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3)
2023(10374)
2022(8899)
2021(8659)
2020(7563)
2019(17472)
2018(17174)
2017(33021)
2016(18479)
2015(21137)
2014(21296)
2013(20866)
2012(19878)
2011(17909)
2010(18517)
2009(17247)
2008(17882)
2007(16578)
2006(14485)
2005(13029)
作者
(55088)
(46192)
(46072)
(44353)
(29281)
(22157)
(21082)
(18044)
(17357)
(16740)
(15761)
(15735)
(14849)
(14689)
(14676)
(14307)
(14300)
(13596)
(13483)
(13390)
(11603)
(11578)
(11405)
(10674)
(10499)
(10380)
(10379)
(10362)
(9493)
(9438)
学科
(72101)
经济(72000)
管理(53961)
(51331)
(40195)
企业(40195)
方法(33557)
数学(28749)
数学方法(28336)
(24619)
(22674)
中国(18987)
(17245)
农业(16647)
(15983)
地方(15759)
业经(15695)
(13527)
贸易(13517)
理论(13208)
(13096)
(12474)
财务(12432)
财务管理(12383)
(11782)
企业财务(11705)
(11655)
银行(11617)
(11119)
金融(11115)
机构
大学(272477)
学院(270480)
(104118)
经济(101640)
管理(101080)
研究(91229)
理学(86706)
理学院(85659)
管理学(83933)
管理学院(83431)
中国(69434)
(57990)
科学(57671)
(52604)
(49762)
(47647)
研究所(43077)
中心(42971)
(42837)
业大(41377)
财经(40730)
农业(39265)
(37595)
师范(37196)
(36822)
北京(36503)
(33630)
(32109)
经济学(31951)
财经大学(30045)
基金
项目(174665)
科学(135779)
研究(127027)
基金(125153)
(109947)
国家(108986)
科学基金(91725)
社会(78374)
社会科(73890)
社会科学(73863)
(68176)
基金项目(66231)
教育(60154)
自然(59486)
(58147)
自然科(58086)
自然科学(58063)
自然科学基金(57045)
编号(52772)
资助(51611)
成果(45422)
重点(39816)
(39131)
课题(36887)
(36771)
(35553)
科研(33381)
创新(33325)
教育部(33218)
大学(32835)
期刊
(118572)
经济(118572)
研究(78138)
中国(56134)
学报(46521)
(46201)
(43513)
科学(41456)
管理(35269)
大学(34883)
教育(33607)
学学(32734)
农业(30939)
(24334)
金融(24334)
技术(23385)
财经(20594)
业经(19002)
经济研究(18150)
(17606)
(16519)
问题(15669)
(15577)
图书(14537)
技术经济(13029)
统计(12602)
理论(12536)
(12254)
商业(11723)
业大(11721)
共检索到405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磊  吴理财  
在当前精准扶贫进程中,动员式治理成为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政策工具和治理策略。地方政府在扶贫动员中,常以行政动员来表达政治意志,用利益互惠策略来动员社会参与,以基层动员来实现秩序维系和扶贫目标。这种运作过程内涵了地方政府的国家意志表达和行政意志体现的政治逻辑,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基层实践中的治理规则实现和治理方式转变的治理逻辑。在面对上级政府的政治意志时以及与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地方政府在扶贫中的过度化动员会带来地方治理困境,因此,地方政府为推进精准扶贫,需要综合运用回应性与情感式治理等来消解过度动员治理的限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周思聪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周思聪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娆  
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十八大提出:"今后10年扶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精细化扶贫。"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既符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需要,又意味着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权力模式从限权、控权到"分立、分治、分享"的转变。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与社会组织专业能力,以及构建它们之间的互动与激励机制,从而最终促成一个整合各方利益的制衡格局,不失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一条发展之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军  冉戎  唐源珑  
地方政府为如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否会将其压力转移到企业?基于2016-2018年上市公司手工收集的精准扶贫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企业精准扶贫投入越多,且在控制了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后依然成立;(2)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压力对非国有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影响更大;(3)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削弱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越小;(4)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银行贷款较多的企业中。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需注意企业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适当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明强  
