行(5969)
- 体(5793)
- 税收(5784)
- 收(5749)
- 行(5714)
- 地方经济(5477)
- 机构
- 大学(116900)
- 学院(114560)
- 济(53494)
- 经济(52619)
- 管理(42717)
- 研究(41043)
- 理学(36766)
- 理学院(36359)
- 管理学(35814)
- 管理学院(35585)
- 中国(31265)
- 财(27070)
- 京(23860)
- 科学(22942)
- 财经(20960)
- 所(20350)
- 经(19109)
- 中心(18739)
- 农(18617)
- 经济学(18392)
- 研究所(18198)
- 江(17825)
- 经济学院(16778)
- 业大(15693)
- 财经大学(15521)
- 院(15008)
- 北京(14840)
- 范(14677)
- 师范(14544)
- 农业(14283)
- 基金
- 项目(77219)
- 科学(61455)
- 基金(58381)
- 研究(55794)
- 家(51681)
- 国家(51299)
- 科学基金(43548)
- 社会(38559)
- 社会科(36680)
- 社会科学(36676)
- 基金项目(30272)
- 省(28256)
- 自然(26737)
- 自然科(26150)
- 自然科学(26144)
- 自然科学基金(25699)
- 教育(25324)
- 划(24363)
- 资助(23530)
- 编号(20575)
- 部(18116)
- 重点(17905)
- 国家社会(17336)
- 成果(17124)
- 发(16445)
- 制(16251)
- 教育部(15896)
- 创(15814)
- 人文(15160)
- 创新(14946)
共检索到176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万甫
营改增试点的全面实施,是税制改革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税收政策助力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半年以来营改增试点全面实施的实践,从税制结构的转换、减税的政策诉求以及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维度,对营改增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面审视和考量,精准研判税制结构转换顺利完成、"只减不增"的税改目标得已实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到位,认为全面营改增的实施,使我国增值税制度在覆盖范围和运行机制上与国际惯例更好地接轨,并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万甫
营改增试点的全面实施,是税制改革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税收政策助力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半年以来营改增试点全面实施的实践,从税制结构的转换、减税的政策诉求以及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维度,对营改增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面审视和考量,精准研判税制结构转换顺利完成、"只减不增"的税改目标得已实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到位,认为全面营改增的实施,使我国增值税制度在覆盖范围和运行机制上与国际惯例更好地接轨,并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亚勤
实现绿色复苏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绿色"意识,让"绿色"理念渗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又要将"理念"化为具体的"绿色"行动和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冬生
尽管营改增有减税效果,但是影响税负的,不仅仅是税制。市场影响税负,业务影响税负,管理影响税负。影响营改增减税效果的,最起码有以下三个非税收因素:一是市场竞争地位。市场竞争地位,影响税负能否转嫁,影响税负轻重。试点纳税人在提供服务时,如果是卖方市场,可以在原价格基础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航 关祥睿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加以区分,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发展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公平的观念是在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只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分配公平。从社会维度看,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对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彰显了对个体需要多样化的内在肯定。从发展维度看,社会主义对公平的追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使人们的自由个性得以彰显,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平观 社会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建海
货币最初是一种物品,具有物质性和内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货币的物理特性逐渐减弱,越来越变得纯粹符号化,其象征意义日益彰显,这时的货币不只是充当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更是代表人际交往的一般性工具。于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现代信用货币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当代社会,搞好现代信用货币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仍是预防货币危机的根本之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海辉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也是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制度权威、制度运行、监督制度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新华
"德国制造"之所以在全球市场保持强大竞争力,职业教育、"隐形冠军"和工匠精神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而言大而欠强,在坚持制造业立国的同时,要从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优化升级和培育工匠精神三方面入手,夯实做强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隐形冠军 工匠精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崇
综观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大致可以梳理出两个主线:一是把旅游看作经济活动,以研究经济行为的理性选择范式和量化方法,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去研究旅游经济;另外一个研究范式则反对把旅游单纯化为经济行为,坚持把旅游看作是社会和文化活动,更加关注旅游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新华
"德国制造"之所以在全球市场保持强大竞争力,职业教育、"隐形冠军"和工匠精神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而言大而欠强,在坚持制造业立国的同时,要从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优化升级和培育工匠精神三方面入手,夯实做强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隐形冠军 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忠华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大学的课程设置问题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问题。其中课程设置是核心,它既关系到"教什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泽洋 萨日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7313亿元,同比增长7.7%,对比2016年3.2%的增速,增速明显加快。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手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本面并未改变,民间投资何以大幅增长。本文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的考察,透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国内外都会出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只是机械照搬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简单片面地分析和判定中国经济,有失公允。应当从供给、需求和潜力这三个维度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态势。从供给侧分析产业的生产能力,从需求侧分析市场消费需求,从潜力侧分析科技研发,这三者才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乃至长期可持续发展"基本面"的三大决定性因素,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