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5)
2023(14919)
2022(12634)
2021(11990)
2020(9617)
2019(21743)
2018(21152)
2017(40106)
2016(21823)
2015(23618)
2014(23018)
2013(22579)
2012(20878)
2011(18890)
2010(19094)
2009(17634)
2008(17459)
2007(15973)
2006(14352)
2005(12514)
作者
(59333)
(50383)
(49268)
(47090)
(31518)
(24295)
(22449)
(19216)
(18928)
(17844)
(16994)
(16833)
(15980)
(15599)
(15321)
(15189)
(14825)
(14437)
(14304)
(14292)
(12409)
(12350)
(12030)
(11693)
(11291)
(11249)
(11166)
(11090)
(10125)
(10118)
学科
(86522)
经济(86435)
(72707)
管理(62618)
(52311)
(49502)
企业(49502)
农业(35303)
方法(29449)
数学(25473)
业经(25160)
数学方法(25071)
中国(24143)
地方(23899)
(21989)
技术(20109)
(19628)
(16409)
(15887)
(14591)
银行(14577)
(14016)
贸易(14007)
(13978)
(13977)
(13576)
(13397)
环境(13169)
(13046)
金融(13044)
机构
学院(298546)
大学(290740)
(121919)
经济(119180)
管理(117178)
研究(101652)
理学(100842)
理学院(99721)
管理学(98177)
管理学院(97574)
中国(79469)
(63786)
科学(61191)
(60336)
(56373)
(49995)
中心(48770)
农业(48288)
(47903)
业大(47187)
研究所(44998)
财经(43141)
(41146)
师范(40861)
(39141)
(37939)
北京(37188)
(36947)
经济学(34915)
(34008)
基金
项目(201096)
科学(160354)
研究(153482)
基金(143966)
(124641)
国家(123386)
科学基金(106681)
社会(98454)
社会科(92929)
社会科学(92903)
(82165)
基金项目(76386)
教育(69132)
(67357)
自然(66226)
自然科(64659)
自然科学(64643)
编号(63897)
自然科学基金(63495)
资助(55962)
成果(51736)
(45996)
(45772)
重点(45111)
课题(44612)
(44105)
创新(42239)
国家社会(40229)
(39793)
(38981)
期刊
(145003)
经济(145003)
研究(87585)
中国(67174)
(67061)
农业(45401)
(42898)
科学(42455)
学报(42355)
管理(40607)
教育(36121)
大学(33531)
(33027)
金融(33027)
学学(31645)
业经(29898)
技术(26645)
(22375)
经济研究(20193)
财经(20076)
问题(19609)
(17274)
(16406)
科技(16111)
农村(15885)
(15885)
农业经济(15540)
技术经济(15478)
资源(15028)
世界(14127)
共检索到456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树卓  高宏伟  彭徽  
在贫困的精准治理中,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值得关注。经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构建了农村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框架。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反贫困政策创新的合法性评价维度和结构。然后,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最终获得2个二阶因子8个一阶因子的测量量表。本文为新时期的政策治理"重心下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基于2018年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剖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的家庭纯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在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各项收入增长的效果有所差异。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在建档立卡户样本中,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且农户享受多元化精准扶贫政策更有利于家庭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对一般户、低保户、五保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张银银  
在精准脱贫考核评估过程中,脱贫认同是衡量贫困户是否真正脱贫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已脱贫农户的脱贫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脱贫程序规范性、家庭发展能力、脱贫公平感和脱贫成效满意度均对已脱贫户的脱贫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县、村、户不同层面的脱贫考核评估中,应重视脱贫认同这一主观性指标;在脱贫客观标准上,应重视家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的构建,对发展后劲不足但收入暂时达到脱贫线的农户不应强制脱贫,对"硬伤户"的剔除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问题,还应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农户的长期发展能力问题;精准脱贫不仅要通过鼓励农户参与以体现互动性公平,更要理顺精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体现脱贫考核的过程公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俊  孙博文  刘冲  易红梅  
本文基于西部S省G市三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微观追踪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渐进DID方法,系统评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效果,并基于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和帮扶人制度的双重视角,对促进搬迁政策效果的精准扶贫项目渠道作用和帮扶人制度保障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显著降低了家庭贫困发生率,并提升了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表现出显著的脱贫效应和增收效应。三县的本土化集中安置特色模式,比分散安置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搬迁政策除了直接效应外,还通过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岗位项目等渠道发挥作用,但短期内教育扶贫、金融扶贫项目的渠道作用不显著。帮扶人长期帮扶是搬迁政策起效的制度支撑,搬迁政策效果仅在长期帮扶样本中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鹏  张敏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奋斗目标出发,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青海省委政府提出提前1年,于2019年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目标。生态扶贫是把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使生态得保护,贫困户有收入的"双赢"目标,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对助力脱贫攻坚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3年来青海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选聘上岗的经验教训,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推进青海省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续聘和上岗规范、有序、有效、健康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目标的早日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颜强  王国丽  陈加友  
贫困农村在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资源禀赋条件,但如何切实帮扶贫困群众借助农产品电商渠道精准、长效脱贫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文章首先系统地阐述了电商精准扶贫的定义、内涵、特征及作用范围;其次,结合贵州地方实践,分析了电商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即增收扶贫、节支扶贫、提能扶贫,并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第三方组织参与型、贫困户主动参与型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最后,围绕扶贫工作机制、电商人才、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贵州省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帆  张琼娜  聂语嫣  
从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流程与评价指标两维出发,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创新评价机制。首先,从审计项目评价过程与审计绩效评价过程出发,研究创新审计流程;然后,构建审计项目评价指标和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创新审计评价体系;最后,利用审计署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对创新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以期采用例证方式为政策跟踪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莉  李海月  
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必须深入分析并结合深度贫困县在金融扶贫顶层设计和金融扶贫发展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切实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制度保障,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等措施,构建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汉文  李文君  
本文以豫西Y县W村为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不同层级行为主体的利益分殊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技术条件。基层政府、村"两委"倾向于有效利用相对于上级的信息优势,识别并报告符合本级利益诉求、不一定贫困的"贫困户",成功实现贫困户识别工作的目标置换。基于此,可将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技术途径,将有助于减少不同层级之间利益分殊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制度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华  
本文通过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描述了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及其生计阻碍因素;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地缘性贫困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依循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贫困群体,以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为扶贫开发的重心,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玲玲  曾维忠  
[目的]为测算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其农村收入差距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文章使用2013年《四川省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运用离差法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分位数上均具有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0.25分位数上,劳动能力及道路交通便捷度对农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显著的缩小效应,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道路交通便捷度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逐渐减小,劳动能力的收入贫困差距缩小效应也变得不再显著。[结论]无论是在农村收入差距小还是大的贫困县,实施农村教育振兴政策均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在农村收入差距较小的贫困县,在农村地区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积极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减小农村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玲玲  曾维忠  
[目的]为测算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其农村收入差距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文章使用2013年《四川省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运用离差法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分位数上均具有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0.25分位数上,劳动能力及道路交通便捷度对农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显著的缩小效应,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道路交通便捷度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逐渐减小,劳动能力的收入贫困差距缩小效应也变得不再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清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扶贫政策从救济式扶贫阶段、体制改革扶贫阶段、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多维度扶贫政策阶段,到现在的精准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政府包揽""区域瞄准""物质帮扶""大水漫灌"到"开发式扶贫""多元共治""个体瞄准""扶志扶智""精准滴灌"的转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