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6)
2023(9497)
2022(7444)
2021(6904)
2020(5683)
2019(12694)
2018(12707)
2017(24375)
2016(13845)
2015(15521)
2014(15746)
2013(15199)
2012(14207)
2011(12790)
2010(13311)
2009(12636)
2008(12854)
2007(11948)
2006(11231)
2005(10643)
作者
(40052)
(33468)
(32779)
(31946)
(21209)
(15857)
(14996)
(12871)
(12820)
(12413)
(11485)
(11193)
(10914)
(10848)
(10633)
(10293)
(9892)
(9874)
(9814)
(9741)
(8545)
(8364)
(8133)
(7689)
(7686)
(7623)
(7538)
(7407)
(6842)
(6738)
学科
(50035)
经济(49955)
管理(39595)
(38942)
(28917)
企业(28917)
(22558)
中国(18760)
(15962)
农业(14760)
方法(14298)
(14150)
业经(13883)
地方(12484)
数学(11655)
(11439)
数学方法(11311)
(10995)
银行(10979)
(10901)
(10454)
(9858)
贸易(9849)
(9576)
(9143)
金融(9142)
(8944)
(8943)
财务(8896)
财务管理(8875)
机构
学院(192496)
大学(190436)
(78071)
经济(76039)
研究(70743)
管理(70318)
中国(58074)
理学(57570)
理学院(56944)
管理学(55849)
管理学院(55486)
(41966)
(41681)
科学(40860)
(37080)
(36484)
(34879)
中心(34123)
研究所(32022)
财经(30256)
农业(28347)
(27822)
业大(27736)
师范(27632)
北京(27321)
(27149)
(27139)
(25816)
(25302)
经济学(22771)
基金
项目(115827)
科学(90693)
研究(90029)
基金(81540)
(70852)
国家(70141)
科学基金(58818)
社会(55544)
社会科(52404)
社会科学(52395)
(45266)
教育(41558)
基金项目(41330)
编号(39036)
(38560)
自然(36106)
自然科(35194)
自然科学(35183)
自然科学基金(34562)
成果(34525)
资助(33598)
课题(28138)
重点(26572)
(26091)
(25820)
(24174)
(23038)
(22925)
项目编号(22462)
国家社会(22431)
期刊
(100386)
经济(100386)
研究(66470)
中国(48727)
(36630)
(33029)
教育(28683)
学报(27646)
管理(27073)
(27063)
金融(27063)
科学(26368)
农业(24046)
大学(21448)
学学(19584)
业经(17206)
技术(16956)
财经(14945)
经济研究(14467)
问题(13731)
(12954)
(12244)
图书(11765)
(11256)
国际(10073)
(9738)
世界(9360)
理论(9308)
(9273)
论坛(9273)
共检索到328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思  王守智  林依标  
近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趋势有所显化,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增大。本文结合贵州省耕地“非粮化”调查情况,提出了健全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肖盼晴  
耕地非粮化治理对耕地保护、农民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日本的耕地非粮化治理经历了长期演变。其过程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因和环境差异直接决定了治理政策的内容。结构性矛盾引发的非粮化问题可通过农业保护措施解决,但过度保护会阻碍现代化。因此,日本曾引入竞争机制调整趋粮化和非粮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农业发展局限和市场导向,非粮化问题再次显现。为应对新阶段的挑战,需要从保障政策网络过程的循环能力、提高政府的统筹能力和增强环境客体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出发,调整耕地非粮化治理的相关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目的]基于当前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情况,分析整治成效、面临困难与存在问题,提出耕地“非粮化”整治优化方略,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方法]文章主要采取文献分析和政策文件解读方法。[结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各地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有效抑制耕地“非粮化”,扭转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局面;同时,耕地“非粮化”整治也面临一些困难,出现急于求成,一刀切等问题,经济损失大,矛盾激化;部分地区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给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地方耕地种植管控行为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为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建议采取将“耕地非粮化整治”明确为“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基本农田划分方案,实现“基本农田”名符其实,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稳妥有序整改,切忌简单粗暴一砍了之等六项应对措施。[结论] 我国耕地“非粮化”整治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应进一步优化耕地“非粮化”整治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勇  陈印军  易小燕  肖碧林  
该文分析了当前耕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非粮化"问题和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冲击。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种粮面积比例;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及规范性;细化农地利用类型,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为规模化种粮者提供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舒琪   叶兴庆  