作为政策执行的基本载体,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心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横向部门分割的困境。对此,地方政府的基本策略是从常规治理转向运动式治理,指挥部即是这一转换逻辑下的组织呈现。以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过程为研究领域,以"指挥部如何指挥"这一经验问题为抓手,文章对陕南秦巴山区"林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田野深描,分析精准扶贫中县级政府的组织型变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以指挥部"中枢系统"为载体,实现科层组织的权威再分配;以"办组系统"为载体,完成中心工作的任务再分流。这两点构成了指挥部运行机制的一体两面,共同推动中心工作在地方层面的贯彻执行,同时也提供了"指挥部如何指挥"这一经验问题的完整答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书耀  瞿丞醍  李尧磊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未引入约束机制与引入约束机制两种情境下,相邻地方政府间生态扶贫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地方政府的行为演化规律和演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效应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地方政府生态扶贫的策略选择,生态扶贫成本、积极生态扶贫正效益、消极生态扶贫负效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消极生态扶贫惩罚力度、政绩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权重系数等变量,是影响地方政府生态扶贫策略的重要因素;在未引入约束机制情况下,地方政府根据成本—收益决定生态扶贫策略;在引入约束机制情况下,通过降低生态扶贫成本、加大惩罚力度及提高政绩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权重系数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生态扶贫积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宫留记  
在扶贫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扶贫精准性和效率,但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在各地扶贫实践中也出现了市场力量被滥用、误用的现象。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新思路:通过制订《扶贫法》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对市场化扶贫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区分和考察新旧两种市场化扶贫模式"精准性"差异,首次对近年来的一些新型市场化扶贫模式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发现新型市场化扶贫模式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聪  吴高辉  李刘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围绕连片特困区L县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旨在探讨县域内产业政策执行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县域产业扶贫既是回应县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行动,也是顺应地方考核的政绩冲动,由此造成"脱节"现象。(2)政策执行中,县委县政府试图运用"超常规施压"和"超常规问责"的双重压力机制推动政策实施;而乡党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则在双重压力机制下陷入三重困境,并引发策略性应对机制;乡政府为了走出困境将扶贫压力向村两委传导,引发村两委干部的选择性阐释机制。(3)政策执行中的多重行为差异根源于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者的风险规避和自有余地以及行政体系运作特征与乡土社会运作模式的不适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傅萍婷  解书慧  王可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基于此,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巨大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着力凸显的"精准"特征,对基层政府的能力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在对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贫困现状,找出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武威  刘国平  张琦  
本文依据2017-2019年国家级贫困县企业获取政府采购订单及贫困发生率数据,检验了政府采购对贫困地区贫困水平的实际影响、作用机理及实施特征。研究发现:面向贫困县企业的政府采购显著降低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并体现出带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健全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口就业水平的全面、长效扶贫作用路径。上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在货物类、集中组织实施的采购活动以及大中型、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顺利衔接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应深入总结精准扶贫阶段的有益经验与局限问题,多措并举提升整体实施成效、发挥长效扶贫机制优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建  
我国文化扶贫经历了从粗放救济到精准服务的转变,在十三五扶贫攻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随着精准扶贫实践的纵深发展,文化扶贫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强化与升级,其精准化逻辑需要由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来承接。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暴露出一系列堕距问题,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偏离精准扶贫需求,供给粗放化;脱离精准扶贫靶向,运行离散化;背离精准扶贫要求,配套机制脆弱化等不适应文化精准扶贫过程的若干缺陷。对此,政府应以文化扶贫需求为导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细化;以文化扶贫问题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乾宇  
从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结构上看,政府扶贫资金占绝大部分和绝对比重。本文通过政府扶贫资金及其具体投向对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及其比例的回归分析,从而来考察我国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的绩效,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春城  周玥  
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是有劳动力贫困户能够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然而受制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项就业指导培训等原因,贫困家庭劳动力主要从事简单、基础、技术含量低的劳务工作,导致收入低且不稳定。当前,各地虽然制定实施了各种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但通过对河北省两县的实地调查发现,贫困人口中享受就业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就业的比例依然不够充分,效果不够显著。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提升就业扶贫的现实效果,有力发挥就业扶贫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