耕地非粮化不仅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影响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分析耕地非粮化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其问题表征。由于耕地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耕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基于边际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的耕地资源配置的私人决策与社会决策存在一定的张力,难以在农业生产范畴内实现耕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不可避免地产生粮食种植面积缩减、耕作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受损的负外部性问题。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耕地非粮化防止政策是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应当通过对耕地资源利用方式进行行政规制、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丰富和拓展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工具、探索建立纵向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横向的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纾解耕地非粮化的负外部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朱雪春  
农地自耕或小规模耕地自发流转模式下粮食生产能够维持盈利,只是种粮规模太小限制了农户种粮总收益的低下。通过耕地规模化流转实现耕地的集中,是实现规模种粮的物质基础。依据统计数据和大样本调查数据,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发现当前的症结是过高的土地流转成本导致耕地集中后难以维持种粮的盈利。据此,不主张建立竞争性的耕地承包权交易市场,需要探索建立耕地低成本流转机制;而且粮食生产的公共特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动用法律或行政手段遏制非粮化现象;只有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降低粮食生产的服务成本,通过普惠式向重点扶持式的支农惠农政策转型,降低粮食生产过程的物料和人工成本、增加粮食规模化生产的现金收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叡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一些原本应该种植粮食的耕地,被乡镇或农户转为用于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了解决耕地"非粮化"现象,浙江省德清县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土壤层出发,扩大粮食耕种面积,提高乡镇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有效保护了耕地。确保耕地"数质双升"德清县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提高了耕地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农民种粮方便许多,积极性有所提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蓬鹏  朱玉春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微观农户的“非粮化”倾向为研究视角,基于河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CMP模型探讨了灌溉供给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灌溉供给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的耕地“非粮化”倾向,且灌溉供给越充分,抑制作用越大,但存在一定门槛制约。在纯粮食种植户中,灌溉供给能够通过提高种粮产出,进而抑制农户“非粮化”倾向。异质性效果明显,过度集中化或缺少制度辅助的产权归属和管理,不利于小农水灌溉供给能力提升。产权所属需要适度集中化、适度制度化,管护主体需要多元化,两者共同作用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非粮化”倾向;灌溉供给对混种农户“非粮化”倾向抑制作用更大,对中部和西部农户“非粮化”倾向的作用依次降低,对东部农户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推动小农水产权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发挥多中心治理优势,提高小农水的灌溉供给能力,从而抑制农户的“非粮化”倾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庆余  
一 众所周知,如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分析这个问题的现状,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联系黔东南实际,作一些尝试性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房昀玮   刘锐  
<正>核心提示本文认为,有关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及部门规章应当明确耕地“非粮化”管控的限度,并且根据不同的管控强度配套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以确定公权力行使的边界,并平衡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与耕地权利人的经营自主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有关耕地“非粮化”管控的政策文件,耕地“非粮化”整治和预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2023年12月出台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在《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基础上,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阳   段邵聪   肖慧敏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物,而非粮食作物。究其原因,农地流转本质上是资本下乡对耕地利用的再造,而资本下乡秉承着逐利性原则。受限于市场经济内生机制、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缺陷、公共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农地流转合同未规定耕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经营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偏低,难以满足资本逐利需要。当前,囿于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及老龄化、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30年政策等条件制约,不应盲目地将农村流转耕地收回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应遵循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逻辑。在农地流转基础上,选择区域实施商业化种粮政策,同时通过优化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确保公共政策精准执行及利用协商治理调整合同内容方式来提升农地经营户种粮积极性,从而推动耕地“非粮化”朝着“种粮化”转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